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巅峰梦想 山立屹然!
1960年,韩复东,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训练部副部长,同时还兼任国家体委委员。
他是中国首登珠峰,被贺龙老总派到珠峰大本营的,一线指挥者。
第三次行军,遭遇巨大挫折之际,韩复东并不在大本营,他有其它工作必须回BJ。
就在此时,他不得不马上改变行程。
许竟回忆说:“韩复东走到日喀则时,中央来电报了,说你赶快回登山大本营,不惜一切代价,要登上顶峰,队伍不能撤!
中央加急电报催他赶快回去,必须得上去,他走到半路又拐回去了。”
解放军总参谋部,组织编写的《贺龙传》一书中,这样记述这段历史。
“此时,周总理访问缅甸,回到昆明。一下飞机就问,我们的登山队,登到哪里了?
贺龙传达了周总理的指示,命令韩复东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就是剩下最后一个人,也要登上去!”
队员们回忆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必须的拿下来,有多大困难也要上去!”
任务一定得完成,这是死命令!他急得嘴上都起泡了,半大老头60多岁了。”
许竟回忆说:“后来,叫我拿出方案来,动员我负责组织领导,重新组织队伍,都是残兵败将,我就矮子里面拔将军。你能上5000就上5000。你能上6000就上6000,就发挥你6000的积极性,反正你能登多高就给你安排登多高。就用这个办法,人海战术。”
5月17日早晨,大本营举行了,突击主峰的誓师大会。
就这样,由于队长史占春,副书记王凤桐,等一大批主力队员受伤,不得不退出。
副队长许竟,老队员刘连满,刘大义等临危受命,王富洲、贡布、屈银华等,等一批年轻队员补充进来。
《征服世界最高峰》的记录片里,韩复东,亲手把国旗交给登山队员。队员们宣誓!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住我们胜利前进!……
而就在这振奋的誓言背后,还有着太多,不应该被忘记的瞬间。
队员们回忆说:“那时候,决心大到什么程度呢?队员登顶以前,每个人都把自己准备牺牲的决心书,都写好了。
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好捆起来,要是回不来,把这些遗物寄给家里面。
翁庆章老人回忆说:“王富洲离开大本营的时候,我送他,分手的时候,他讲,反正我是豁出去了,如果登不上,我也就不打算回来了。”
贡布老人说:“当时,我的爸爸从家乡走路,走了将近四天,带了干羊肉,带了糌粑。
藏族队员贡布,第三次行军时脚崴了,手指冻伤了,队里打算让他退出治伤。
但父亲的到来,让他犹豫了。
贡布在参军之前,是雪区农奴。他知道参军之后,他早已成为了家人的骄傲,他也知道这次父亲风尘仆仆的赶来,是为了什么。
贡布老人说:“既然是还要继续登,那我也要上。”
他决心非常大,坚持报名,要求要登顶!
张俊岩老人回忆说:“一开始我还想上呢,表态了,我说我要上顶!无论如何,我都要上顶。
但张俊岩就没有贡布那么幸运了,队里反复商量决定,希望他还是带领运输队,保证同样重要的物资供应,没有同意他加入突击队。
如果,物资上不去,就谈不上去登顶了,他的任务同样艰巨。这让张俊岩心里很不是滋味儿,也很遗憾,但他坚决服从队里的决定。
就这样,最后的冲顶开始了。
纪录片《征服世界最高峰》里记录了当时的情形。
又一次穿越冰塔的丛林,又一次越过冰雪的岩坡……。
由于,有了前三次适应性行军的经验,和准确的天气预报。
这次队伍顺利通过了,北坳和大风口,这两个难关。
到5月22日,突击队员和运输队员27人,携带着250公斤物资到达海拔8100米营地。
这一天,大本营传来消息,气象组紧急报告。后天24日之后,8000米高空,可能出现九级以上大风。命令突击队,24日必须要冲顶。
队员们回忆说:“不赶快上顶的话,天气变坏就没法登顶了,就只能往下撤了。
已经五月底了,这个好窗口再不抓住,以后就很难说了。”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大本营和突击队的最后一次联络。
到达海拔8100米营地之后,突击队的报话机意外摔坏了。从此,于大本营失去了联系。
队员们回忆说:“为什么韩复东会嘴上起泡、睡不着觉呢?
就是因为失去联系了,山上的情况他不知道,光着急不知道山上的情况。所以,他只能拿着望远镜从大本营往上看。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5月23日当四名最后的突击队员,和最后的九名运输队员,相继赶到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之时。
却发现,第三次行军储备在这里的帐篷、食物、锅碗瓢盆等物资,几乎全部被风吹跑了。
更可怕的是,氧气,也严重不足了。
队员们回忆说:“有些氧气瓶是空的,有些是半空的。
氧气瓶都是拧的,碰了撞了之后,口就松动了,氧气就都跑光了。”
为了节省物资,队长许竟决定,运输队只留下屈银华一人接应,其余八人全部下撤。
最后的这5人,就在距离顶峰仅仅380米的突击营地,度过了难熬的最后一晚。
队员们回忆说:“没有锅,怎么化冰雪呢?后来,找了个茶叶盒煮水喝,炉子还在,没有锅了。
如果,没有这个茶叶盒的话,水也喝不上了。
食物几乎也没有了,幸亏贡布还有最后一点,父亲送来的糌粑和干羊肉,救了大家的命。
营地就剩一个帐篷,五个人挤到一个帐篷里面,根本躺不下来,就半仰半坐着。为了节省氧气,五个人轮流,吸了几瓶不满的氧气。迷迷糊糊熬到了天亮”
5月24日上午九点,阳光灿烂,最后的一天,最后的机会,许竟带领刘连满、王富洲、贡布,四个人准备突击顶峰。
刘连满回忆说:“刚刚出发,许竟就摔倒了,他身体不行了。有个雪坡,上一次就滑下来,上一次就滑下来,就上不去了。”
作为中国现代登山的开拓者,许竟从第一次行军开始,就一直带领侦察队和修路组,为全队开辟道路,这让他的体力早已严重透支。
许竟倒下了,但此时,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他当即决定,让屈银华接替他。同时,王富洲接任突击组长,让四人马上出发,务必当天冲击顶峰!
就这样,五人减为四人,于当天中午,到达北坡登顶珠峰的最后一道天堑,第二台阶。
队员们回忆说:“此前,外国人登的时候,就是到这上不去的。老在这失败,说是鸟也飞不过去,横贯着世界上最长的旅程,就下了结论,是不可逾越的台阶。”
第二台阶,是珠峰东侧山脊,海拔8680米左右的,一段陡峭山壁,20多米,一个陡峭崖壁。
1924年,英国登山界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不幸遇难的。
已经经过一个多礼拜的消耗了,已经精疲力尽了,爬不动了。刘连满回忆说:“爬了好多次,都摔下来了,上一次滑下来、上一次滑下来,把我摔的迷迷糊糊的。”
后来,刘连满就想到,要不我们搭人梯吧,因为他过去是消防员,有些登高的绝招,就想到了这个办法。
电影《攀登者》几乎完整再现了,当年艰难攀登第二台阶的全过程。
王富洲回忆说:“当时,为什么要脱了鞋呢?因为我们鞋底下有那个冰爪,冰爪是很长的钉子。如果不脱掉,往肩膀上上,一下就扎进肩膀了。所以,他们都把鞋脱了。脱掉了鞋还不行,他蹬那个石头,毛袜子接触光面的石头也不行,蹬不住,就把袜子也脱了。那个地方有零下30度左右。”
屈银华回忆说:“当时,顾不了那么多了,我知道脚要受伤,肯定要受伤的。但想到总理的指示,想到党和人民花了那么大力量,必须把这个山头拿下来,拿不下来,没办法回去。所以,只能牺牲我这双脚了。”
就这样,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终于被中国人征服。
而后来屈银华双脚的十根脚趾全部切除,刘连满一只脚也冻伤了。
第二台阶,整整耽误五个多小时,四个人早已精疲力尽了。
而后来,一向最有力量的刘连满,也因体力不支倒下了。
时间不等人,他们只好留下刘连满,三个人连夜冲击顶峰。而此时,氧气已几乎全部用完。
屈银华回忆说:“当时,因为气象预报说,25号天气要坏,要抢在天气坏之前登顶,再不上,这个任务就要完了,没有任何余地了。”
太艰难了!剩余三人没有别的选择,氧气已经用完了,喘气都是靠意志……。
三人继续前进,他们的脑子就是木的了,身体就是机械的。只要还没有倒下,只要还能动,就一直前进!前进!再前进!
终于,1960年5月25日,四时20分,中国登山队,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
三人环顾四周,发现已经没有更高的地方,可以继续前进了。忽然,意识到已经成功登上珠峰顶点!
此时,已经木了的脑子,终于又运转起来了,三人喊出了:“祖国万岁!”的口号,喜极而泣!
屈银华回忆说:“当时,大概在上面呆了一刻钟吧,我说贡布你拿几块石头下去,拿回去做纪念。
贡布就一共找了九块石头,然后,我又把贡布带的主席像,和王富洲写的一个条,还有一只手套,装在一个盒子里,找个岩石的地方把它封起来了。”
电影《攀登者》中,没有提及的一个细节是,在顶峰停留了15分钟之后,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就赶紧下撤了。
屈银华和王富洲回忆说:“我们急着下来,还惦记着刘连满呢,贡布走在前面,第一个看见刘连满,他看见刘连满,在给我们摆手打招呼呢。我们一听听刘连满还活着,也不知道拿来的劲头,就顺着那个冰坡走,就滑下去了。”
刘连满回忆说:“当时,我看到他们了,知道他们成功了。看到他们回来了,把我高兴的不知道哪里来的劲儿,就挣扎着站了起来。
太激动了,胜利的喜悦无法表达,四个人在那抱头痛哭。”
王富洲回忆说:“后来,我一看连满那个氧气瓶,下边有个纸条,我一看那个条儿,当时就很那个了……。他在上面写着:王富洲同志,我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你们下来的时候,我的氧气瓶里还有点痒,你们每个人喝点氧,可能还有点用,你们的同志刘连满。他当时已经准备好死了。”
刘连满回忆说:“当时,他们走了以后,我就开始寻思这个事情。我既然不能动,他们回来也救不了我,何必在这浪费氧气呢?不吸氧气,就憋点气、受点罪呗。我觉得这瓶氧气,还是留给他们好,万一他们能登顶回来,在这还有一瓶氧气,他们喝了氧气以后,还能增加一些体力,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生离死别,生死战友,四个人抱头痛哭一场之后。
天已经蒙蒙亮了,屈银华拿起摄像机,记录下两个珍贵画面。
一个是俯望山下,一片茫茫云海,非常漂亮,又拍了身后的山顶。
还想再拍,可实在是没有劲儿了,四个人就开始下撤了。
1960年5月30日,登顶的英雄们终于胜利归来。珠穆朗玛峰下的大本营,激荡着胜利的欢呼!
大家又跳舞又唱歌,用一切可以庆祝的方式,欢迎英雄、庆祝胜利!
登顶归来后,三个人以及许竟和刘连满,都瘦了将近50斤。
而除了屈银华双脚严重冻伤之外,王富洲一只脚也严重冻伤。
1960年6月26日,北京工人体育场七万人集会,欢迎征服了世界最高峰的英雄们。
贺龙副总理讲话:“我代表国务院和国家体委,向登山队的全体同志,表示忠心祝福和亲切的慰问!”
董必武副主席、贺龙副总理、和郭沫若副委员长,亲自给英雄们发奖。
当时的那张大合影,珍藏在每一位登山队员的家中。
60年前的那份自豪,早已深植于,他们每个人的血液之中。
中国登山队1955年成立到1960年,五六年的光景,就一鸣惊人、一举成功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很不容易。
登山队员们都说:“中国人就要有这种志气,当时我们穷是穷,但我们中国人是硬骨头。
不把珠峰踩在脚下,绝不回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都不肯给中国人丢脸!
根本没有想什么生啊、死啊,脑子里面没有这个东西!
没有人计较个人名利什么的。
国家需要我做的事,我就去做。为了国家的尊严,无坚不可摧,无高不可攀!”
在当时国家最困难的情况下,自然灾害、受到封锁和孤立的,巨大困难下。
中华民族的自强的精神,不断的进取!不断的向上!一直向上!永无止境的向上!……
一直到今天,勇攀珠峰的精神,依然激励着、鼓舞着、今天的中国人!
徐二相信,珠峰精神,一定能传承下去,并继续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直到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