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水远,恰好遇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没有艺术的生活就像一口枯井

生活有时显得漫长而荒芜,但它的底子是锦缎,艺术,便是这锦缎上的锦上花。如果说,音乐是悦耳的艺术,文学是悦心的艺术,舞蹈是悦身的艺术,那么,绘画,则是净化身心、取悦双目的艺术。

西方油画的神秘,东方国画的意境,虽然类别风格不同,但最终都落在一个字上:美。

01

在朋友的陪同下,我再次与画家邓名海对坐饮茶。这一次,他穿着有点旧的麻质米白衬衫,衬托出他的朴素与简约。后来他说:“我妻子时常说我对自己太随便,几十块钱的衣裳照旧穿,但在绘画上我却很大方。一张画,装裱下来几百块,甚至几千块,我从来不会心疼,购买画材也从不吝啬。”

一个对艺术执着的男子。我心里暗暗确定了这一点。

说起来,认识邓名海纯属偶然,但我相信偶然其实都是必然,因为对艺术有着同样的热爱,所以第一眼就认出对方是可以成为朋友的人。

那天,在朋友的工作室闲坐,聊起一些关于人生、艺术的话题,得知身边竟然还坐着一位画家。于是,与邓名海交换了联系方式,朋友说:“他的故事很精彩,改天你可以专程拜访。”

说来也巧,没过多久,我们又见面了。

这一次,是在邓名海位于苏州大儒巷上的油画工作室。六月的夏夜,凉风微微,平江路褪去白天的喧嚣,归于幽静。上平江路,过青石小桥,进大儒巷。

昏黄的路灯打在地上,把行人的身影拉得老长。邓名海的油画工作室有个很特别的名字:一个艺。我们开玩笑说:“这是要先挣一个亿吗?”坐在旁边的邓名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艺”非“亿”,这个“艺”,是他对绘画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他对自由人生的向往,更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世界谈论艺术似乎显得有些缥缈,但没有艺术的生活就像一口枯井。艺术,是这枯井里的甘泉啊,有之,井活;无之,井枯。

02

“谈一谈您的艺术生涯吧。”朋友开口说道。

我点点头,“您从小就很热爱绘画,是从小开始学艺的吗?”

邓名海又是浅浅一笑,他很爱笑,那笑容里,有几分真诚,又有几分朴实。“这要从湖南湘西的那个小村庄说起。”邓名海回忆着说。

出生于八十年代初的邓名海并没有从小含着金汤勺。偏僻的村庄里,一个家庭的收入很难供得起两个孩子一起读书,邓名海家也不例外。高中那年,懂事的邓名海选择退学南下,打工以供哥哥读书。

邓名海的哥哥邓明清也是一名画家,画的是传统中国画。兄弟二人一个东方,一个西方,在绘画上都颇有造诣。

辍学的邓名海最初在广东一带的工厂做工人,后来有一次去邓明清就读的中国美院看望哥哥,便留在学校附近的美术画材店做了店员。这样一来距离哥哥更近,更加便于彼此照顾;二来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大学周围总是比工厂里要强一些。

邓名海没有想到,就是那几年的店员生涯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店里生意不忙的时候,邓名海就自己临摹一些大师的绘画作品,哥哥和同学常常会去那家画材店里买东西,有时候也会给邓名海指导一二。

勤奋的邓名海就这样画了几年,画作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这时,哥哥邓明清大学毕业,邓名海决定再次回归校园,参加高考。

曾经,弟弟工作供哥哥读书;如今,哥哥学成,赚钱供弟弟读书。

回到高中校园的邓名海此时已经二十岁,是高三毕业班中年龄最大的学生。

经过一年的努力,邓名海参加了艺考,考上了天津美院。高三的一年,虽然邓名海只是用“努力”二字轻描淡写地带过,但一年学完高中三年的课程,我知道,这其中一定还存在两个字——信念。

邓名海十分珍惜读大学的机会,在校学习期间就已经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油画作品。

说到这里,邓名海低头呷了一口茶。我和朋友感慨,原来,所有的完美背后都是默默的努力和奋斗。

03

我起身,一幅幅地欣赏工作室里挂着的作品。太湖、田园、少女……他的画,给人以静的美感。

“这些田园风景的油画,都是近期创作的。”邓名海说。

“哦,我看您画的这几幅都是太湖风光。这是明月湾码头吧?这是太湖夕照吧?”

“是的,这几幅都是春天去写生时画的。”

“您能聊一聊您对江南水乡的感情吗?是从小向往?还是……”我随即问。

邓名海笑了笑,理了理身上的衬衫,向我们缓缓道来。与邓名海交谈的时候,你总能感觉到他自身的一种朴素气质,与江南很像。

“我到了苏州后,才深深地爱上了这座水乡小城。早先只是在书中读到过江南的概念,但并未有太深的感触。后来到了苏州,亲身在这里生活过才明白,难怪江南自古便为文人墨客所歌咏,这里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地域的代称,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在这里生活,有人与你谈论艺术,不紧不慢地保持着自己的步调;在这里生活,就像小河里的游船,不必追求驶得多快多远,只要缓缓顺着水波漂流。”

04

“这是我的绘画作品集。”邓名海从木桌上拿起一本叫作《羞涩的青春》的画册。我接过来,封面上的两幅少女油画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个工作室里挂着的最大的两幅油画作品,同样是少女的形象。

欣赏一幅人物油画,我最先注意的是眼睛,因为从人物的眼睛中可以看得到创作者的渴望。邓名海笔下的这些少女,眼睛里是无尽的纯净,还有略微的懵懂。

打开画册,开篇是邓名海在天津美院时的导师为其题写的序言。导师在文中写道:“邓名海在画中表达了他对世界的观察,倾注了他的情感。他看到生活中那些清纯的女生,她们那微妙的动作和表情诉说着对生活的憧憬,给人以青春生命的赏心悦目。他看到大自然中清纯的莲荷,荷叶在微风中摇曳,把人带入纯净的梦想。上学期间,他画那些女生的肖像,也画那些有荷叶的风景,这两个主题是他的最爱。”

荷、少女,这是两个代表干净与纯洁的主题。从邓名海的画作中不难看出,他是个很纯粹的艺术家。画册里收录了大量邓名海创作的少女和莲荷作品,所有少女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纯净的眼眸和羞涩的面庞。邓名海画荷,会将少女与荷结合,互相映衬。

“画家对美都有独特的见解,因为绘画本身就是审美的艺术。那么,您认为什么是美呢?”我抛出这样一个意识流的问题。

“纯粹。”邓名海回答得简洁又干脆。

妙哉,万物沾染了尘世,就总有不可避免的浊气,所以,纯粹为最美。

05

邓名海是个有诗性的人,如果以古代的人对照,我觉得他像庄子。邓名海的心中有一个梦幻自由的世界,那是他的精神寄托。

只是,人活在当下,很难做到完全洒脱,不会如林和靖梅妻鹤子、孤山终老,亦不会如陶公携妻儿南山种豆、东篱采菊,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平淡温馨的小日子未尝不是美好——有爱人的陪伴、孩子的撒娇,还有一日三餐的人间烟火,一家人为更好的明天努力奋斗。

对于艺术,邓名海追求的是纯粹,但他也接受现实的洗礼。

刚毕业的时候,他去画廊工作,后来因为渴望自由的创作便离开画廊,自己开办工作室。在木渎,邓名海还有一个大画室,平日在那里教人绘画。天气好的时候,邓名海就带着学生到处写生,走进大自然,用画笔画下心中的纯粹。

一手梦想,一手现实,只要我们用心爱着,每一天都会很美好。世俗意义上的关系与拥有,内心渴望的梦中幻境,各自有各自的好。我们要学会感知它的好,而不是它的千疮百孔。

谈及艺术人生与红尘俗世的话题时,其中一位朋友的观点大致是这样:艺术,必要有所牺牲。如果把绘画艺术当作终生的追求,那么必然要牺牲安稳与平淡。

为什么两者不能寻得平衡呢?

我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帖子,说的是南京有一位画家,在女儿出生后,用中国画的形式画下女儿的肖像,记录着女儿的成长。看到那些作品,我感动到落了泪。你瞧,他也在追求艺术,但他也在甘之如饴地为家庭付出,尘世里那些琐碎的小幸福,成了他艺术的养分,亦使他的生命变得更加充盈。

艺术不应该只属于孤独,要不然,它就太曲高和寡了。

我有个女性作家朋友,她追求文学艺术,但也热爱琐碎的温情。她嫁人时有人对她说:“你不该跳入婚姻的牢笼,你应当与不同的男人谈恋爱,这样才能为你的创作汲取灵感。”她微微一笑:“如今的生活我非常珍惜和满意。”

不是轰轰烈烈才能延续艺术的生命,那些寻常日子里的点滴,亦可以成为艺术。后来,我那位作家朋友笔下的文字充满脉脉温情,她的文学之路,在另外一半的陪伴下,越来越柔软细腻。

我的作家朋友和南京的那位画家父亲,他们都是在做出了选择之后,悦纳了这个选择带来的一切。

所以,无论选择了怎样的人生,都不要纠结失去和遗憾。相信在做出选择的那一刻,我们已经拥有了最好的人生,努力、用心去感受它就已足够。

06

话题止于此,夜已深,朋友要赶回昆山的末班车,邓名海也要回家陪伴家人。一期一会,这样也好。

邓名海骑上一辆电瓶车,背影消失在夜色之中。我与朋友慢慢地走过大儒巷,互道再见,相约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