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组织成长与领导力的发展

企业成长阶段论

企业是一步步长大的,不同阶段要解决不同阶段的问题。

尽管读商学院的时候,同一年总是要上很多门课,每门课看似都很重要,但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却往往是渐次展开的。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但是比人财物资源更稀缺的,是创始人的注意力资源。

值得思考的是,你所在企业的竞争优势处在哪个阶段、哪个段位上?关键是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每个成长阶段,要同时处理的事总是很多,但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进一步说,组织管理是一个企业迟早要面对的问题,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道坎,但未必是你眼下就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换言之,组织管理不是对任何阶段的企业都至关重要(见图1-7),我想要首先强调这一点。

图1-7 企业成长阶段论模型

第一阶段外部环境的顺风车,核心是拼产品和时运。在创业早期,企业往往要赶上一轮外部环境的顺风车,做许多事才更容易事半而功倍,如消费需求的爆发、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前夜、产业转换的窗口期等。许多创始人在事后回忆时都会谈到运气成分,刚好在不经意间踩对点儿了。

做企业总是“大的道理”管住“小的道理”,行业>经营>管理,取势至关重要,即在踩准趋势的前提下,以产品创新突围。

第二阶段是拼品牌。创业创新有一个“羊群效应”,即头羊赚到了钱,跟随者很快蜂拥而至,行业竞争环境迅速从蓝海变为红海。此时如何能让消费者在众多选择中优先选择到你,便成了核心问题。于是,许多企业开始致力于营销与品牌建设,例如率先抢占消费者心智,成为某一细分品类的第一品牌。这背后规模化扩张的速度也很关键,原因是,你必须有足够的体量才能撑住品牌声量,否则机会很可能被别人抢走。

第三阶段是拼战略定位,考验的是企业家的定力。创业者早期的思维方式普遍都是发散式的,通过不断试错而试对,往往同时运行着多个项目或业务。尤其随着早期的成功,自信心与资金的积累还会助长这类创新活动。但接下来,精力就顾不过来了,况且不是每块业务都有前途。此时,选择不做什么比选择做什么更重要,要聚焦主航道。否则业务上七七八八、大大小小,很容易过早步入集团化管控的境地,被迫采用财务导向的底线式管理,最终麻袋装土豆、集而不团,遗憾地错失掉在主干业务上持续做大的机会。

第四阶段才是拼组织能力。这时企业已经度过了之前的拼产品创新、拼销售、拼品牌、拼战略、拼运营模型优化等阶段,难以取得下一步的成长,往往就是卡在组织问题上了。

企业什么时候才会遇到组织的难题?不同行业的情况不一样,年营收与估值都无法准确反映企业内部的管理复杂度。但通常来看,劳动密集型企业,如餐饮连锁,要等到人员规模上千,甚至破万;资金密集型企业,如地产公司,年营收至少要达到10亿元以上;技术密集型企业,如互联网公司、咨询公司,“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创始人开始被各类协调问题搅得心烦意乱,他发现自己的时间像黑洞一样被吃掉了,时不时地后院起火,再也回不到每天攻产品、做业务的日子了。到这时候,就需要重视组织管理了。

许多人谈起组织管理,都会想起《华为基本法》,它具有明显的示范性。《华为基本法》是从1995年萌芽,1996年正式定位为“管理大纲”,到1998年3月审议通过的。华为1995年的销售额是14亿元,员工800多人。1997年销售额41亿元,员工5600人。这还没算上通货膨胀等因素。不妨做下参照。

第五阶段是战略延展性。当主营业务遇到增长瓶颈、成长极限时,适时启动二次创业。企业未必做得越大越好,许多管理问题恰恰是规模不当所导致的,但人员需要成长,人有向上发展的欲望,因此企业的持续发展也要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值得提醒的是,目前社会上对“第二曲线”的过度宣扬是一定会出问题的。这导致了许多企业不去反思“第一曲线”为什么没有做好,反倒希望用“第二曲线”去掩盖“第一曲线”的问题,结果只能带来成倍的麻烦。 “第二曲线”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提出的,指的是企业现有业务的发展规律往往逃不开S型曲线(“第一曲线”)的规律,即都会经历一个起步、腾飞、平稳、衰落的过程。如果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顶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能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前期投入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望便有可能实现。

如果你把主力部队用于做“第二曲线”,那就不是战略延展性了,而是换项目、换赛道。那很可能不是抓住了更大的机会,而是掉进了增长的陷阱,换来了虚假的繁荣。

我常跟企业家说,增长和发展是两个概念,体量的增长不等于体质的增强,就像肥胖不等于强壮。而且据我观察,那些后来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企业家,通常都不是业务能力极强的、聪明绝顶之人——这点在传统企业中更为常见。换句话说,他们最突出的不是发现机会的能力,而是把握机会、留住机会的能力。

[1] “第二曲线”的概念,最初是由英国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提出的,指的是企业现有业务的发展规律往往逃不开S型曲线(“第一曲线”)的规律,即都会经历一个起步、腾飞、平稳、衰落的过程。如果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顶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能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前期投入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望便有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