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技巧
第一节 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策略
左主干病变是指直径狭窄程度≥50%的病变,最多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大多数左主干狭窄常合并其他冠状动脉分支病变;其他引起左主干狭窄的原因有梅毒性主动脉炎、风湿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狭窄、心脏外科手术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损伤。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后左主干狭窄的重要原因是器械操作,导管、导丝损伤冠状动脉内膜,尤其是导管的粗暴操作可引起左主干完全闭塞,导致致命性后果。前降支和回旋支开口病变在PCI治疗后发生再狭窄,也可逆向延伸至左主干远段。大多数左主干病变累及左主干末段分叉。按侧支情况,左主干病变可分为有保护和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两种亚型,前者是指以前经冠状动脉移植搭桥至左冠状动脉一支或多支主干的通畅血管桥,或自身存在自右向左的良好侧支循环;后者指不存在上述的移植血管桥和自身侧支循环,这也是在临床工作中介入医师遇到最多的病变类型。
20世纪80年代,单纯球囊扩张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式。但其术后的急性闭塞(痉挛、血栓)及术后再狭窄等问题较突出,无论从近期生存率还是远期生存率来看,都没有优于其他治疗方式,左主干病变被视为单纯球囊扩张的禁忌证。90年代,冠状动脉支架的应用拓宽了PCI的适应证,心脏介入医生开始应用BMS治疗左主干病变,但术后再狭窄率比较高,左主干病变的治疗主要仍靠CABG术。2001年后进入了DES时代,支架再狭窄率明显降低,PCI的治疗范围不断突破禁区 [1~3]。到目前为止,在部分冠状动脉病变的血管成形术式选择上,PCI与CABG之间究竟孰优孰劣一直是内、外科争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