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详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乐府

王昌龄

塞上曲[1]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2]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3]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4]

解析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郊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到了唐宋时期,乐府开始失去音乐的形式,向徒诗发生转变,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乐府诗,其实只是在乐府古题之下撰写的文人诗。

王昌龄的这首《塞上曲》就和汉乐府中战争题材的作品中一贯的反战主题,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行走在八月的边塞大道,听见空无一人的桑树林中传来的蝉鸣声。秋日已至,在边塞道上感受到了秋天的寒冷,处处都是黄芦的衰草。历来都是如此:那些远征到幽州、并州的游子,都是和这里的尘沙一起老去的。那些游侠少年,却因为对这种生活的蒙昧不知而平生向往之情,常常矜夸自己的紫骝马是多么精壮。千万不要学他们。

诗歌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声声实在,句句真情。这类边塞题材的乐府诗,往往语言简赅,意思明朗,而气贯长虹,气概非凡。

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5]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6]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解析

这首诗是承上一首而来。诗歌中的反战思想,也是一以贯之的。

这一首写行客,更具有清晰的画面感。在苍茫的大漠之上,一条河流蜿蜒、平静向前。一个征人牵着他的马匹,到这条河流之畔饮水。水是那么寒冷,而大漠上的风像刀一样割着面庞。平坦的沙漠之上,夕阳还没有完全落下,尚能暗暗见到临洮城。昨日在长城这里的战斗,都说是十分激烈悲壮的。而如今望去,黄色的尘沙仍然古今不变,只是那战死将士的森森白骨,静静散乱在蓬蒿之中。这些景象,经诗人用平稳苍凉的笔调写出,仿佛一切就在眼前。而唯有如此触目惊心,才能更好地表达其反战思想。

李白

关山月[7]

明月出天山,[8]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9]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10]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11]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12]叹息未应闲。

解析

这首诗和前面的《塞上曲》、《塞下曲》一样,也是为征戍之人而作。李白登上高楼,眺望远方,想象了这样一个关山玉门之外的边塞月夜:冷而白的月亮从关山的山脊背后忽然冒出来,在云海之中闪烁着苍茫的冷光。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犹如虎啸狼嗥,吹遍玉门关内关外。诗人通过对边塞凄苦场景的描绘,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

这番想象之后,诗人的思维又回到了汉代。那时,汉高祖曾在白登征战,胡人曾经一度窥视青海湾,险些掠夺此地。如今,数百年过去,明月依旧、关隘依旧,而历代的长征远戍的男儿却都一去不再生还。没完没了的战争,何时才能停息?征戍之人远望边邑,因为思念故里而脸色愁苦。征人家中的妻子家人,一定也在这清冷的茫茫月夜里或站立楼头,或折柳门前,向西眺望,思念着“我”这个也许永不能生还故里的征人,也许此时正在发出一声声揪人心肺的叹息声。

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

子夜吴歌[13]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14]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15]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16]

解析

《子夜吴歌》是六朝乐府吴声歌曲,也是一种乐府民歌。本诗是李白《子夜四时歌》组诗中的一首,题咏的是思妇。秋风渐寒,又是思妇开始为游子缝制冬衣的时节。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结句是写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何日能够停止战争,男子不必再出发远征。诗中千里月色、万户捣声,雄阔明丽之景与怀远之思、罢征之冀,两相结合,构成了感人至深的意境。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长干行[17]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18]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19]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20]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21]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22]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23]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24]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25]

早晚下三巴,[26]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27]

解析

李白青年时代出三峡之后,曾有相当长时期漫游于汉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这些地区自六朝以来,就是商业要道,因此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人们来往频繁。六朝乐府中的“吴声”、“西曲”即产生于这一地区,其中不少篇章就是表现商妇与丈夫离别的悲思的。李白是一位非常重视学习优秀文学遗产的作家,对于“吴声”、“西曲”非常熟悉;他的生活经历又使他对商妇们的思想感情有相当的了解:这些正是他写作《长干行》的基础。

这首诗通过一个女主人的口吻,写她对经商在外的丈夫的怀恋。全篇通过人物的独白,按照时间叙述,从回忆二人青梅竹马的童年生活开始,到结婚之后的离别,将妇人对丈夫过去的深情和如今的思念写得十分深刻。前面六句着笔于双方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童稚形象。表明商妇和她的丈夫在童年时代就有着亲密无间的友谊。出嫁之时,尚是十分羞涩。“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写出了这位新娘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态,十分生动。“十五”之后的四句写出了婚后的亲昵美满、如胶似漆,又表达了妻子坚贞不渝的真挚心愿,“愿同尘与灰”正是一番生死相依的誓言。“十六”四句为丈夫远行而日夜挂心,并寄以叮嘱。按年龄序数写少妇的生活历程,使人想起《孔雀东南飞》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一段。这说明《长干行》在艺术上明显地受到古乐府诗歌的影响。

因为特别担心丈夫在外的安全,分别五个月中,每当听到猿猴凄惨的啼叫,心中都要十分不安。“门前”八句,写妻子在家中的守候,她时时在庭院中徘徊、踱步,一一踏过那里的青苔。每当看到苔深叶落,蝴蝶双飞,不禁为自己的青春而感触,也更盼望丈夫早日归来。末四句是全诗的归宿:只要一接到丈夫预报回家的信,哪怕远至七百里的有急流的长风沙,她也不顾一切前往接取。

这首诗是李白诗中的名篇,并且产生了很多典故,比如“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样的成语,已成描摹幼男幼女天真无邪之情谊的佳语。从这首诗来看,李白不但善于描写壮丽的气象,也善于描写小儿女的情态。这种在儿女情事方面的长处,其实得益于李白长期身处市井生活之中,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十分关切并且善于观察的。

孟郊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屡试不第,漫游南北,流寓苏州。及过中年,始中进士,五十岁应东都选,授溧阳尉,以吟诗废务,被罚半俸。河南尹郑馀庆辟为水陆转运判官,定居洛阳。郑馀庆移镇兴元军,任为参军。赴镇途中暴疾而卒。其为诗惨淡经营,苦心孤诣,多穷愁之词,即苏轼所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属苦吟诗派,继承杜甫而别开蹊径。

列女操[28]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29]

贞妇贵殉夫,[30]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解析

“操”也是一种乐府体裁,是指琴操曲。文人以琴曲为题的创作,总是取其用他物起兴本意,有着深刻的寄寓。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意思十分简明。

梧桐有雄、雌,它们会相守终老,鸳鸯水鸟成双成对,至死相随。贞洁的妇女贵在为丈夫殉节,为此舍生才称得上至善至美。我的誓愿也是如此,忠贞不渝,就像清净不起波澜的古井水。妇女守节不嫁,其实只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对节操的坚守,不肯违背自己的道德准则。这种以“妾”的口吻道出守节志向的诗歌,多半有这样的寄寓,这是文人诗自《离骚》“香草美人”之喻以来常见的一种抒情方式。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应该加以辨别,而不应将之看做真的只是在称颂贞妇的诗而已。

游子吟[3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2]

解析

这是一篇伟大母爱的赞歌。也不知儿子这一离家何时才能回还,母亲在给他缝制行装时,只是千针万线地缝呀,缝呀!她怕的是针脚早早地绽开,让久游在外的儿子遭受风寒!看着母亲密密地飞针走线,穿着母亲缝制的衣衫,母亲的爱心给他带来无限的温暖,让他激动万分。他感到永远无法报答这伟大的母爱。全诗以“密密缝”这一典型化的细节,展现慈母的形象,又以“寸草心”和“三春晖”的比喻作结,抒情斩截有力,唱出了人们心中共有的对母爱的深情感激和眷恋,成为历代传诵不衰的名篇。


[1] 塞上曲:唐代《塞上曲》、《塞下曲》,由汉代乐府《入塞曲》、《出塞曲》演变而来,内容多写边塞战事。

[2] 萧关: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3] 幽并:二州名,辖今京、冀、晋一部分地区。尘沙:幽并二州边缘连接沙漠。

[4] 游侠儿:好交游而富于侠义的人。矜夸:自夸。紫骝:骏马名。

[5] 平沙:广漠的沙原。黯黯:模糊不清。临洮:今甘肃岷县。秦筑长城,西起临洮。

[6] 咸言:都说。

[7] 关山月:古乐府旧题,多写离别之哀伤。

[8] 天山:指祁连山。在今青海、甘肃两省边界。

[9]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为通往西域要道。

[10] 白登: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困刘邦于此。胡:此指吐蕃。

[11] 戍客:指戍边的士兵。

[12] 高楼:此指住在高楼里的士兵妻室。

[13]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有《子夜歌》,因产生于吴地,亦称《子夜吴歌》,多写男女恋情。

[14] 捣衣:在砧石上捣衣料,是制寒衣的工序。

[15] 玉关:指玉门关。

[16] 胡虏:对敌人的蔑称。良人:古代妇女对丈夫的称呼。

[17] 长干行:晋代乐府古辞有《长干曲》。长干,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秦淮河之东。

[18] 初覆额:头发刚盖着前额。谓年幼。剧:游戏。

[19] 骑竹马:跨着竹竿当马骑的儿童游戏。床:此指坐具。

[20] 无嫌猜:没有嫌疑猜忌,指男女年幼无防。

[21] 展眉:情感从眉宇间流露出来。

[22] 抱柱信:用尾生守信等待,抱桥柱淹死故事。

[23] 滟滪堆:长江瞿塘峡口一块突起江面的巨大礁石。今已炸掉。

[24] 迟:徐行。

[25] 坐:因。

[26] 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均在四川东部。

[27] 长风沙:在今安徽怀宁东长江边上。

[28] 列女:同“烈女”,古代有节操的妇女。操:琴曲的一种体裁。

[29] 梧桐:落叶乔木,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会:终究。

[30] 殉:以死相从。

[31] 题下原注:“迎母溧水上。”

[32] 寸草:小草。喻子女。三春:指春天的三个月。晖:阳光。喻慈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