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诱导最大冠状动脉充血的药物
诱导最大冠状动脉充血对测定FFR具有重要意义,因在最大充血状况时和最小冠状动脉阻力时测量所有参数便于计算FFR。此时,需药物进行诱导,主要药物为腺苷和腺苷三磷酸,也可使用罂粟碱和多巴酚丁胺 [190~193]。
(一)腺苷和腺苷三磷酸
腺苷为内源性核苷,磷酸化后转化为腺苷三磷酸( ATP)。ATP是DNA组成部分和很多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辅酶,由细胞快速摄取(主要是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半衰期仅10秒。
冠状动脉操作过程中给予腺苷(经静脉注射或冠状动脉内注射)的浓度相对较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腺苷引起的心脏副作用主要通过A1、A3和A2A受体介导,A2A受体激活后心脏微血管舒张,对心外膜血管影响小。
临床常静脉输入腺苷以诱导最大充血,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或大静脉输入 [29]。微量泵静脉输入腺苷或ATP优于冠状动脉内注射,可诱导完全稳定的真实充血状态,可在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操作并回撤压力导丝(图2-2-2B)。标准外周静脉输入腺苷速度是140μg/( kg·min),可适当增加至180μg/( kg·min),或追加负荷剂量以达到最大充血效果。
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时适宜的起始推荐剂量:右冠状动脉15~20μg;左冠状动脉20~40μg。腺苷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为了达到稳定最大刺激效应可逐渐增加剂量。尤其在FFR为临界范围( 0. 75~0. 8)的患者,需更大剂量腺苷确保达到最大充血。冠状动脉内腺苷剂量可增加至150μg,且安全性良好,与标准剂量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增加。静脉注射腺苷的副作用包括一过性低血压、心绞痛样症状(包括胸闷)及与过度通气相关的症状。通过A 2B受体,腺苷还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因此慢性气道疾病和肺病不宜使用腺苷。腺苷使用的常见禁忌证为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右冠状动脉使用腺苷可延长房室结不应期。持续时间较长的腺苷副作用较罕见,可用咖啡因或茶碱拮抗。理论上ATP半衰期较长,但缺乏可靠临床证据。临床已对使用腺苷和ATP测定FFR进行了广泛验证 [194,195]。
(二)罂粟碱
罂粟碱只用于冠状动脉内注射,与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相比其半衰期较长。罂粟碱作用于迷走神经引起所有平滑肌舒张(如支气管或肠道平滑肌),从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由于其潜在的副作用,如尖端扭转型室速、室性心动过速,虽罕见但严重,目前已很少使用。
(三)多巴酚丁胺
多巴酚丁胺可增强收缩力和增加心肌耗氧量,通过增加心肌代谢诱导微循环扩张,消耗冠状动脉储备。多巴酚丁胺静脉输入可扩张全部冠状动脉血管,与静脉应用腺苷的效果相似 [193]。多巴酚丁胺不能改变心外膜血管直径或狭窄斑块的体积,在评价FFR中,多巴酚丁胺的作用与静脉应用腺苷相似 [193]。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时应用压力导丝测定FFR是评价心肌桥的重要方法之一 [189]。支气管痉挛患者可用多巴酚丁胺代替腺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