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数字新浙商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逸曜信息周晓悦:急援火神山,我们是医生的“倒车雷达”

周晓悦

逸曜信息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逸曜是医生的「倒车雷达影像」,为临床医生的决策保驾护航,帮助医生守住安全线。

出身于医学世家,大学攻读药学专业,曾任职于公立医院,在青春宝药业、海虹控股等担任高管。2011年创办杭州逸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汇集了来自临床医学、临床药学、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精英、专家,组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的跨界团队。截至目前,逸曜已为全国4000余家医疗机构、138个城市提供了精准用药解决方案,总计触达全国79万医生、8万药师,每年为3.3亿患者提供服务,连续三年中国市场销售排名、综合价值排名及产品覆盖率排名均为第一。由于出色的行业头部企业影响力,2020年,逸曜凭借在合理用药领域多年的专业积累,在抗疫期间受命成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合理用药云建设的唯一服务机构,并于10天内同步医院建设完成系统云部署。

2020年春三月,“解码数字新浙商·第三季”启动,浙江省数字经济学会智慧医疗专委会主任、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相鹏副院长隆重推荐了逸曜信息创始人周晓悦。

采访前,周晓悦的员工告诉我:“我们老板很能聊、很有料。”果然,在前一个小时里,我们只来得及抛出两个简短的问题,话题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开始。

1月25日,逸曜信息接到一通来自武汉中心医院的电话,大意很明确:武汉正紧急筹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要在8天内建成,需要进行信息化、系统性的部署;逸曜是“合理用药系统”的首选供应商。

2月2日,合理用药系统在火神山医院如期交付。通俗地说,合理用药系统是一套辅助医生、药师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的应用系统,通常在拥有上千张病床的医院,从制订实施方案到上线,至少需要1~3个月。

“我们所处的行业以口碑相传为主,不看广告看疗效。”

突然增多的关注背后,是周晓悦和团队12年来在用药领域一笔一画绘制的图景;在他自嘲“话痨”之下,有一套强大的自成体系的方法论。许是医学世家的思维影响,许是专业学习的浸润,无论是业务搭建、创业路径,还是处世,周晓悦都讲求“方法”,一以贯之。

急援火神山|我们要帮医生守住安全线

章丰:当时你们接到搭建火神山、雷神山用药系统的任务时,第一反应是什么?

周晓悦:我们的责任到来了,而且义不容辞。与此同时,我们还有一丝犹豫和怀疑:合理用药虽是医院必备的系统,在这么紧张的工程建设中是否必需?因为两家医院承接的多是重症患者,可能存在探索性、超适应症、超剂量或者超说明书用药的案例。过去曾有病人被超大剂量使用激素,导致了严重的副作用和危害。今天的医疗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当时我们接到指令,无论时间多紧迫,用药安全是第一位的。

通常来说,治疗一个患者需要用到5种药,每种药的剂量、疗程、时间等有9类使用逻辑的考量,还要考虑其中的相互影响,因此对于每个患者有将近500种情况和决策,工作量可想而知。很多新冠重症患者都有基础疾病,涉及多种药物的综合使用,要考虑得非常周全。逸曜是医生的“倒车雷达影像”,为临床医生的决策保驾护航,帮助医生守住安全线,所以我们感到责任尤其重大。

章丰:逸曜积累的数据库就发挥了作用?

周晓悦:我们接入了全国4000多家医疗机构,其中700余家是综合性医院,积累了大量AI知识库和临床用药经验。用药体系是滚动的,针对这次新冠肺炎,公司知识团队根据国家诊疗指南进行了调整,同时根据新冠肺炎患者用药的临床实践效果,不断更新算法规则、优化用药模型。我们还选择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心内科重症患者,分析不同病症、不同年龄段的用药特征和结果,快速优化并应用。

医疗是个探索学科、实践学科,新冠病毒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刚开始谁也不知道此次病毒有什么特征。国家截至目前发布了第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

我们家四代从医,从我太公开始就是开医馆的,家里上上下下八个医生,内、外、妇、儿(科)全齐了。我小的时候家里老人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管你是什么医疗人员,你永远要感谢病人。因为是无数的病人,给了你积累经验的机会,才成就你的今天。”我很理解这句话的本质,医疗是实践和经验的学科,今天逸曜在做的,本质上是如何把这种实践结合当下的大数据和新技术,经过解构,变成一种可复制、可复用的方法学。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医疗没有百分之百,没有一种方法百分之百适用,只能尽可能做到极致。

谈核心竞争力|知识图谱具有规模效应

2003年,周晓悦受到互联网浪潮的感召进入海虹控股,主攻医药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的先行者,海虹聚合了上百家各行各业的互联网公司和技术人才,耳濡目染,周晓悦接触到领先的概念和观念。直到此后离开海虹,“计算机可以做很多事”的认知一直影响着他。后来周晓悦和曾经的同事吕良忠博士聊起这段经历,两人兴趣盎然,开始构思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套合理用药系统。

章丰:2011年逸曜成立,有什么契机吗?

周晓悦:我离开海虹后回到杭州做私营药品代理。2008年,国家释放了“药品零差率”的信号,比如说医院以1块钱的价格进药,规定只能以1块钱卖给病人。还有一个信号:曾经有段时间从民间到医疗机构,习惯性使用抗生素,老百姓感冒之后第一反应是吃抗生素,因而出现了耐药反应。此后国家明确提出要控制并管理抗生素滥用。这就意味着要回归“合理用药”,药品利益管理的本质在于合理用药,所以我们从2008年就开始构思创业这件事。

章丰:你对商业模式的思考除了政策解读,非常重要的是对技术的应用和预判。逸曜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算法优化的能力,是在2008年就想到了吗?

周晓悦:2008年,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大数据”,只是基于我们所理解的、见到的、经历的,以及医疗上是怎么解决的去思考,再反过来找技术。

章丰:有了钉子再找锤子,现在很多技术团队是拿着锤子找钉子。

周晓悦:对,逸曜团队中最大的群体是学医学药的。我们的另一位创始人吕良忠博士,也是我的老同事,他是逸曜的CKO(首席知识官)。这个职位在其他公司很少见,但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吕博士曾担任浙江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他是药学本科、计算机硕士、医学博士,是行业里的“全才”。吕博士带领的知识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一线三甲医院,都是有十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药师,这是公司知识建设的核心队伍。

医疗行业具有特殊性,如果从来没有过医疗行业的从业经历,从来没有看过一个病人,想用技术颠覆原有做法,是不可能的。在医院里,经验是口耳相传的,医生之间喜欢分享病例——我碰到这样一个病人,当时用了什么药、采取了什么治疗手段,哪些措施被证明是没有效果的,哪些起到了效果。对于听病例分享的医生来说,他的逻辑是这样的:一是同步接收和理解信息;二是在接收到信息之后,判断原理和处理方式对不对,能不能在自己的经验中得到验证;三是结合自己的想法或者相关病例的治疗方法,比如“我的病人是一个年龄更大的人,我是如何选择剂量的”,在其他医生的经验上有所参考并优化,让经验变得更具普适性。

我们想象这样一个模型:我拿着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几条线、几个网格,然后交给章老师。章老师说:“根据我的经验,这里再画两条,这里再画两条。”再到下一位,他一看,“章老师画得挺好的,但是我觉得还可以细化一下,我再画一个网格”……当然这张白纸的尺寸和大小是固定的,药典和说明书就是最基本的边界,在前人的框架上不断修正、补充、细化,就是我们临床的真实过程。临床的探索也是这么发展起来的。

章丰:逸曜的知识图谱其实也是这样构建的?

周晓悦:没错,相当于我提供一个画板,让专业的医生药师画图谱。当时也没有“知识图谱”这么“高大上”的词汇,我们只是想找到一种技术,把临床的这种线下分享经验、复制经验的做法数据化,使之可优化、可复制。当然今天我们的技术和方法,肯定比最初采取的更先进、更有效,因为经历了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迭代,但回归到技术方法上并没有变。大数据也好、AI也好,技术是一种工具,而非结果。逸曜的数据、方法、策略和所有的知识表达,都不是计算机凭空算出来的,而是来自真实的临床实践、医生药师的经验,所以我们的逻辑是“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做”。

逸曜合理用药方案

其中的一个原则就是当结合药物治疗的时候,我们不介入诊断。因为药是物质,它是有边界、可量化的。但是在临床病例里,医生如何诊断、如何得出是什么问题的过程很难被复制,每个个体都不一样。

章丰:诊断的过程是一种经验,这种经验的可复制性比较差。

周晓悦:对。当我们聚焦到物质时,就比较清晰。在这个边界内,再把一些变量不断地往里放,人是变量,病症是变量,这就形成了我们基础的方法学。药研究的是物质和人的关系。经常有人跟我讲,这个病用什么药治,我说这个逻辑不对,药首先不是治病的,药是来和人发生关系解决一些问题的,可能跟你的病有关,也可能跟病无关。同样一颗泰诺,你吃下去就睡着了,我吃下去精神百倍,这就是物质和人之间发生了关系。本质上要把病和人的关系想明白,把医和药综合起来,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治病救人。

章丰:基于现有的数据规模,逸曜在同行业里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

周晓悦:我可以自信地讲,在这个领域逸曜就是第一,目前不会有人超越,除非技术已经发展到超越人脑,可以凭空创造出用药方案。医生经过时间和实践积累的经验是很难逾越的,绝不是一下子能消化的,而是通过一个一个病例形成的。在我们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已经有人用数据库引擎来做服务,把药品使用说明书、文献的查询变成数据的读取。他们是从软件的角度,提供检索的功能,我们是从方法的角度来对待这件事。

谈用药系统与药师|让药师成为用药评估主力军

访谈中,周晓悦经常提及儿时的记忆——一大家子医生坐在一起,开口就是“今天我遇到一个病例”,每个人轮流发言,一顿饭下来就像一场专家会诊。周晓悦观察发现,无论是哪个领域的医生,他们的话题都离不开“药”,这也种下了他日后选择药学的种子。后来如愿进入医院,他发现和想象中有些许落差,医生开处方、药师审核的原有流程变成了机械地照方抓药,药师的价值得不到发挥。

章丰:当初创业时,你希望“让药师这个职业更有获得感”的初心,现在达成了吗?

周晓悦:在某地市的直属三甲医院,我们的云合理用药系统部署前,门诊患者平均用药品种是8种。除了肿瘤这些特殊病例,门诊常见病平均开8种药。我们的系统建立半年后,这个数据下降到2.3种。再举一组统计数据,我们在全国4000多家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系统,日均拦截用药错误44万次,这意味着44万个病人的用药安全得到了保证。不能说我们改变了世界,但确实改变了一些现实的情况。

章丰:对开处方的医生改变更大,还是对药师的改变更大?

周晓悦:应该说对医生的改变更大,对药师的改变在于给到他们临床的参与感。当时某家医院上线了逸曜的系统,我们提取数据分析发现,院长总是给诊断为高血压的病人开抗焦虑药物,按常理这是明显的用药错误。院长是知名的心血管专家,我们就找到他讨论。

院长解释说,一般的高血压,血管张力会改变,属于器质性的。非器质性与器质性相对,高血压的症状也可能是各种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引起的。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过度的焦虑引起高血压的发生。非器质性意味着血管的张力没有绝对改变,吃了降压药反而改变了血管的正常结构,所以对这类病人的治疗建议就是抗焦虑、多休息。后续的问题就涉及药学领域,抗焦虑药物吃多久?每次剂量多少?这种药原本只能是精神科针对焦虑症的用药,在我们的算法策略里,相应地要进行优化,让心血管科的医生也可以给高血压病人开。

章丰:这是不是你们的系统提倡的“药师可编程”?

周晓悦:对,换句话讲就是药师对算法可以随时做调整,不断优化用药规则,并管理规则。当然,仅仅这一点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吸纳每家医院临床对标准规则的修订,通过分析整理,分享给各个医疗机构共享使用。

章丰:这个业务闭环挺巧妙的,用户每一次使用就是在共同建设和推进整套辅助工具。

周晓悦:很多人不理解我们团队大部分员工是有医学、药学背景的,为什么?我们需要跟用户交流,我们的用户是医生、药师,要吸取他们的想法和思路,同时我们的药师团队可以对各家医院的修订规则再进行评价。两方面结合,让药师真正实现在药品合理性评价中的价值。

谈商业模式|药品应该是一种有体验感的服务

章丰:此次雷神山、火神山项目的建设中,逸曜团队采取了远程云化部署。对于未来云架构解决方案在医疗领域的渗透,你有什么展望?

周晓悦:所有行业,“云”都会变成趋势。医疗领域涉及每个人最隐私的数据,必然对安全有更高的要求,瓶颈在于解决人和人的认知信任问题、实现医疗机构观念的转变。我相信国家也会推进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会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和手段。

最近都在提“新基建”,希望这方面的国家性建设投入有所提高。浙江省成立了大数据发展管理局,这次疫情中健康码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看到改变背后是数据的联通。我们期待政府乘新基建、上云的趋势,在政策、观念层面更好地推动。一旦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我认为医疗领域上云是必然的趋势。

章丰:假设未来医院的数据上云后,算法模型不断进化,AI变得越来越聪明,能聪明到什么程度?使劲想象一下。

周晓悦:数据联通后,有一件事情会非常有意思,我们正在考虑做——药品的使用者对疾病和药品使用的认知引擎。患者可能会存在很多用药认知错误,比如空腹和餐前,他认为概念一样。将患者用药信息、疾病信息及特征数字化,更有针对性地引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用药认知,从而更好地为其提供服务。

逸曜是一家在垂直领域扎得很深的公司,不是平台型企业。任何在健康领域布局的平台型公司,我们都可以赋能。我们的目标是:你在医院里看病,虽然你看不见我,但我一定在,医生能感觉到我的存在,药师能感觉到我的存在,无形中你体验了我的服务。零售业都在讲“新零售”,我对新零售的理解是赋能,用数字和技术赋能整个供应的终端。那么药物和治疗领域,就是我们要赋能的。

章丰: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靠技术能力的不断进化,让药物使用的主体享受到更细致、更好的服务?

周晓悦:药品不只是一种商品,更多的是一种服务,一种有体验感的服务。这种服务本质上是为了保障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所付出的金钱和精力能得到最大的效益。今天我可能去医院看病拿药,我可以在药盒上看到关于用药说明的标签,有不明白的可以再去问医生;如果我用手机下单买药,我去问谁?快递小哥吗?

章丰:所以这就是C端(Customer,即面向终端用户或消费者)的机会。C端的支付形态会呈现出什么样子?

周晓悦:C端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用药合理性评价的知识体系做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回到C端。除了告诉专业人员要怎么用药,还要把用药的经验分享给病人。但是它本质是“2B2C”(B即Business,意为通过商家将服务触达消费者)或者“2C2B”。全世界所有医疗的支出和消费里,最基本的支付方不是个人(自费),而是保险机构或其他支付方。保险机构买单本质上是PBM模式(药品福利管理模式)。

章丰:C端服务由B端买单?

周晓悦:谁获益,谁付费。这种服务的交付方式非常复杂和多元,因为在使用过程中,会牵连出丰富的B端付费场景模式,可以是医院,也可以是药店、网店等药品零售终端,还可以是保险机构、创新药物研发工厂等,可以随着药品使用者的场景和消费转移而转移。

快问快答

你做过最艰难的决定是什么?

决定公司是否融资。融资意味着取舍,我们最终选择融资,是因为看到市场加速,同时也需要吸引更多专业人士加入团队。

面对压力,你有什么解压之道?

话痨(笑)。创业压力肯定大,但你要告诉自己这是一场长跑,慢慢来;医疗尤其是个慢行业。

你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关键方法是什么?

有趣。不断保持自己对世界上任何有趣的事物的饥渴感,对于任何事情,我都要琢磨它什么地方有趣,找各行各业的人聊天。

为了激励团队,你惯用的“伎俩”是什么?

陪伴。你在做,我陪着你,你所做的我都看到了,而且因为我在,责任都是我的。

你认为“数字新浙商”,“新”在哪里?

“数字新浙商”代表了浙商看待世界的基本方法学,它是产生在浙江土壤之上、面向未来的一种商业思维。我特别感谢杭州这座城市,杭州是第一个接纳我们的系统进入临床的城市,如果逸曜不是在杭州,不会有土壤活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