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大王的高情商育儿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孩子最需要陪伴的8年该怎么做

孩子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向权威角色学习的过程。在每一个年龄阶段,孩子心中都有相对固定的权威角色,如:0~3岁的服从期教育以母亲为权威;3~6岁的协商期教育以父母、幼儿园老师为权威;6~10岁[1]的社会化时期以班主任老师或其他任课老师为权威;10~18岁的自主选择时期则以优秀同学、娱乐明星、体育明星、成功人士为他们的多元化偶像。如果父母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孩子6岁之后还要充当教育权威角色,后果便是孩子的社会化发展迟滞,不利于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独立生活。

爱孩子,还是爱教育孩子?如果你选择前者,就应该早早地做好放手的准备。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育儿五步法”,方便家长朋友掌握好教育的节奏,维护好亲子关系。

这五步分别是:拽着走,拉着走,推着走,看着走,望着走。

其一,0~3岁拽着走。

什么叫拽着走?0~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社会化的初步成长阶段,社会化是社会学专用术语,说得通俗一些,便是把动物变成人。动物世界比起人类世界少了很多规范要求,因此作为0~3岁的儿童,实际上需要学习、模仿、受训方才真正具备人的意识与模样。因此,我称这段时期为“服从期”,没有服从期的这段训练,儿童自然会在集体生活中违背规则甚至飞扬跋扈。这段时期的权威角色是母亲,父亲是政策的解读者、行为的示范者、关系的协调者,这里不再赘述。

其二,3~6岁拉着走。

很多家长问我可以不可以打孩子,什么时候可以打孩子,我从不顾左右而言他,明确告诉他们3岁之前可以打,因为这时的孩子还是个“动物”。有趣的是,3~6岁的孩子进入了心理敏感期,就会开始记事记仇。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3~6岁的孩子已经进入了协商期,他已经成为一个平等的家庭成员,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从上下级成为平级。我们可以围坐在圆桌旁,一起讨论柴米油盐、买车买房的话题。在3~6岁阶段,是家长向孩子传递社会经验与社会交往技巧的最关键时期。

其三,6~8岁推着走。

家长不再雄踞舞台中央,而是退居孩子的身后。为了让孩子能够尽早具备独立思考意识与独立能力,我们需要将权威角色让位给老师,并从权威者向协助者迅速转化。我们鼓励孩子拥有自己的理想,制订自己的目标,作为家长的我们不是领导,不是指导他们,更多的是帮助他们。

其四,8~10岁看着走。

看着走,意味着我们给了孩子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空间,这也是为他们的独立思考与独立生活做准备。《挠脚怪来了》一书就提及过育儿的八字箴言“少教多问,少做多看”,“多看”在这个阶段更为重要,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孩子也会体会到你对他的尊重。至此,你会发现学习是渐进的,而教育则是减退的。那些勇往直前的教育,最后都反而伤害了受教育者。

其五,10岁之后望着走。

10岁之后,继续拉大和孩子之间的距离,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与信任。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伤感,但事实上你只是换下了教育者的角色,并没有换下父母的角色。孩子讨厌的是说教的父母,不是关爱他们的父母。

学习与成长是“渐进”的,教育与关系是“渐远”的。当我每每在讲座中讲到这句话时,很多家长都流下了眼泪。“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这句话并不适合陪伴孩子,当你想陪伴孩子的时候,往往已是你自己更需要陪伴的时候了。

从现在开始,让孩子和妈妈做游戏而不是和姐姐做游戏;让孩子听爸爸讲故事而不是听叔叔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