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研究创新
本书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资源,大胆打破国内外研究经济发展内外需动力的既存路径,以全新的视角挖掘内外需动力关系的一般规律和演进趋势,形成对内外需动力结构的合理定位以及对内外需规模适度扩张的有效引导,探索内外需体系融合和结构优化的方向和路径,找到支撑中国经济赶超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方略。具体而言,通过层层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本书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其创新价值和研究特色如下:
(1)在定量分析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内外需直接贡献比重的过程中,本书打通了目前衡量经济增长中内外需结构的不同方法和视角,建立可供横向对比和参照的内外需结构衡量指标和划分标准。
(2)本书借助国际经济、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和消费经济理论,通过规范研究,明确了内外需之间的交互关系,系统描述了外需创造内需和内需创造外需的间接需求创造机制,构建了内外需对经济增长间接贡献的认识平台和计算方法。
(3)本书系统分析了内外需之间互促互斥的联动关系,基于我国大国条件、赶超战略、开放经济、改革举措四大国情特征,确立了内外需合力机制的构建和实施原则,提出了可以实施监控和调节内外需动态协同关系的政策框架。
重点难点问题(1)~(3)的研究突破,为经济发展的内外需动力问题研究确立了基础性的识别机制、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既有研究的深度、视角和关联性。
(4)本书立足于中国的大国经济特征,针对消费能力不足、高端消费外流和消费闯关不力等问题,量化测度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内需扩容受到的规模性、结构性和流动性约束,并基于实证研究结果给出了破解各类约束的途径和对策。
(5)本书从凯恩斯提出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交易性持币需求、预防性持币需求、投机性持币需求对潜在消费购买力的分流机制,并借助实证研究工具量化考察了三大货币需求动机的影响因素,形成了引导居民有序释放消费潜能的途径和对策。
(6)本书以发挥投资内需的长效机制为目标,聚焦产业投资领域,围绕投资对象、投资重点和投资主体三大命题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形成了结构合理、重点突出、配置高效的产业投资安排。
(7)本书定位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外需对经济持续发展产生的直接拉动效应以及外需作用于要素积累、结构升级和制度创新而对经济持续发展产生的间接调节效应;分析了外需过度膨胀可能引发的经济结构失衡风险,包括就业吸纳失衡风险、结构升级失衡风险、区域发展失衡风险、增长方式失衡风险;由此构建沟通国际、国内市场的认识和评价外需经济影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框架。
重点难点问题(4)~(7)的研究突破,为分别着眼于内需扩容和外需调控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认识视角和实证依据,并为有效构建扩张内需的政策体系和有效评估外需扩张的复合影响奠定了认识基础。
(8)本书立足于我国大国赶超经济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以构建中国经济发展内外需动力协同战略与政策体系为目标,在内外需合力机制的构建和实施原则框架下,面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搭建了体系完整、重点突出、依据充分、实施有力的内外需协同发展战略和内外需调控政策体系。
重点难点问题(8)的研究突破,为形成“三层(微观、中观、宏观)一体(内外需动力协同)”的经济持续发展推动战略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工具选择依据。
通过本书得到的中国经济发展内外需动力协同政策体系,一方面符合我国国情特征,另一方面有助于充分利用我国的有限需求动力、有限资源禀赋、有限发展时机和有限政策力量,高效引导和规制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动力结构,使中国经济始终处于事半功倍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