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文精神读本(珍藏版)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古代的天文台

我国古人非常重视天象观测,每个朝代都要设立观测天象的机构,并且建造相应的设施,这就是观象台。

早在夏朝,统治者就开始修建观象台了,那时候叫“清台”,商代叫“神台”,周代叫“灵台”。历代的帝王都认为自己是“天子”,是秉承上天的意志的,只有他们才有权知道天象昭示的吉凶。所以他们禁止地方官员和私人设置观象台。

位于北京的古观象台

现存最早的观象台遗址在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县,建于东汉中元元年(56)。最兴盛的时候,全台共有四十二名工作人员,负责星象、日月、风雨等各种天文气候现象的观测,已经有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制度。汉代以后,观象台规模和人员编制更为庞大,管理和组织制度更加完备,成为天文观测和历法编制的重要场所。

唐代在长安、杭州、开封等地都设有观象台,仅长安就有三座观象台同时工作,宋代在开封有四座观象台。这段时期,天文仪器的制造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水运仪象台、可以活动的浑仪在这个时期纷纷出现。

元朝统治者在全国建了二十多座观星台,其中河南登封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这座观星台高十余米,构造精巧,气魄宏伟,观测到的数据非常精确,是当时西方的天文台所无法比拟的。

明朝正统年间在今北京朝阳区建造的观象台,是现存规模最大、仪器最完备的古代天文台。台上八件大型天文仪器,是结合了中国传统天文知识和欧洲近代天文学理论建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