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领导力的发展

与企业成长、组织复杂化相对应的是领导力的发展。 “领导”和“管理”是经常被拿来做比较的一对儿概念,也经常容易把人弄迷糊,因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在企业中几乎是同义反复,所有的领导者都要从事管理,而所有的管理者也都要有领导行为。但这的确是两个概念、两个不同的词。从词源上来看,管理(manage)的词源是“manus”,意思是“手”,指的是用手处理事务,使之井井有条。领导(lead)一词来自印欧语系词根“leith”,意思是“跨越界限”,即领导是要改变现状,去到别的地方;而管理是基于现状,让复杂的事物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因此,本书对“领导”的界定是引领众人去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而“管理”是为了实现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企业家领导力。实际上在企业成长过程中,人们对创始人的看法与期待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最早创始人是大家的“头儿”,之后是“组织者”,最后成为“精神领袖”。这背后对应着三个阶段:团队管理阶段、组织建设阶段、文化管理阶段。

企业家领导力强不强,除了个人特质,最重要的是能否始终做好三件事:①指明方向;②发挥人际影响力;③长期以身作则。这与组织三要素,即共同的目标、贡献的意愿、信息的沟通,在逻辑上是一致的。但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

1. 团队管理阶段的领导力

企业尽管不是在一开始就要面对组织问题,但组织的基因很可能是从团队只有不到10人时就埋下了,包括对待工作的态度、制定决策的依据、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等,甚至到后期还会影响整个组织看问题的方式,成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如何带团队,每个人的心得不同。但值得提醒的是,团队成员要相处,而不要相互评价。最好,最初大家都是“高素质的普通人”,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早期团队最好以一个人为中心,而不是同时有多个头领。精英搭伙创业,往往初期如蜜糖,长期行不通。精英分子通常是自我引导的,是向着不同方向“朝圣”的,与精英一起工作经常是一个“搏傻”的过程,而不是比谁更聪明。成员间的争强好胜对组织是不利的。

优秀的个人≠高效的团队,自我表现式批评他人会毁了组织。

很多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都印证了这一点。谷歌曾发起了“亚里士多德”项目 该名称是对这位哲学家的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致敬。,用以研究团队的成功因素。该项目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团队成员心理上的安全感是最重要的。

还记得2018年春天,我在剑桥大学访学时,一位剑桥教授介绍了类似的研究成果:冠军赛艇队通常不是由个人冠军组成的,导致个人杰出的因素恰恰也是导致他们难以与人相处的因素,而这显然会影响配合的默契度,对团队赛是不利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做管理、做组织经常要对抗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之心。

2. 组织建设阶段的领导力

从团队到组织,最重要的是实现从“直接领导”到“间接领导”的跨越。

团队小的时候,所有人的表现都在一把手的视线之内,团队属于直接领导模式。但到了间接领导阶段,就要明确组织规则、强调制度建设了。而随着组织的丰富化与复杂化,建流程、建部门、调结构都成为此阶段的关键任务。

杰出的领导力教练戈德史密斯有一句名言“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今日不必以往),强调的是企业成长的背后,创始人必须要完成一次次的自我突破。

在组织建设阶段,一把手要适时地完成角色转型:从抓业务到抓管理;从做生意到做机制;从琢磨产品到琢磨人;从经营客户到经营员工。多数中小企业的再发展、持续发展难以进行,卡就卡在这个问题上了。其背后是心态上的转变。

小企业的领导者,其内心的成就动机往往都比较强,凡事勇于争先,长于较量,否则业务上也很难出头。但随着企业规模变大,创始人离一线工作越来越远,就越需要创始人有一种“悬挂能力”——勒住成就动机,发挥影响动机。创始人在心态上应有一种“退居二线”的感觉,即在幕后发挥影响力,把冲锋陷阵的成就感留给其他人。

我常跟这一阶段的一把手说:“放下你的冠军意识,不要总是跟你的下属较量。”否则经常导致的结果就是“大树底下不长草”,即创始人在哪个领域强,哪个部门的管理者就长不大,然后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彼此都觉得备受伤害。

有一个有意思的研究结论。库泽斯与波斯纳两位领导力专家,在考察了数千个最佳领导力的案例后发现:“在访谈最佳领导经验时,那些卓有成效的领导者,使用‘我们’这个词的频率大约是‘我’的三倍。”

因此我常向企业家建议,无论你对自己一个人做出的战略规划多么确信,都有必要花点儿时间,跟高管团队充分地务虚、充分地研讨、充分地辩论,这样才有可能对战略方向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共识。

遗憾的是,这类建议在第一次提出时通常都不会被采纳。但有意思的是,这类共创会几乎在每次开完之后,都有超出预期的收获。有很多次,创始人在结束后兴高采烈地跟我说,终于感受到了组织的存在,感到自己身后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实际上,这就是做组织建设的过程,也是领导力提升的过程,而且完成的是从个人领导力到组织领导力的跃迁,使企业进一步的成长成为可能。

3. 文化管理阶段的领导力

从组织建设到文化管理,其核心特征是以组织理性超越企业家的个人理性。人们对组织的信赖关系从早期的企业家崇拜,过渡到制度崇拜,最终实现制度文明。因此,在严格意义上这不能算是一个管理阶段,而是长期建设的一种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创始人对企业的影响方式从有形的影响转变为无形的影响。借用李嘉诚先生的话说,创始人早期在企业中是“建立自我”,但最终要“追求无我”。

企业最重要的是做好两件事:一是文化的沉淀与传承,这里企业文化指的不仅是使命、愿景、价值观,更需要系统性地总结企业的经营之道与管理纲要,是第一代创业者想问题、做事情的思路与方法;二是接班人的培养与选择。

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没有经历过交接班,以美国GE公司超过140余年,历经10余任董事长的历史经验来看,交接班最关键的是两条:①避免如同基因复制一样的继任计划,“GE公司的大多数人都会以史为鉴,但同时他们又对历史持一种积极的蔑视态度,”伊梅尔特如是说;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E公司)的历史可追溯至1878年由爱迪生创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后由摩根于1892年与其他企业合并,成立GE公司。伊梅尔特是第九任董事长兼第十任CEO。截至伊梅尔特,GE公司的历代领导人,包括查尔斯·科芬、欧文·扬&杰拉德·斯沃普、威尔逊、科迪纳、博奇、琼斯、韦尔奇等,执掌公司的时间全部在9年以上,而且每一代继任者都延续着文化上继承、业务上创新的传统。遗憾的是,伊梅尔特的继任者弗兰纳里,尽管也经历了GE公司长达6年的严格考核、筛选,但仅仅14个月后就宣告卸任,由丹纳赫前CEO卡尔普于2018年10月继任董事长兼CEO,他也成为GE公司历史上第一位从外部空降的一把手。不过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能够历经140余年、10余任CEO而不衰,无论如何都是了不起的成就。GE公司的管理经验是值得学习的。②当你退休的时候,放手让你的接班人接管并领导公司,而不要进行任何干涉。

实际上,关于如何实现有效的治理,上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年代,人类社会就形成了两种并行不悖的方式:一种是立宪主义,即政治或组织的治理必须建立在一个清晰的结构之上,如古罗马的法典、立法精神;另一种是自古希腊以来所重视的“君主教育”,即最为紧要的是统治者的性格和道德准则。显然,这两种方式至今有效。放在企业组织的维度上,前者强调的是管理力,后者侧重的是领导力。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许多人提出组织要“去中心化”,但在我看来,仍不可“去领导化”。我们很难设想一种没有领导的组织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相反,越是在复杂不确定的环境下,越需要领导者为人们点燃理想,注入希望。

但随着5G时代的到来,信息流通必将更加充分,社会关系必将更加平等,人与人之间的“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概念,衡量的是“一个社会对组织结构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情况所能接受的程度”。在权力距离大的文化中,下属对上级有强烈的依附性,等级观念明显;在权力距离小的文化中,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高,下属在职责范围内享有更多的自主权。总体来看,西方文化下的权力距离指数较之东方文化下的更低,例如,西方人之间可以直呼其名,而我们更习惯用尊称与敬辞。也会显著缩短。所谓“你若端着,我便无感”。社会文化一定会影响企业文化的转变,近几年管理新趋势中不断提倡的授权、赋能、分享、协作,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组织成员日趋强烈的自主意识的一种呼应。

因此,要做出改变的不是领导力,而是领导风格。“命令—执行”“听话—照做”的方式,就快行不通了。在过往的中国企业中,创始人与管理层的关系更像“领唱+和声”。面向未来,期待能有更多交响乐团式的组织涌现出来,其中有指挥,也有首席演奏家与乐手,他们通力合作,彼此欣赏,相互成就。

[1] “领导”和“管理”是经常被拿来做比较的一对儿概念,也经常容易把人弄迷糊,因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在企业中几乎是同义反复,所有的领导者都要从事管理,而所有的管理者也都要有领导行为。但这的确是两个概念、两个不同的词。从词源上来看,管理(manage)的词源是“manus”,意思是“手”,指的是用手处理事务,使之井井有条。领导(lead)一词来自印欧语系词根“leith”,意思是“跨越界限”,即领导是要改变现状,去到别的地方;而管理是基于现状,让复杂的事物处于一种有序的状态。因此,本书对“领导”的界定是引领众人去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而“管理”是为了实现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

[2] 该名称是对这位哲学家的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致敬。

[3]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E公司)的历史可追溯至1878年由爱迪生创立的爱迪生电灯公司,后由摩根于1892年与其他企业合并,成立GE公司。伊梅尔特是第九任董事长兼第十任CEO。截至伊梅尔特,GE公司的历代领导人,包括查尔斯·科芬、欧文·扬&杰拉德·斯沃普、威尔逊、科迪纳、博奇、琼斯、韦尔奇等,执掌公司的时间全部在9年以上,而且每一代继任者都延续着文化上继承、业务上创新的传统。遗憾的是,伊梅尔特的继任者弗兰纳里,尽管也经历了GE公司长达6年的严格考核、筛选,但仅仅14个月后就宣告卸任,由丹纳赫前CEO卡尔普于2018年10月继任董事长兼CEO,他也成为GE公司历史上第一位从外部空降的一把手。不过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能够历经140余年、10余任CEO而不衰,无论如何都是了不起的成就。GE公司的管理经验是值得学习的。

[4] “权力距离”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个概念,衡量的是“一个社会对组织结构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情况所能接受的程度”。在权力距离大的文化中,下属对上级有强烈的依附性,等级观念明显;在权力距离小的文化中,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高,下属在职责范围内享有更多的自主权。总体来看,西方文化下的权力距离指数较之东方文化下的更低,例如,西方人之间可以直呼其名,而我们更习惯用尊称与敬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