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分析的方法与实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篇 经济形势分析实务

研判经济形势,需要结合客观实际,进行多视角分析,不仅要看数据指标运行情况,更要看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通过综合比较,把握好运行发展的态势、走势和大趋势,才能研判准确。一是需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在高度关注经济短期波动带来的负面效应的同时,抓住长期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才能提高形势分析的准度。二是需要国内与国际相结合,认清经济运行所处的国际国内大环境、大背景,拓展研究视野,才能综合反映经济数据变化是突变性的还是正常性的波动。三是需要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加强企业、居民、银行等微观市场主体行为变化的分析,结合宏观数据变化,才能提高对经济形势的理解深度。四是需要结构与总量相结合,既看到经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性、均衡性和协调性,又看到经济总体的质量效益,才能提高经济形势分析的深度。五是纵向与横向相结合,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经济问题进行定位,在进行国际横向比较时,进一步深化对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规律的认识,才能提高经济形势分析的精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客观准确判断,才能根据形势变化研究提出切实可行和管用的经济政策措施。

在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的写作过程中,由于各类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重点不一,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写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主要内容总体相近,无外乎三个方面:一是分析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二是分析经济运行的发展趋势,三是研判或展望相关经济政策的取向,即看“形”、判“势”、言“策”。一篇综合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可以把下图框架展示的内容全部写出来,也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重点写总体运行态势、发展趋势、政策方向几个主要部分,然后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及原因、影响因素等融入各个部分;或者通过撰写专题报告详细阐述那些比较典型和突出的要点,分析边际变化较快的因素等。几乎所有的研究机构都注重对“形”和“势”的分析判断,而政策类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更加侧重对“策”的研究。

图 经济形势分析的逻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