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Ⅱ部分 消费约束破解
第3章 破解规模性约束:宏观因素研究
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结论是“总需求=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当前,国际经济呈现下行趋势,通过国际贸易的巨大顺差弥补国内消费不足的方式难以为继。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到2007年,我国经济保持着年均10%以上的增长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直接造成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波动,导致我国商品出口减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2008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10.4%,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经济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会使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于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如第2章所述,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发达国家相比偏低(许宪春,2010),内需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2000—2007年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两位数。而在这一时期,我国消费率却由2000年的62.3%下降到2009年的47.98%(王雪峰、李文京,2012)。之后随着国际经济发展放缓以及国内产业升级与转型,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减缓,但是我国最终消费率在此期间却有所上升。2010—2014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分别为49.1%、50.2%、50.8%、51%、51.4%。但是,相对国际上普遍60%~70%的消费率与英美等发达国家接近90%的消费率,我国消费率依然偏低(何昀、毕波、张喆,2017)。因此,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是实现经济平稳过渡与持续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内需规模扩容对中国这样经济体量较大的国家来说却有着相当大的困难。一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轨迹与其他国家不同,没有先例可以参照;二是相应的宏观政策难以在短期内显现成效,具有较大的时滞性;三是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在内需扩容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不同,没有统一具体的政策与措施。基于以上的内需扩容所面临的困难,我们认为,有必要首先对影响内需规模扩容的宏观因素进行分析。
广义的内需包括最终消费与资本形成,其中最终消费包含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章的研究主要关注内需中的最终消费方面。本章将从人口因素、居民收入、消费倾向及消费结构四个方面分析影响消费内需规模的宏观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