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乐府五十首(选二十)

上阳白发人[1]——愍怨旷也[2]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3],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4],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馀人,零落年深残此身[5]。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6]。妒令潜配上阳宫[7],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莺归燕去长悄然[8],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9]。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10],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解读】

《新乐府》五十首作于任左拾遗时期。作者序中说:“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乐府,秦代就有,汉武帝时扩大了乐府(管理音乐的机构)的职能,开始搜集和整理民歌。后来把乐府机关搜集到的诗歌也称为乐府。汉代以后,一些文人采用乐府旧题拟作、创作了许多诗篇。唐代诗人杜甫用乐府的形式写作了许多即事名篇。中唐诗人李绅作《乐府新题》二十首(后佚),白居易、元稹等人继起创作,使此类诗歌空前繁荣,后人称之为“新乐府运动”或“新乐府诗潮”。白居易的《新乐府》、《秦中吟》是其中的扛鼎之作。

作者自云《上阳白发人》为“愍怨旷”之作,并自注:“天宝五载以后,杨贵妃专宠,后宫人无复进幸矣。六宫有美色者,辄置别所,上阳是其一也。贞元中尚存焉。”本诗通过一位上阳宫中老年宫女的悲惨一生,表达了作者对宫女的无限同情,控诉了封建帝王霸占、摧残无辜宫女的罪恶。《容斋随笔》云:“白乐天《长恨歌》、《上阳人歌》,元微之《连昌宫词》,道开元间宫禁事最为深切矣。”诗先写“红颜暗老白发新”,红褪白生,一少一老,交待时光的流逝。在上阳宫门一直坐着绿衣监使,多少个春天过去了,再一直没有走出宫门。接着回忆十六岁入宫时的情景,读之使人心酸。入宫后被杨贵妃妒忌,直接封闭进了上阳宫,一生独守空房。“大家遥赐尚书号”,这个尚书只是虚衔,要它什么用也没有。继而描写她的打扮尚是天宝末年的时世妆。在外人看来自会发笑的装束里,暗含了多少人生的悲辛!结尾两句用吕向《美人赋》与自己的《上阳白发歌》相呼应,表现出有良心的文人学士对这一摧残人性的选美制度的抗议!

新丰折臂翁[11]——戒边功也[12]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13],左臂凭肩右臂折[14]。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15]。翁云贯属新丰县[16],生逢圣代无征战。惯听梨园歌管声[17],不识旗枪与弓箭。无何天宝大征兵[18],户有三丁点一丁。点得驱将何处去[19],五月万里云南行。闻道云南有泸水[20],椒花落时瘴烟起[21]。大军徒涉水如汤[22],未过十人二三死。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23],千万人行无一回。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24]。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锤折臂[25]。张弓簸旗俱不堪[26],从兹始免征云南。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27]。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28]。老人言,君听取。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29],不赏边功防黩武[30]。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31],欲求恩幸立边功[32]。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解读】

在许多朝代,都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这些不义战争给普通民众直接带来了巨大灾难。唐天宝时期,朝廷对西南用兵,前后造成二十馀万人死亡。这首诗借新丰县一位老人的不幸遭遇,反省当年的战争。元和初年,在西北边境也有“欲求恩幸立边功”的苗头,白居易这首诗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全诗表现的是反对穷兵黩武、渴望和平的主题,作者借助于一位老人的遭遇来说明主题。诗一开篇先写一个八十八岁,“头鬓眉须皆似雪”的老翁,他右臂已折。接下来由老翁自述臂折的因缘。为了逃避“千万人行无一回”的战争,老人自己“偷将大石锤折臂”,“至今风雨阴寒夜,直至天明痛不眠。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上四句写老翁身心痛苦,刻画细致入微,令人不忍卒读。结尾部分以宋璟、杨国忠对举,反映两种不同的统治策略。《唐宋诗醇》云:“大意亦本之杜甫《兵车行》、前后《出塞》等篇,借老翁口中说出,便不伤于直遂,促促刺刺,如闻其声,而穷兵黩武之祸不待言矣。末又以宋璟、杨国忠比勘,开元、天宝治乱之机,具分于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可谓‘诗史’。”

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33]。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何况如今鸾镜中[34],妾颜未改君心改。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35]。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行路难,难重陈。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36],朝承恩,暮赐死。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

【解读】

题目为“太行路”,诗人点题直起写太行之路的艰难,写巫峡行舟的艰险,但这一切与人心相比就不算什么。人心险于太行与巫峡,遂得出了“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的结论。这是对男尊女卑社会的抗议。在封建纲常中“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夫妻之间与君臣之间有一定相通处,所以诗人自注本诗题旨为“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在专制制度下,大臣们“朝承恩,暮赐死”的例子屡见不鲜。古人说“伴君如伴虎”,作为左拾遗的白居易对君主的反复无常有了切身的体会。《唐诗快》曰:“此等诗可谓极显浅矣。然一字一句,何非名理?即不作诗观,亦当作格言观。”

昆明春[37]——思王泽之广被也

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南山青滉漾[38],波沉西日红渊沦[39]。往年因旱池枯竭,龟尾曳涂鱼呴沫[40]。诏开八水注恩波[41],千介万鳞同日活。今来净绿水照天,游鱼鲅鲅莲田田[42]。洲香杜若抽心短[43],沙暖鸳鸯铺翅眠。动植飞沉皆遂性[44],皇泽如春无不被。渔者仍丰网罟资[45],贫人久获菰蒲利[46]。诏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征。菰蒲无租鱼无税,近水之人感君惠。感君惠,独何人,吾闻率土皆王民,远民何疏近何亲!愿推此惠及天下,无远无近同欣欣。吴兴山中罢榷茗[47],鄱阳坑里休封银[48]。天涯地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49]

【解读】

诗篇描绘了昆明池的美景,这里影浸南山,波沉西日,清水照天,鱼游自由,莲花盛开,鸳鸯卧沙,“动植飞沉皆遂性”。皇帝不仅让昆明池中的动物植物受到了恩泽,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恩准这里的渔者贫人可以不纳税。乐天在肯定皇帝恩德的同时,又尖锐地指出:“吾闻率土皆王民,远民何疏近何亲!”他希望皇帝一视同仁,达到“天涯地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的境界。这种免收赋税的主张对天下的贫人而言是求之不得的,但在最高统治者那里是根本不可能实施的。白居易的建议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

道州民[50]——美臣遇明主也

道州民,多侏儒[51],长者不过三尺馀。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52]。任土贡,宁若斯[53],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一自阳城来守郡[54],不进矮奴频诏问。城云臣按六典书[55],任土贡有不贡无。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吾君感悟玺书下[56],岁贡矮奴宜悉罢[57]。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58]。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

【解读】

本诗是对阳城的赞颂诗。《新唐书·阳城传》曰:“(道)州产侏儒,岁贡诸朝。(阳)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贡?’自是罢。州人感之,以‘阳’名子。”从汉代开始,侏儒就成为宫廷玩弄的对象,到了唐代变本加厉,道州的侏儒竟然作为本州的贡品而年年进送。统治者只是考虑个人的享乐,根本不去考虑侏儒们的生活、情感与尊严。阳城担任太守之后,没有唯上是从,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对抗诏问,义正词严地指出:“只有矮民无矮奴”,充分体现了对于生命个体的尊重。从道州人民“欲说使君先下泪”、“生男多以阳为字”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道州人民对正直官吏的拥戴与热爱。从本诗的写作,我们也可以看出白居易对道州人民的同情和对阳城式的清廉爱民之官吏的肯定。

缚戎人[59]——达穷民之情也[60]

缚戎人,缚戎人,耳穿面破驱入秦。天子矜怜不忍杀[61],诏徙东南吴与越[62]。黄衣小使录姓名[63],领出长安乘递行[64]。身被金创面多瘠[65],扶病徒行日一驿[66]。朝餐饥渴费杯盘[67],夜卧腥臊污床席。忽逢江水忆交河[68],垂手齐声呜咽歌。其中一虏语诸虏,尔苦非多我苦多[69]。同伴行人因借问,欲说喉中气愤愤。自云乡管本凉原[70],大历年中没落蕃[71]。一落蕃中四十载,遣着皮裘系毛带[72]。唯许正朝服汉仪[73],敛衣整巾潜泪垂[74]。誓心密定归乡计,不使蕃中妻子知。暗思幸有残筋力[75],更恐年衰归不得。蕃候严兵鸟不飞[76],脱身冒死奔逃归。昼伏宵行经大漠[77],云阴月黑风沙恶。惊藏青冢寒草疏[78],偷渡黄河夜冰薄。忽闻汉军鼙鼓声[79],路傍走出再拜迎。游骑不听能汉语,将军遂缚作蕃生[80]。配向东南卑湿地[81],定无存恤空防备[82]。念此吞声仰诉天,若为辛苦度残年。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83]。没蕃被囚思汉土,归汉被劫为蕃虏。早知如此悔归来,两地宁如一处苦[84]。缚戎人,戎人之中我苦辛。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

【解读】

此篇是元稹同题诗的和作。元诗的结尾说:“缘边饱十万众,何不齐驱一时发?年年但捉两三人,精卫衔芦塞溟渤。”重在揭露边将们拥兵十万,不图进取,年年只捉几个俘虏,于事无补。白诗另辟蹊径,不蹈覆辙,所写为一位没蕃归汉之汉人的奇特遭遇。《唐宋诗醇》曰:“边将冒功之状,无辜被俘之情,曲曲传出。结语尤令人失笑。”这个故事写边将活捉了一些戎人,天子下诏迁移他们到吴越一带去。在行进的途中,其中一虏回顾身世,最为苦辛。本诗的三分之二都是一虏在诉说,他本为汉人,大历年中他的家乡被吐蕃侵占,在敌占区生存了四十年后,只身潜逃,投奔唐王朝。没有料到却被游骑活捉,“将军遂缚作蕃生”,被流放东南,与胡地妻儿天各一方,永无会面之日。最后以“自古此冤应未有,汉心汉语吐蕃身”结尾,其实,结语不是令人失笑,而是令人愤慨,边将的昏庸无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骊宫高[85]——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

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迟迟兮春日,玉甃暖兮温泉溢[86]。袅袅兮秋风[87],山蝉鸣兮宫树红。翠华不来岁月久[88],墙有衣兮瓦有松[89]。吾君在位已五载,何不一幸乎其中。西去都门几多地,吾君不游有深意。一人出兮不容易,六宫从兮百司备。八十一车千万骑,朝有宴饫暮有赐[90]。中人之产数百家,未足充君一日费。吾君修己人不知,不自逸兮不自嬉。吾君爱人人不识,不伤财兮不伤力。骊宫高兮高入云,君之来兮为一身,君之不来兮为万人。

【解读】

诗人首先描绘骊山宫的美景与寂寥,接着颂扬皇帝即位五载以来未曾幸乎其中。诗人挖掘这其中有深意,皇帝一走兴师动众、耗费巨大,“中人之产数百家,未足充君一日费”。诗人最后说:“君之来兮为一身,君之不来兮为万人。”诗人能够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充分肯定了不驾幸骊山的行为,认为这是“修己”、“爱人”的举动。

西凉伎[91]——刺封疆之臣也[92]

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93],如从流沙来万里[94]。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95]。应似凉州未陷日[96],安西都护进来时[97]。须臾云得新消息,安西路绝归不得。泣向狮子涕双垂,凉州陷没知不知。狮子回头向西望,哀吼一声观者悲。贞元边将爱此曲[98],醉坐笑看看不足。娱宾犒士宴监军[99],狮子胡儿长在目。有一征夫年七十,见弄凉州低面泣[100]。泣罢敛手白将军[101],主忧臣辱昔所闻。自从天宝兵戈起,犬戎日夜吞西鄙[102]。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103]。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104]。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天子每思长痛惜,将军欲说合惭羞[105]。奈何仍看西凉伎[106],取笑资欢无所愧[107]。纵无智力未能收[108],忍取西凉弄为戏。

【解读】

本诗意在讥刺封疆之臣苟且偷安、醉生梦死的生活。“西凉伎”是一种来自西凉的狮子舞。中唐时期,一些边将很喜爱此曲,经常边饮酒边笑看,不仅自己看,还用它来劳军待客欢宴监军。那么这个舞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读诗就可以知道,此舞所表现的正是凉州陷落的悲剧。“须臾云得新消息,安西路绝归不得。”作为朝廷的封疆大臣,不仅不对凉州的陷落感到悲伤和羞耻,反而以凉州陷落作为佐酒取乐的笑料。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借一位年已七十的“征夫”之口,讽刺了封疆大臣“饱食温衣闲过日”的堕落生活和可耻行径,表现出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操。《唐宋诗醇》曰:“前半叙事,却插入‘应似凉州未陷日’二句,所谓横空盘硬语也。‘凉州陷来四十年’四句与前相映,笔力排奡,仿佛似杜;结处仍是香山本色。”

涧底松——念寒俊也[109]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涧深山险人路绝,老死不逢工度之[110]。天子明堂欠梁木[111],此求彼有两不知。谁谕苍苍造物意[112],但与之材不与地。金张世禄原宪贫[113],牛衣寒贱貂蝉贵[114]。貂蝉与牛衣,高下虽有殊。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君不见沉沉海底生珊瑚[115],历历天上种白榆[116]

【解读】

在封建时代,寒士与世族的冲突一直存在。两晋南朝时期是门阀制度的鼎盛期,太康诗人左思《咏史》其二充分揭露了门阀制度对庶族士人的不公。到了唐代,庶族士人的地位有了很大提升。白居易自己也属于庶族士人的行列。在诗人看来国家在选拔人才时还没有充分考虑到寒贱之士。此诗是在模仿、借鉴左思《咏史》其二的基础上完成的。左思诗开篇以“涧底松”与“山上苗”对举,乐天诗则集中笔墨写涧底松。对“涧底松”的描写更加细致。涧底松可以作为天子明堂的栋梁之材。通过“貂蝉与牛衣”的对比,指出“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本诗旨在向最高统治者提出建议,一定要重视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士人,在国家建设中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唐代社会虽然已不同于两晋,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门阀制度的阴影依然存在,如果不注意解决,必将失去庶族士人之心。

红线毯[117]——忧蚕桑之费也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118],拣丝练线红蓝染[119]。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120]。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121]。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122]。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太原毯涩毳缕硬[123],蜀都褥薄锦花冷[124];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125]。宣城太守加样织[126],自谓为臣能竭力。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127]

【解读】

红线毯是当时地毯中的精品,工艺复杂,用丝量大,为了自己荒淫无度的享乐,皇帝需要很多红线来铺宫殿。作为地方官的宣州太守为了逢迎讨好皇帝,根本不考虑民力物力,唯上不唯下,主动向皇帝表白忠心,自谓要竭力去进贡红线毯。诗人批判的锋芒不仅仅指向宣州太守,其实也大胆地指向了当代皇帝。这需要过人的勇气和胆略。诗篇结尾处,诗人大声呵斥:“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义正词严,感情激昂。《唐宋诗醇》云:“通首直叙到底,出以径遂,所谓长于激也。”与对帝王和宣州太守的态度不同,诗人对“拣丝练线”的纺织工和“百夫同担进宫中”的运输工充满了同情,正是这些身处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创造了最精美的工艺品,而他们自己却缺衣少食。一个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能够对下层民众有这种发自内心的同情的确是很感人的。

杜陵叟[128]——伤农夫之困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馀[129]。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130]。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131]。 长吏明知不申破[132],急敛暴征求考课[133]。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134]。不知何人奏皇帝, 帝心恻隐知人弊。白麻纸上书德音[135],京畿尽放今年税[136]。 昨日里胥方到门[137],手持尺牒榜乡村[138]。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139]

【解读】

唐元和四年(809)春天,长安附近地区大旱。乐天此诗即以之为背景,通过杜陵老人的遭遇来表现封建帝王及官吏对待贫民的态度。为了在考课中求得升迁,地方官隐瞒灾情,急敛暴征,逼得农民典桑卖地。其中“剥我”四句站在灾民立场上指斥地方官员,把他们比喻为虐人害物的豺狼。诗中说“不知何人奏皇帝”,其实正是乐天自己所奏。《资治通鉴·唐纪·宪宗纪》记载元和四年,翰林学士白居易和李绛上言请求减免租税。诗人上奏了皇帝,没有在这里写出,意在表明自己并非为了个人的声名,而是为了切实解决民生的困顿。当皇帝的“德音”张贴出来时,老百姓已交纳了今年的租税,“虚受吾君蠲免恩”。最后的这个场景不是对皇帝恻隐之心的歌颂,而是对皇帝及地方官员的讽刺。《唐宋诗醇》曰:“从古及今,善政之不能及民者多矣。一结慨然思深,可为太息。”

卖炭翁——苦宫市也[140]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14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142]。卖炭得钱何所营[143],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144]。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145]。手把文书口称敕[146],回车叱牛牵向北[147]。一车炭,千馀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148],系向牛头充炭直[149]

【解读】

韩愈《韩昌黎集》卷七《顺宗实录》卷二云:“旧事:宫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贞元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门户’并‘脚价’钱: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而实夺之。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以上文为背景,可以知道所谓“宫市”就是一种公开的掠夺。乐天之诗与昌黎之文皆用生动的事例向我们展现了宫市的本质。昌黎之文乃是新闻记录,而乐天之诗乃是艺术结晶。诗中老翁不仅有外貌描写,也有心理临摹。“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语令人心酸。全诗“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著一断语”(《唐宋诗醇》)。卖炭翁的遭遇不是个别的孤立的,正是千千万万个无辜农夫遭遇的缩影。

母别子——刺新间旧也[150]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151],去年破虏新策勋[152]。敕赐金钱二百万[153],洛阳迎得如花人[154]。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155],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解读】

本诗写男子富贵易妻的丑行。先写母子别离的凄苦景象,继而交待此妇是骠骑大将军之妻,大将军得到皇帝赏赐的二百万金钱后,新娶了如花似玉的新人。被视为眼中刺的旧人不得不告别两个幼小的儿子。她深深感慨林中之鸟雄雌相伴,人却有始无终。最后四句是对新人的诅咒。其实,新人也是一个被玩弄者,也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在封建时代,男性操纵着女性的命运,本诗中所写的婚姻现象,原因在于大将军喜新厌旧、玩弄情感,但旧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是将无限的愤怒倾泻在新人身上。

时世妆[156]——儆戎也[157]

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158],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159],妆成尽似含悲啼。圆鬟无鬓椎髻样[160],斜红不晕赭面状[161]。昔闻被发伊川中[162],辛有见之知有戎[163]。元和妆梳君记取[164],髻堆面赭非华风。

【解读】

本诗是乐天对当时流行的女性妆扮的议论。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女性较之男性更为关注自己的容颜。在白居易的时代,从城中向四方流传着这样的妆扮:两腮不施朱红,面庞不擦粉。在口唇上抹上黑色的像泥一样的唇膏,两个眉毛画成八字状。一改往日的美丑观念,打扮成一种正在悲啼的模样。发型高耸如同椎子,两腮斜涂成红褐色。对这样一种不伦不类的打扮,诗人颇为反感。借用“辛有过伊川”的典故,指出将会有戎人入侵之事发生。最后说“髻堆面赭非华风”,看来在诗人的心目中所崇尚的是传统的庄重的美,而不是现在这样怪异的悲啼式的美。在我们看来,美是流动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观,但美应该是健康的,诗中所描绘的那种悲啼式妆扮显然是病态的。诗人将梳妆打扮与戎人入侵联系起来,其实是一种正统观念的折射;化妆发型与戎人入侵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陵园妾[165]——怜幽闭也

(一作托幽闭,喻被谗遭黜也)

陵园妾,颜色如花命如叶。命如叶薄将奈何,一奉寝宫年月多。年月多,时光换,春愁秋思知何限。青丝发落丛鬓疏,红玉肤销系裙慢。忆昔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配陵来。老母啼呼趁车别,中官监送锁门回。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松门到晓月裴回[166],柏城尽日风萧瑟。松门柏城幽闭深,闻蝉听燕感光阴。眼看菊蕊重阳泪,手把梨花寒食心。把花掩泪无人见,绿芜墙绕青苔院。四季徒支妆粉钱,三朝不识君王面[167]。遥想六宫奉至尊,宣徽雪夜浴堂春[168]。雨露之恩不及者,犹闻不啻三千人[169]。三千人,我尔君恩何厚薄。愿令轮转直陵园[170],三岁一来均苦乐。

【解读】

比起上阳人来,陵园妾的遭遇更为悲惨。当年陵园妾因为在宫中被妒猜,因谗得罪被关入陵园中,侍奉死去的皇帝。陵园妾最后的愿望是“愿令轮转直陵园,三岁一来均苦乐”。她对迫害自己的皇帝怨而不怒,她的这样一种隐忍与谦卑态度让我们更加哀其不幸。诗中写陵园风光与人物心理相配合。自然之美让陵园妾愈加感伤。诗人在序中说“喻被谗遭黜也”,陵园妾的命运与那些正直敢言从而被流放的士人是相同的。

盐商妇——恶幸人也[171]

盐商妇,多金帛,不事田农与蚕绩[172]。南北东西不失家,风水为乡船作宅。本是扬州小家女[173],嫁得西江大商客[174]。绿鬟富去金钗多[175],皓腕肥来银钏窄[176]。前呼苍头后叱婢[177],问尔因何得如此。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178]。何况江头鱼米贱,红脍黄橙香稻饭[179]。饱食浓妆倚柁楼[180],两朵红腮花欲绽。盐商妇,有幸嫁盐商。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好衣美食来何处,亦须惭愧桑弘羊[181]。桑弘羊,死已久,不独汉时今亦有。

【解读】

白居易《策林·议盐法之弊·论盐商之幸》云:“自关以东,上农大贾,易其资产,入为盐商。率多藏私财,别营稗贩。少出官利,唯求隶名。居无征徭,行无榷税。身则庇于盐籍,利尽入于私室。此乃下有耗于农商,上无益于管榷明矣。盖山海之饶,盐铁之利,利归于人,政之上也。利归于国,政之次也。若上既不归于人,次又不归于国。使幸人奸党,得以自资。此乃政之疵,国之蠹也。今若铲革弊法,沙汰奸商,使下无侥幸之人,上得析毫之计,斯又去弊兴利之一端也。”本诗就是这种思想的形象化表述。与《策林》不同的是,诗歌巧妙地从盐商妻子的角度写起,盐商之妻不事生产,却多有金帛。她原本出身小户人家,只因嫁给了盐商,就过上了奢侈豪华的生活,终日饱食浓妆,好衣美食。这一切都是因为其夫投机取巧,“少入官家多入私”带来的暴富。在诗的结尾,诗人呼唤出现唐代的桑弘羊,深信唐代也有桑弘羊,只是统治者不去重用。诗人主张改革盐法,愤慨不法盐商与盐官勾结,使政府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贫民生活更加困苦。本诗中色彩非常鲜亮,“绿鬟”、“皓腕”、“红脍”、“黄橙”、“浓妆”、“红腮”,但由于诗人旨在“恶幸人”,所以盐商妇的装扮和生活并不给人以美感,只让人感到刺目和奢华。

井底引银瓶[182]——止淫奔也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183],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184]。婵娟两鬓秋蝉翼[185],宛转双蛾远山色[186]。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妾弄青梅凭短墙[187],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188]。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189]。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190]。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岂无父母在高堂[191],亦有亲情满故乡。潜来更不通消息[192],今日悲羞归不得。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193],慎勿将身轻许人。

【解读】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云:“乐天《新乐府》与《秦中吟》之所咏,皆贞元、元和间政治社会之现相。此篇以‘止淫奔’为主旨,篇末以告诫痴小女子为言,则其时风俗男女关系与之相涉可知。此不须博考旁求,元微之《莺莺传》即足为最佳之例证。盖其所述者,为贞元间事,与此篇所讽者时间至近也。……夫始乱终弃,乃当时社会男女间习见之现相。”乐天此诗意在阻止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淫奔现象,他通过一位女子之口以此女的亲身经历来现身说法。最后的结论是“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诗人并不是反对自由恋爱,而只是说自由恋爱一定要谨慎,即使你所选择的男子对你情有独钟,也要考虑到家庭和社会环境。本诗开头四句,用“银瓶”、“玉簪”象征自由的爱情,用“丝绳绝”、“中央折”表示爱情的失败。继而回忆起少女时代的生活。“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两句被元代剧作家白朴压缩为戏曲名《墙头马上》。《墙头马上》即是以《井底引银瓶》为基础而加以再创造的。

天可度——恶诈人也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但见丹诚赤如血[194],谁知伪言巧似簧[195]。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妇为参商[196]。劝君掇蜂君莫掇,使君父子成豺狼[197]。海底鱼兮天上鸟,高可射兮深可钓。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198]。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199],笑中有刀潜杀人。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嗔。

【解读】

天本不可度,地本不可量,但诗人开首言之凿凿地说“天可度,地可量”,继而说“唯有人心不可防”,原来是较之于人心而言。这个“人”不是指所有的人,而是指“诈人”,所以作者自序本诗意在“恶诈人也”。诈人的特点可以用“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二句来概括。表面的微笑、赤诚与背后的陷害同时并存,口蜜腹剑,笑中藏刀。接下来诗人用了郑袖挑拨楚王夫妇、吉甫后妻挑拨吉甫父子的典故,说明天下至亲的关系——夫妻父子之间也会因诈人的挑拨而反目。“海底”四句,似与首三句句意重复,诗人意在加强、强调人心的难料。由此也可以看出诗人对诈人的感慨非常深刻。再用李义府的典故,说明在官场上、在生活中存在李义府一类诈人,是很难提防的。本诗写出了诗人在生活中特别是在官场生活中的重要感受。

秦吉了[200]——哀冤民也

秦吉了,出南中,彩毛青黑花颈红。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昨日长爪鸢[201],今朝大嘴乌[202]。鸢捎乳燕一窠覆[203],乌啄母鸡双眼枯。鸡号堕地燕惊去,然后拾卵攫其雏[204]。岂无雕与鹗[205],嗉中肉饱不肯搏[206]。亦有鸾鹤群[207],闲立高飏如不闻。秦吉了,人云尔是能言鸟,岂不见鸡燕之冤苦。吾闻凤凰百鸟主,尔竟不为凤凰之前致一言,安用噪噪闲言语[208]

【解读】

本诗写动物世界里的事情,实际是一首寓言诗,反映的是人世的情状。燕子与鸡比拟社会最下层的平民百姓,长爪鸢和大嘴乌代表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雕与鹗是可以监察惩治贪官污吏的上层官员,鸾鹤象征地位很高、位居清流的官员,秦吉了自然是御史、拾遗之类谏官,凤凰是百鸟之王,自然是皇帝了。全诗通过燕子与鸡的不幸反映了下层民众饱受欺凌,有冤无处诉,有苦无处告的现状,包括皇帝在内的层层统治者并不把民众的生死放在眼里。生动贴切,嬉笑怒骂。

采诗官[209]——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采诗官,采诗听歌导人言[210]。言者无罪闻者诫,下流上通上下泰。周灭秦兴至隋氏,十代采诗官不置。郊庙登歌赞君美[211],乐府艳词悦君意。若求兴谕规刺言[212],万句千章无一字。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绝讽议。诤臣杜口为冗员[213],谏鼓高悬作虚器。一人负扆常端默[214],百辟入门两自媚[215]。夕郎所贺皆德音[216],春官每奏唯祥瑞[217]。君之堂兮千里远,君之门兮九重[218]。君耳唯闻堂上言,君眼不见门前事。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君不见厉王胡亥之末年[219],群臣有利君无利。君兮君兮愿听此,欲开壅蔽达人情[220],先向歌诗求讽刺。

【解读】

《唐宋诗醇》曰:“末章总结。‘言者无罪闻者诫’一语,申明作诗之旨,隐然自附于《三百篇》之义也。诸篇全仿杜甫《新安》、《石壕》、《垂老》、《无家》等作,讽刺时事婉而多风,其不及杜者,只笔力之纵横,格调之变化耳。”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曰:“乐天《新乐府》五十篇,每篇皆以卒章显其志。此篇乃全部五十篇之殿,亦所以标明其作五十篇之旨趣理想者也。……自述其作乐府之本志,则曰‘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此即其‘采诗’、‘讽刺’之旨意也。新乐府以此篇为结后之作,正如常山之蛇尾,与首篇有互相救护之用。其组织严密,非后世模仿者,所能企及也。”

从诗序看,本诗意在“监前王乱亡之由也”。也就是说诗人认为政治的兴亡与采诗相关。采诗的制度相传在周代就有。《汉书·礼乐志》曰:“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食货志》曰:“孟春三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何休《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曰:“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今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其实,这只是儒士们的推测。乐天希望唐帝国能够恢复采诗官制度。他在《策林·采诗》中说:“选观风之使,建采诗之官。”“日采于下,岁献于上。”“然后君臣亲览而斟酌焉,政之废者修之,阙者补之;人之忧者乐之,劳者逸之。”这首诗就是诗人《策林·采诗》主张的诗化。诗人从正反两方面劝喻统治者,如果采诗就会“下流上通上下泰”,如果不采诗,就“贪吏害民无所忌,奸臣蔽君无所畏”,最后会导致国家的灭亡。

白居易对诗歌功能的认识与汉儒接近,汉儒主张诗歌应具有美刺作用,但从诗史上看,秦汉以来的诗歌中,“郊庙登歌赞君美,乐府艳词悦君意。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这一批评无疑是正确的。有鉴于此,白居易继承《诗经》和杜甫等人的现实主义诗风,与元稹、张籍等人掀起新乐府诗潮,让诗歌担负起了“惟歌生民病”的重任。


[1] 上阳:宫名,在洛阳,唐高宗时建。

[2] 愍:悲怜。怨旷:怨女旷男。

[3] 绿衣监使:唐制,京都诸苑各设监官一人,身穿深绿色公服。

[4] 玄宗:唐玄宗李隆基。

[5] 残:剩留。

[6] 杨妃:贵妃杨玉环。侧目:斜目而视。

[7] 潜配:暗中发配。

[8] 悄然:孤寂忧愁的样子。

[9] 大家:皇家,宫廷中口语。尚书:女尚书,宫中女官。

[10] 吕向:字子回,唐玄宗时人。开元十年召入翰林,兼集贤院校理。作者原注:“天宝末,有密采艳色者,当时号花鸟使。吕向献《美人赋》以讽之。”

[11] 新丰:唐县名,在今陕西临潼。

[12] 边功:开拓疆土之功。

[13] 玄孙:孙子的孙子。

[14] 凭肩:扶在别人肩上。

[15] 因缘:原因。

[16] 贯:籍贯。

[17] 梨园:唐玄宗时宫廷教练歌舞的地方,后亦泛指演唱之所。

[18] 天宝:唐玄宗年号(713—742)。

[19] 驱将:驱使。将,语助词。

[20] 泸水:唐代指金沙江。

[21] 瘴:瘴气,南方山林间的毒气。烟:瘴气之烟雾。

[22] 徒涉:徒步涉水。汤:烫人的水。

[23] 蛮: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24] 兵部:唐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军事。牒(dié碟):名册,名单。

[25] 将:拿。

[26] 簸(bǒ跛)旗:摇旗,打旗。

[27] 拣退:挑选出来退回家去。

[28] 呦(yōu悠)呦:哭声。这里指鬼哭声。

[29] 宋开府:宋璟,开元时宰相,后任开府仪同三司。作者原注:“开元初,突厥数寇边。时天武军牙将郝灵筌出使,因引特勒回鹘部落,斩突厥默啜,献首于厥下,自谓有不世之功,时宋璟为相,以天子年少好武,恐徼功者生心,痛抑其党,逾年始授郎将。灵筌遂恸哭呕血而死。”

[30] 黩武:滥用武力。

[31] 杨国忠:杨贵妃的堂兄,天宝年间任宰相。

[32] 恩幸:皇帝的宠爱。作者原注:“天宝末,杨国忠为相,重结阁罗凤之役,募人讨之,前后发二十馀万众,去无返者。又捉人连枷赴役,天下怨哭,人不聊生,故禄山得乘人心而盗天下。元和初而折臂翁犹存,因备歌之。”

[33] 牛女:牛郎、织女。参(shēn申)商:二星名,一在西,一在东,互不相见。

[34] 鸾镜:镜子的别称。鸾,传说中凤凰类神鸟。

[35] 兰麝:此指香料。兰,植物名,花味清香。麝,野兽名,雄的脐部有香腺,能分泌麝香。

[36] 左纳言、右纳史:官职名。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认为“右纳史当作右内史也”。

[37] 昆明春:作者自注:“贞元中始涨之。”昆明池,在今陕西长安,汉武帝时开凿,唐德宗贞元年间重新修浚。

[38] 南山:终南山,在陕西西安南。

[39] 渊沦:水波回旋状。

[40] 呴(xǔ许)沫:呴,吹气呵气。《庄子·大宗师》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41] 八水:长安周围的八条河,分别是灞水、浐水、泾水、渭水、丰水、镐水、牢水、潏水。

[42] 鲅(bō波)鲅:鱼自由游动的样子。

[43] 杜若:香草名。

[44] 飞沉:飞禽类与水族。

[45] 网罟(ɡǔ古):捕鱼之网。

[46] 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池沼中,其嫩茎可做蔬菜,俗名茭白,果实叫菰米,又名雕胡米。蒲:蒲苇。

[47] 榷茗:收茶税。茗,茶。

[48] 封银:封闭银矿,禁止开采。

[49] 熙熙:和乐的样子。

[50] 道州:唐州名,在今湖南道县。

[51] 侏儒:身材矮小的人。

[52] 任土贡:《尚书·禹贡》:“任土作贡。”即按照土地、生产状况来确定赋税和贡品。这里指用侏儒作为道州的贡品。

[53] 宁若斯:反问句,难道就是这样吗?

[54] 阳城:字亢宗,北平(今河北顺平)人。守郡:担任太守。

[55] 《六典》:《唐六典》,一部记载唐朝规章制度的书。

[56] 玺书:皇帝的诏书。

[57] 悉罢:全部停止。

[58] 使君:对太守的尊称。

[59] 戎人:西北少数民族。

[60] 达:传递。

[61] 矜怜:怜悯。

[62] 吴:吴国。越:越国。春秋战国时代国名,在今江、浙一带。

[63] 黄衣小使:下层太监。

[64] 乘递:即坐驿之车。

[65] 金创:为金器所伤害。瘠:瘦。

[66] 驿:驿站。约三十里设一驿。

[67] 费:通“弗”,没有。

[68] 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

[69] 尔:你们。

[70] 乡管:乡贯,籍贯。凉原:凉州、原州的简称。在今甘肃、宁夏一带。

[71] 蕃:吐蕃,古代西部少数民族之一。大历:代宗年号(766—779)。

[72] 着:穿。裘:皮衣。

[73] 正朝:正月初一。

[74] 敛衣:整理衣服。

[75] 筋力:精力。

[76] 候:斥候,即游动的哨兵。

[77] 宵行:夜间行走。

[78] 青冢: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归化。

[79] 鼙(pí皮)鼓:骑兵用的小鼓。

[80] 蕃生:吐蕃生口,活捉的吐蕃俘虏。

[81] 卑湿地:低洼潮湿的地方。

[82] 存恤:存问抚恤。

[83] 胡地:吐蕃之地。弃捐:抛弃。

[84] 宁如:还不如。

[85] 骊宫:在今陕西临潼骊山上的宫殿。

[86] 甃(zhòu皱):井壁。此指温泉池壁。

[87] 袅袅:风动的样子。《楚辞·九歌·湘夫人》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88] 翠华:天子的旗子。

[89] 衣:苔衣。墙垣上生的草苔。

[90] 饫(yù玉):古代统治者家庭私宴。

[91] 西凉:指晋十六国之一的西凉故地,在今甘肃北部一带。伎:技艺。

[92] 封疆之臣:对边境安全负有重任的将帅。

[93] 奋迅:奋发,迅速。

[94] 流沙:随风而流动的沙子,泛指西北边疆地区。

[95] 跳梁:跳跃。

[96] 凉州:在今甘肃北部。未陷日:尚未攻陷的时候。

[97] 安西:在今新疆。安西都护府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

[98] 贞元:代宗年号(785—805)。

[99] 监军:监督军队的官吏,唐玄宗开始用宦官充任此职。

[100] 弄:演奏。凉州:凉州曲。

[101] 敛手:拱手。

[102] 犬戎:西北古代的少数民族之一,此指吐蕃。

[103] 河陇:河西与陇右,指今甘肃。侵将:侵占。

[104] 凤翔:在今陕西。

[105] 合:应该。

[106] 奈何:为什么。

[107] 资:取。

[108] 智力:能力。

[109] 寒俊:寒士中的有才之人。

[110] 度(duó夺):丈量,勘测。

[111] 明堂:宫殿。

[112] 谕:明白。苍苍:上苍,天空。造物:主宰宇宙的力量。

[113] 金张:金既金日,张即张安世,两人均为西汉时贵族。此处泛指世族。原宪:孔子弟子,安贫乐道。《庄子·让王》谓其居桑枢瓮牖,匡坐弦歌。原宪,一作“黄宪”。黄宪,汉人,隐逸不仕。

[114] 牛衣:寒士身上披的草帘。貂蝉:汉中侍中、中常侍帽子上的饰物。

[115] 珊瑚:海中动物之一,可做装饰品。

[116] “历历”句:《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白榆,榆木之一种,材质没有太大的用处。

[117] 红线毯:红色丝织地毯。宣州所贡的工艺品。

[118] 缲(sāo骚)丝:将蚕茧抽为丝缕。

[119] 练线:水煮丝线,使之变白变软。红蓝:红蓝花,可制胭脂及红色颜料。

[120] 披香殿:汉代后宫殿名。泛指宫廷里的歌舞之地。

[121] 可:满,全部。

[122] 不胜物:无法承受物体的重量,形容地毯非常松软。

[123] 毳(cuì翠)缕:毛线。鸟兽身上的细毛。

[124] 蜀都褥:即蜀地成都所织的锦缎地毯。

[125] 宣州:今安徽宣城。

[126] 加样织:不断变换图案花样而加工织出。

[127] 少:不要。

[128] 杜陵:汉宣帝陵墓。在今陕西西安东南。叟:老头。

[129] 一顷:一百亩。

[130] 秀:植物抽穗开花。

[131] 青干:干死。

[132] 长吏:地方官员。申破:申报,向上报告。

[133] 求考课:在考课中获得好评。课,按照一定的标准试验、考核。

[134] 钩爪锯牙:像钩子样的爪,像锯子一样的牙。

[135] 白麻纸:唐代重大事情诏书用白麻纸,一般的制、敕用黄麻纸。德音:恩诏,多用于赈灾和赦免等。

[136] 京畿:京城附近的地区。

[137] 里胥(xū虚):唐代百户为里,设里正一人。

[138] 尺牒(dié碟):公文,皇帝下的命令。榜:张贴。

[139] 蠲(juān娟)免:减免,免除。

[140] 宫市:宦官直接从民间采办宫中所需物品。

[141] 伐薪:砍柴。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

[142] 苍苍:鬓发苍白。

[143] 营:求。

[144] 辗冰辙:沿着结冰的车辙驾车向前走。

[145] 黄衣使者:品级较高的宦官。白衫儿:宦官的爪牙,帮助太监抢夺的人。

[146] 敕:皇帝的命令。

[147] 叱:吆喝。

[148] “半匹”句,唐代绢帛等丝织品可替代货币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与一车炭的价值相差甚远。

[149] 系(jì记):拴,扎。充炭直:算做炭的价钱。

[150] 新:新人。间:挑拨离间。旧:旧人。

[151] 关西:函谷关以西。骠骑(jì记)大将军:唐代武官散阶中最高一级。

[152] 策勋:把功勋记录在册。

[153] 敕赐:皇帝赏赐。

[154] 洛阳:唐代东京,在今河南。

[155] 燕婉:形容新婚夫妇缠绵恩爱。《诗经·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156] 时世妆:时髦的装扮。

[157] 儆:同“警”。

[158] 乌膏:黑色的唇膏。

[159] 妍媸(chī吃):美丑。

[160] 椎(chuí锤)髻:圆锥式的发型。

[161] 斜红:腮不施朱,红色施于脸侧,故云斜红。不晕:没有光彩。赭(zhě者)面:红褐色的面庞。

[162] 被发:披发。伊川:伊河。

[163] 辛有:人名,春秋时人。有戎:将会有戎人入侵之事发生。

[164] 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1)。

[165] 陵园妾:被幽闭于陵园中的宫女。陵园,皇帝的坟墓之园。

[166] 裴回:徘徊。

[167] 三朝(cháo潮):三个皇帝。

[168] 宣徽、浴堂:宫殿名。

[169] 啻(chì赤):但,只。

[170] 直:值守。

[171] 恶幸人:恶,厌恶。幸人,幸民,此指盐商。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故称“人”。

[172] 蚕绩:养蚕、纺织等工作。

[173] 扬州:在近江苏,唐时为经济繁荣的都市。

[174] 西江:长江下游南岸的江西、安徽一带。

[175] 绿鬟:墨绿色的环形发髻。

[176] 银钏:银手镯。窄:小。

[177] 苍头:奴隶,指仆人。叱:呼喝。婢:丫鬟。

[178] 盐铁尚书:唐元和元年(806),由吏部尚书代盐铁使。

[179] 红脍(kuài快):切细的鱼肉。

[180] 柁楼:大船船尾处的小楼。柁,同“舵”。

[181] 桑弘羊:洛阳人,汉武帝时任大司农,掌管全国盐铁专卖。

[182] 引:汲引。银瓶:汲水的器物。

[183] 簪:簪子,别住发髻的条状物,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184] 殊姿:与众不同的姿态。

[185] 婵娟:美好。蝉翼:鬓发像蝉的双翼一样。崔豹《古今注·杂注》云:“魏文帝宫人……琼树乃制蝉鬓,缥缈如蝉,故曰蝉鬓。”

[186] 双蛾:双眉。远山色:出自《西京杂记》:“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187] “妾弄”两句:出自李白《长干行》:“君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188] 暗合双鬟:古代未婚女子把头发梳成左右双髻,结婚时合而为一。暗合:未经家长同意,私自合而为一。

[189] 君家大人:男方父母。

[190] 不堪主祀:不能作为主祀。古代认为私奔者为妾,不具备正妻作为主祀人的资格。蘩:两种祭祀时用的植物。

[191] 高堂:住宅的正房,指代父母。

[192] 潜来:偷偷地与男子离开故乡。

[193] 寄言:传话给。

[194] 丹诚:丹心,忠贞之心。

[195] 伪言巧似簧:本《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簧:管乐器上的音舌。

[196] “劝君”二句:《战国策·楚策》四云:“魏王遗楚王美人,楚王说之。夫人郑袖知王之说新人也,甚爱新人……因谓新人曰:‘王爱子美矣。虽说,恶子之鼻,子如见王,则必掩子鼻!’新人见王,因掩其鼻。王谓郑袖曰:‘夫新人见寡人则掩其鼻何也?’郑袖曰:‘妾知也。’王曰:‘虽恶,必言之!’郑袖曰:‘其似恶闻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无使逆命。’”参商,二星名,一东一西,不能相见。比喻夫妇分离。

[197] “劝君掇蜂”二句:蔡邕《琴操》:“(尹)吉甫,周上卿也。有子伯奇。伯奇母死,吉甫更娶后妻,生子曰伯邦。乃谮伯奇于吉甫曰:‘伯奇见妾有美色,然有欲心。’吉甫曰:‘伯奇为人慈仁,岂有此也?’妻曰:‘试置妾空房中,君登楼而察之!’后妻知伯奇仁孝,乃取毒蜂缀衣领,伯奇前持之,于是吉甫大怒,放伯奇于野。”掇(duō多):原义是拾取,此处同“捉”。

[198] 咫尺:咫,八寸。咫尺即近在眼前。

[199] 李义府:唐高宗时丞相,为人笑中藏刀。《旧唐书》有传。

[200] 秦吉了:鸟名。活动于两广地区。

[201] 鸢(yuān怨):即老鹰。身体褐色,常捕食蛇、鼠等。

[202] 大嘴鸟:乌鸦的一种。

[203] 捎:扑打。

[204] 攫(jué绝):抓取。

[205] 雕:一种很凶猛的鸟,能捕食山羊、野兔等。鹗(è饿):鸟名,又名鱼鹰,性凶猛,捕食鱼类。

[206] 嗉:鸟类储存食物的器官。

[207] 鸾:旧时传说凤凰一类的鸟。

[208] 噪噪:形容声音杂乱。

[209] 采诗官:朝廷派去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

[210] 导:启发,开导。

[211] 登歌:演奏唱歌。

[212] 兴谕规刺:用比兴来晓谕,用规劝来讽谏。

[213] 诤臣:指职掌谏议的官吏。杜口:闭口。冗员:多馀的闲官。

[214] 一人:指帝王。负扆(yǐ以):背向屏风。

[215] 百辟:百官。

[216] 夕郎:唐代官职名,又称给事中。

[217] 春官:礼部的官员。

[218] (bì必):闭门。

[219] 厉王:周厉王,西周末年的暴君。胡亥:秦二世。

[220] 壅蔽:蒙蔽,隔绝。人情: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