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大秦七百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编 对峙

秦晋的明争暗斗

崤山之战,让秦国与晋国的关系跌至冰点。此后,秦国向西发展,称霸西戎;晋国向东发展,称霸中原。随着秦穆公与晋襄公先后去世,上一代人结下的仇怨渐渐在记忆中淡化,秦晋关系出现了转机。

晋襄公去世的时间,仅比秦穆公晚了几个月。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晋襄公的嫡子夷皋理应成为国君继承人。然而,夷皋还只是个小孩子,晋国元帅赵盾力主立晋襄公的弟弟、年龄较长的公子雍。

公子雍是晋文公的庶子,长期侨居于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一个传统,国君为了避免诸公子内斗,会把他们送到别的国家居住。公子雍长期生活在秦国,如果他被推立为晋国国君,对改善秦、晋两国的关系将大有裨益。

赵盾的意见得到多数人的认同,于是晋国派先蔑与士会两人前往秦国,会晤秦康公。对此,秦国新君主秦康公表示欢迎,并欣然同意护送公子雍回国。如果事情进展顺利的话,秦、晋两国将化干戈为玉帛,这是双赢的选择。


然而,偏偏事情出现变数。

按古代的传统,晋襄公嫡长子夷皋才是法定继承人。赵盾要立公子雍为国君,夷皋的母亲穆嬴不干了。她抱着年幼的夷皋,天天在朝堂上闹,又跑到赵盾家里去闹,指责赵盾等人对不起刚刚死去的晋襄公。穆嬴毕竟是晋襄公的夫人,赵盾等人得罪不得,怕她闹下去,会惹出更多的乱子。最后,赵盾不得不做出让步,立夷皋为国君,即晋灵公。

问题是,此时秦康公已经派出军队护送公子雍东返,队伍已经进入晋国境内。怎么办?一个国家总不能有两个国君吧。赵盾骑虎难下,不得不做出一个极为厚黑的选择:派出大军,截击秦国护送公子雍的队伍。

赵盾把事情完全搞砸了。明明是自己向秦国提出要求,让公子雍返回晋国,现在又要半路截击公子雍,这算是哪门子事呢?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晋国自晋惠公以来,一直就有着出尔反尔、不守信用的流氓传统。

为了阻止公子雍返回国都,赵盾拿出杀鸡用牛刀的劲头,竟然三军全部出动,在令狐截击秦国护卫队。秦军莫名其妙遭遇伏击,完全没有准备,被打得抱头鼠窜,狼狈逃回秦国。

赵盾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极不光彩。尽管阻止了公子雍回国,但是从战略上说,晋国很失败。刚刚出现转机的秦、晋关系,由于赵盾的鲁莽再度陷入僵局,这使晋国西翼再度受到秦国的威胁。另外,赵盾扶植起来的晋灵公,根本是个比阿斗还不如的人物,后来给晋国政权带来严重的灾难。

此役不仅让秦康公蒙羞,同时也让晋国出使秦国的先蔑、士会二人深感耻辱。先蔑与士会两人都离开晋国,投奔秦国,以表达对赵盾的强烈不满。


秦康公吃了哑巴亏,当然不能善罢甘休。

公元前619年,秦军发动报复性的攻击,占领晋国的武城。一年后,晋军进行反报复,占领秦国的少梁。秦军不甘示弱,又进攻晋国,夺得北徵。尽管秦国的国力不如晋国,但毕竟是一匹恶狼,晋国不得不花费许多精力以防备秦国反扑。

公元前615年冬季,秦康公亲自领军,越过边境线,夺取晋国羁马城,来势汹汹。在秦军阵营中,还有一名晋国人,就是逃到秦国的士会。

赵盾深知来者不善,动员最精锐的部队迎战。晋军抵达河曲,与秦军对垒。针对秦军远道而来不能久战的特点,赵盾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挖深沟筑高垒,以逸待劳。这一招果然厉害,面对晋军坚强的防线,秦军基本上毫无作为。眼看粮食一天天减少,秦康公十分焦虑。

这时,秦康公想到了士会。士会是晋国一位卓越的战略家,出于对赵盾的不满而投奔秦国。士会向秦康公指出晋军的一个弱点:晋国将领赵穿是赵盾的族弟,年轻气盛,不学无术,狂妄自大。只要出动一支轻骑兵,挑衅赵穿的部队,他肯定会沉不住气的。

于是秦康公派出轻骑兵骚扰赵穿的部队。果然不出士会所料,赵穿不顾统帅的命令,出营迎战。赵穿因这一鲁莽的举动,差点阴沟里翻船。幸好赵盾及时发现,深恐赵穿被秦军生擒,马上出动大军,尾随而至,救下赵穿。

围歼赵穿的计划失败,秦康公扭转战局的机会丧失了。秦军的后勤已经无法支撑战局,秦康公决定撤退。为了防止晋军追击,他耍了个小花招,故意派人给赵盾下了战书:今天打得很不过瘾,我军士气高昂,明天战场上见。

当天夜里,秦军在黑夜的掩护下,悄然撤退了。


经此一役,赵盾意识到遏制秦军东进的必要性,便大力营建桃林要塞。桃林要塞位于潼关以东,函谷关以西,是秦军东进中原的必经之地。这个要塞的重要性,堪比战国时代的函谷关。就如同战国时代东方诸侯无法越过函谷关,在春秋时代秦国也无法越过晋国的桃林要塞,死死被压制在桃林以西。

赵盾还有一件担心的事,就是士会竟然为秦国出谋划策。士会是晋国将领中最聪明、最有军事才干的人,他的叛逃对晋国无疑是巨大的威胁。为此,赵盾特地召开六卿会议,商议对策。上军统帅郤缺认为士会是个知廉耻、明大义的人,应该争取让他回国。

这件事很难办。现在秦、晋两国处于敌对状态,如何与士会联络呢?想来想去,赵盾最后想出一个苦肉计。

士会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名叫魏寿余,是个贵族。赵盾设计了一出双簧戏,宣称魏寿余犯了法,把他家人全都抓了起来。魏寿余便以逃犯的身份,逃到秦国以求避难。魏寿余见到秦康公后,声称愿意把自己的领地送给秦国。秦康公十分高兴,设宴热情款待他。

魏寿余见到士会时,假装不认识,暗地里踩了一脚,给了一个暗示的眼神。士会何等聪明,意识到魏寿余有弦外之音。他猜出魏寿余是假投降,此来的目的,肯定是要请自己返回晋国。当初士会受赵盾之托,到秦国迎公子雍回国,不想赵盾出尔反尔,又派兵阻止公子雍。作为外交官,士会感到自己受到愚弄,一气之下离开晋国。然而,时光流逝,事过境迁,一时激愤也渐渐平息了。晋国毕竟是他的祖国,如果赵盾不计前嫌,他又何尝想客死他乡呢?

魏寿余有条不紊地实施计划,忽悠说要献上自己的领地,秦康公信以为真。秦康公带着人马到了黄河西岸,对面就是魏寿余的领地。魏寿余提了一个要求:先派一个熟悉河东的人跟自己渡河,探明情况后秦国大军再过河。

秦康公不知是计,派士会跟着魏寿余一起东渡黄河。岂料士会这一去,就再没回来。秦康公等了良久,终于如梦初醒,发现自己被忽悠了!原来这一切都是晋国人的阴谋!不过,秦康公还是很朴实,索性把士会的妻子送回晋国,让他们一家得以团聚。

对比秦、晋两个国家,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晋国的阴谋诡计特别多,很不讲信用,后来战国时代兴起的纵横家多数都出自三晋。与晋国相比,秦国却纯朴得多,给人感觉呆头呆脑的,老是吃亏。不过,吃亏有时也是福。晋国崇尚权谋,故而内乱频频,最后导致分裂;而秦国保持朴实的本分,国家比较安定,为战国时代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士会回国后,成为晋国一名重要将领,后来升任元帅,为晋国的霸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士会事件”无形中对秦、晋两国缓和紧张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之后几年,秦、晋没有爆发战争,但两国的敌对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