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乡村绅权建构与社会认同研究:以徽州士绅修谱为中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明清徽州的家谱

第一节 明清徽州家谱的规模

明清徽州地区素以“文献之邦”著称,保存有数以万计的文书,数以千计的家谱和数以百计的方志,其中的文书是徽学兴起的重要支撑材料,而数以千计的家谱资料正成为推动徽学研究进一步深化的文献宝库。

徽州地区家谱的编修在宋代时已经开始,从现今留存的资料来看,早在北宋时期就已有徽人编修自身的家谱。这也与北宋以来中国家谱编修的趋势相符,对此,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有过较为准确的判断,他认为宋代是中国家谱编修的分水岭,即家谱由官修向私人修谱的转变,他在《通志·氏族序》中说: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通古今之儒知撰谱事,凡百官族姓之有家状者则上之官,为考定详实藏于秘阁,副在左户。若私书有滥则纠之以官籍,官籍不及则稽之以私书。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1]

而在北宋著名学者欧阳修编写“欧氏谱图”和苏洵编写“苏氏谱图”,不仅代表了私人修谱的兴起,而且还创立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欧苏谱法”。徽州地区的修谱活动也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展开的。至今留存下来的宋元时期徽州家谱并不多见,有研究者经过调查,得出结论约有9部宋元的徽州家谱。因此,徽州家谱主要以明清时期为主,依据王鹤鸣《中国家谱总目》可以对明清徽州家谱数量作一个统计(见表2-1)。

表2-1 明清徽州家谱存世数量统计表

此外还有77部明代谱无法确定确切的编修年代,合计存世明代徽州家谱有315部。

另还有100余部清代家谱无法确定具体年代,总计清代家谱有700余部。

又据《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传记》可知,现国家图书馆所藏明代徽州明谱达202部之多。而近年来,经学者亲赴国家图书馆考证,国图所收藏徽州家谱至少有345种,其中善本有215种[2]。一些地方图书馆也藏有不少徽州家谱,如安徽省图书馆,不完全统计有徽州家谱200余种[3];本地的黄山学院图书馆,据其馆工作人员统计,共有徽州家谱279部,其中明代14部,清代154部,民国104部[4]。可据《中国家谱联合目录》对现存徽州家谱的区域分布进行探讨,虽然此书成书较早,收录徽州家谱并不完备,但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情况如表2-2所示。

表2-2 《中国家谱联合目录》所载徽州家谱的分布情况

当然,以上统计是不全面的,由于明清徽州家谱不仅在各大图书馆、档案馆中有收藏,在徽州民间亦有大量收藏,因此,对明清徽州家谱数量保守估计在1300—15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