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和概化
到目前为止,心理学的进步来自两个方面的动力:一个是对科学方法的坚持,它促进了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建立;另一个则是应用性的需要,它促进了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理论的建立。它们是过去100多年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体系,但是近几十年心理学的发展似乎停滞了。这种停滞是因为所有的理论都仅仅是在心理概化的水平上进行研究,而没有人认真地思考过这些概化性的心理和行为机制背后隐藏的根本性的动力和更深刻的结构。笔者认为,只有在全新的水平上研究才能带来实质性的突破。
科学家的目标是解释他们所研究的现象。科学的解释一般分为概化和还原两种形式。大多数心理学家使用概化,将行为发生的具体例子解释为某种实验演绎出来的一般规律。大多数生理学家使用还原,将复杂的现象用简单术语来解释。还原主义认为,事物高层次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归结为低层次的性质和功能,并用低层次现象说明高层次现象,所以新理论的本质就是将心理过程还原为脑过程,也就是心脑同一,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对语言和行为的分析来发现大脑内与之对应的功能/范畴的作用规律。在新理论中不仅有心、脑之间的还原问题,还有语言和行为之间表现形式的差异,将它们还原到同一水平并能够有效地应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所以心理学的情况非常复杂。
还原主义之所以在心理学理论中的使用引起很大的争议,是因为人性具有自然主义和社会文化的双重属性。在新理论建立过程中使用还原的方法正是因为它的自然主义属性,而由社会文化属性所需要的概化性内容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是一种极大的促进。新理论将说明一个经验:适度的还原在心理学中是有效的。
还原主义最有力的证据来自脑科学的研究。例如,脑损伤会影响人特定的思维、性格、情绪状态等,这说明脑的生理过程是心理过程的基础。还原主义者认为,生理性语言能说明心理现象,每一个关于心理的词汇都可以用生理性的功能/范畴性词汇来表示。功能语言是一种统一的语言,我们能够用功能语言代替自然语言的多样性,以及很大程度上消除这种多样性造成的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