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研究报告(202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疫情发展过程及疫情对经济影响相关研究综述

一 国内外疫情进展

2020年初至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加速蔓延。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构成“全球大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截至2020年7月15日,疫情遍布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300万例,累计死亡人数近58万人,至今尚未迎来增量拐点,当日新增病例近19万例。(见图1.1)

图1.1 全球疫情持续加速蔓延(例)

(一)国内疫情已得到控制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地区突然暴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区。1月20日,官方证实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全国开始启动疫情防控。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湖北省其他城市陆续封城,各省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经过全国上下的不懈努力,2月19日,确诊病例存量开始由升转降,疫情发展迎来拐点;3月19日,全国本土新增确诊病例“清零”,国内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4月8日,封城76天后,武汉解封,意味着以武汉为主战场的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已取得阶段性战果。中国在1个月内迎来疫情发展的拐点,在2个月内取得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将疫情对中国经济的正面冲击“锁定”在第一季度(集中在1月下旬至3月上旬),从而为全年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背景下,中国第一季度GDP负增长6.8%,城镇调查失业率维持在6.0%左右,物价和金融市场稳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社会秩序逐步恢复。

尽管3月中旬以后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伴随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开始蔓延,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另外,5月以来,吉林、北京、大连等地区先后出现本土疫情局部反复的现象。尤其是6月中旬北京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出现大面积暴发,是近几个月来疫情反复最严重的一次,但经过北京迅速响应,40天的时间里北京的疫情就得到了控制。这提示疫情二次暴发的风险依然不容小觑,在外防输入的同时,对于本土可能出现的局部疫情暴发也需要重视和积极响应。(见图1.2)

图1.2 中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及现有确诊病例存量(例)

(二)国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

1.亚洲地区

东亚地区其他主要经济体疫情率先得到有效控制,并基本实现复工复产。在严格的疫情防控举措下,韩国和日本已经取得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进入疫后恢复期。不过7月份日本疫情出现了二次暴发,暴发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6月份的“旅游复苏计划”,即自由旅行令,另一方面是各地美军基地疫情严重却无法被日本政府限制。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目前疫情尚未结束,总体较为可控,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恶化风险。相较而言,伊朗地区的疫情更加严重,在5月份出现恶化,于6月初出现了第二个高峰,且峰值超过前一轮,不过目前每日新增病例数已趋于平稳,疫情得到了一定控制。

印度是亚洲国家中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截至7月15日,确诊病例已达93万例,当日新增病例近3万例,确诊人数仅次于美国和巴西。而且如图1.3所示,印度的每日新增病例数仍在持续快速攀升,考虑到当地的医疗资源,其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图1.3 亚洲主要经济体当日新增确诊病例走势(例)

2.欧洲地区

欧元区主要经济体目前面临疫情卷土重来,聚集性感染持续增加的压力。尽管6月份时欧元区经济体疫情形势出现明显缓和,开始走向复工复产,但7月份以来,各国疫情出现了明显的反弹。法国和西班牙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均回升至千例以上,同时聚集性感染持续增加,病毒传播继续呈加速态势。德国单日确诊病例数量也反弹至700例以上,虽然可以认为德国已经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但病毒仍未从德国消失,并随时可能再度暴发。(见图1.4)

图1.4 欧洲主要经济体当日新增确诊病例走势(例)

俄罗斯目前确诊人数排名全球第四,截至7月15日,累计确诊病例近75万例,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仍在6000多例的高位。不过如图1.5 所示,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持续下降,这说明俄罗斯的疫情增长势头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形势依然较为严峻。

图1.5 俄罗斯当日新增确诊病例走势(例)

3.美洲地区

巴西疫情暴发较晚,但自4月起持续恶化。目前确诊人数仅次于美国,截至7月15日,累计确诊病例近20万例,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保持在2万—4万例的高位波动,暂无下降的迹象。巴西是人口大国,而且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疫情发展前景堪忧。

美国疫情自6月中旬以来持续恶化,截至7月15日,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334万例,死亡人数达13.5万人,并且每日新增确诊人数持续快速攀升,自6月24日以来,美国每7天日新增病例数涨幅超一倍。由于全美各地疫情反弹,目前已有28个州要求在全州范围内的公共场所遮盖面部。美国疫情的反弹和迅速恶化有失控的风险,给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更严峻的考验。(见图1.6)

图1.6 美洲主要经济体当日新增确诊病例走势(例)

4.非洲地区

目前非洲地区疫情较为严重的国家包括南非、埃及、尼日利亚等。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走势来看,埃及和尼日利亚疫情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开始有一定的回落。而南非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万,截至7月24日夜,南非确诊病例数约占非洲总确诊数的一半,同时南非已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数第五高的国家。而且,南非、埃及等非洲国家从5月份起疫情开始恶化,说明病毒耐高温。(见图1.7)

图1.7 非洲主要经济体当日新增确诊病例走势(例)

(三)全球疫情将成持久战

总结以上疫情发展特点,尤其是近期疫情发展的新变化,我们判断:(1)在疫情车轮式蔓延下,全球疫情持续期将比预期进一步延长,对于疫情已得到控制的地区,其疫情二次暴发风险也比预期提高,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也将比预期更为严重;(2)下半年疫情的主要风险来自美洲(包括美国和南美洲)、印度以及非洲。以美国为首的部分目前疫情还在持续恶化的国家存在失控的风险,部分已经迎来疫情拐点的国家也可能面临疫情二次暴发的风险,这将影响经济衰退程度以及疫后恢复的节奏。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本已脆弱的全球经济和贸易投资带来了巨大冲击,全球经贸体系经历了自“二战”以来最大范围的一次“大停摆”。但受疫情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和防控举措严格程度差异的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下滑,并伴随失业率的大幅飙升和市场主体绩效的恶化。

从全球疫情发展和经济走势看,2020年世界经济陷入衰退已不可避免,但各国疫情周期和复苏节奏不同。相比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今日的全球化分工程度已不可同日而语,疫情发生的背景也不是“一战”结束、百废待兴的战后经济重建阶段。疫情对短期经济的影响重大且难以掩盖,尤其在目前表面和平、逆全球化暗流涌动的敏感时刻,开展有效的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极其困难,指望这场疫情能够很快过去、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是不现实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的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出现负增长3.0%,较2019年增速回落5.9个百分点;全球贸易增速为负增长11%,较2019年增速回落11.9个百分点;全球170个国家或地区将出现负增长,特别是发达经济体跌幅达6.1%,陷入深度衰退。为应对疫情冲击,部分国家在有效防控疫情之前过早重启经济,并推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刺激计划,提高了疫情二次暴发的风险。

总体来说,疫情对第一季度东亚经济体宏观经济冲击最大,对第二季度欧元区、美国、英国、俄罗斯的冲击最大,对下半年巴西、印度、南非等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冲击最大。因此在乐观情形下,各国也将基本按照以上顺序,滞后2个季度迎来经济增长的拐点,滞后4个季度恢复正增长。但是对于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近期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国家而言,能否有效控制住疫情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疫情和经济的拐点可能还将进一步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