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共文化研究论文汇编(2015-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情况分析

刘永丽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泸州市,646000)

作者简介:刘永丽,女,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副教授,硕士。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2015年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Y2015D02)。


摘要: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是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得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扩大我省居民的文化消费势在必行。

关键词:川南;城市群;居民;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是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得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人民大学近几年主办发行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数据表明,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持续增长,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7年的81.6,年平均增长率为2.6%。四川省作为西部省份,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虽不及东部省份,但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四川省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稳步提升,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急剧增加,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水平的提升也愈加受到政府的重视。如《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便明确指出:“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提高市场监管水平,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进一步提升西部区域文化市场中心地位”。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扩大我省居民的文化消费势在必行。

一、调查背景及其意义

川南城市群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群,在四川经济版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它们位于长江上游四川南部,川、滇、黔、渝三省一市的交界处,是四川省域内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包括自贡市、泸州市、内江市、宜宾市以及乐山市除主城区、夹江县、峨眉山市以外的其余城镇。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川南城市群在四川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四川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便提出了“加快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打造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的新兴增长极”的目标。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在居民文化消费中占主体地位的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并与促进川南城市群经济增长有机结合,加快川南城市群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消费成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值得研究。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0份,收回问卷3911份,其中有效问卷3796份。被调查对象分别来自泸州、自贡、内江、宜宾、乐山五市的市区、县城和乡镇。有效问卷中男性占40.2%,女性占59.8%。年龄以20~29岁为主,占34.2%(表1);居住地以乡镇为主,占43.9%(表2);月收入以1500~3000元为主,占35.7%(表3);学历以大专为主,占29.3%(表4);职业以个体或私营业主居多,占24.5%(表5)。

表1 被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情况统计表

表2 被调查对象居住地情况统计表

表3 被调查对象月收入情况统计表

表4 被调查对象学历情况统计表

表5 被调查对象职业情况统计表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消费总体情况

1.生活必需品消费情况

调查中,针对“您每月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生活费的比例是?”这一问题,其中41%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所占比例为80%~100%; 32.6%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所占比例为60%~79%; 21%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所占比例为39%;仅5.4%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所占比例在39%以下。由此可见,多数调查对象的日常消费仍以生活必需品消费为主。

2.消费理念

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的消费观念比较理性。其中45.4%的被调查对象会选择有计划地进行消费;27.9%的被调查对象会视情况进行消费;20.2%的被调查对象在消费中秉持能省则省的原则;而6.5%的被调查对象会选择想花就花。

3.消费意愿

在调查问卷中针对消费意愿进行了调查,其中34.7%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在月收入有节余的情况下,将主要用于改善物质生活;25.5%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传统型的理财方式,将节余存入银行;24.8%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将用于改善精神生活;15%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用于投资。

(二)文化消费情况

1.文化消费认知度

根据近几年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显示,我国的文化消费取得了长足发展,得益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环境的改善,人们对文化消费的认知度也显著提高。调查显示,9.8%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对文化消费很了解,48.6%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对文化消费一般了解,32.8%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对文化消费略有了解,8.8%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不了解文化消费。

2.文化消费支出

据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1.6%。调查表明,同我国的人均文化消费支出比例相比,川南城市群居民的文化消费占消费总额的比例总体略高于全国水平。调查显示,川南城市群居民文化消费占生活费比例在30%以上者为18.2%,在20%~30%者为34.1%,在10%~20%者为28.2%,在10%以下者为15.3%,几乎没有文化消费的居民占4.2%。支出比例在10%以上者占总数的80.5%,较为合理。

3.文化消费时间

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每月用于文化消费的平均时间为每天1小时以内者占31.5%,每天1~2小时者占37.5%,每天3~5小时者占12.1%,在5小时以上者占5.9%,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文化消费者占13%。被调查对象中,文化消费时间介于1~3小时之间者的比例,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江林教授在2013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3)”发布会上公布的在全国20多个省市的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每天文化消费的时间在1~3小时)相比,仍旧持平,并未增长。

4.文化消费方式

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的文化消费方式呈现多样化,其中知识类(购买书籍、报纸,去图书馆等)消费占35.4%,娱乐类(电影、电视、上网等)消费占50.4%,休闲类(旅游等)消费占38.2%,运动类(健身等)消费占25.7%,打扮类(购买服装、护肤品等)消费占5.4%,艺术类(学习器乐、观看艺术演出等)消费占10.4%,情感类(朋友聚餐、送礼等)消费占5.1%。由此可见,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偏爱的消费方式主要以享受型消费中的娱乐类、休闲类消费为主。

5.影响文化消费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影响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原因中,时间问题占26.5%,收入水平和文化消费设施缺乏,分别占24.8%和20.9%,受教育程度占17%,个人意愿仅占10.8%。

6.文化消费目的

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进行文化消费的目的为“娱乐消遣”者占38.3%,“提高自身能力和文化素养”者占48.5%,“促进身体健康”者占33.4%, “增加就业机会”者占33.8%, “扩大人际交往”者占15.9%,其他消费目的者占3.1%。由此可见,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目的以“提高自身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主,他们比较重视发展型消费,积极利用文化消费促进自身的发展。

7.文化消费意愿。调查显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6.1%的被调查对象选择增加知识类消费,33.9%的被调查对象选择增加娱乐类消费,30%的被调查对象选择增加休闲类消费,19.5%的被调查对象选择增加运动类消费,选择打扮类和艺术类消费的被调查对象比例比较接近,分别占10.6%和10.4%,选择情感类的被调查对象比例最小,占6.3%。由此可见,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的消费意愿主要围绕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

8.文化消费的影响

在调查中就“通过文化消费活动,您实际收获了哪些?”这一问题,48.7%的被调查对象表示通过文化消费“增长了文化知识,提高了个人综合素质”; 36.8%的被调查对象表示通过文化消费“放松了身心,心理压力得以排解”; 32.9%的被调查对象表示通过文化消费“培养了一定的艺术爱好”;30.4%的被调查对象表示通过文化消费“拥有了健康的体魄”; 19.3%的被调查对象表示通过文化消费“扩大了朋友圈和人脉”; 14.1%的被调查对象表示通过文化消费“消遣娱乐,打发了时间”。

以上调查情况表明,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和文化消费时间比较合理,文化消费的方式多样,文化消费的目的明确。

四、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消费时间缺乏

在调查中,26.5%的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认为,影响文化消费的主要原因是时间,在所有备选原因中位居第一;同时,44.7%的被调查者认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消费”是抑制他们进行文化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在所有备选因素中位居第一。由此可见,缺乏足够的文化消费时间是影响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进行文化消费的首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所有的被调查对象中,40岁以下的人群占了86.3%,这部分人多是“00后”“90后”“80后”,他们是现阶段文化消费的主力军。但是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00后”为学业所累,“90后”和“80后”忙于为事业和家庭奔波,因此过于紧张的生活节奏,加之来自金钱、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培养一定的文化爱好,用于文化消费的时间自然也受到了限制。

(二)文化消费能力待提高

调查显示,24.8%的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认为收入水平是影响文化消费的主要原因,该比例在所有备选项目中排名第二。根据四川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近几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2016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335元,比2015年增长了8.1%; 2017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27元,比2016年增长了8.4%。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有明显增长,如2016年泸州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959元,比上年增长8.6%, 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449元,比上年增长8.6%; 2016年内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986元,比上年增长8.5%, 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393元,比上年增长8.6%。在可支配收入增长的同时,与之相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在持续上涨。统计显示,2016年四川省CPI全年上涨1.9%, 2017年全年上涨1.4%。就川南城市群而言,每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在稳步上升,比如,2016年泸州市CPI比上年上涨2.1%, 2017年比上年上涨1.8%; 2016年内江市CPI比上年上涨1.6%, 2017年CPI比上年上涨1.7%。与CPI密切相关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持续增长,其中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衣着、交通和通信等品类稳步上涨,与文化消费息息相关的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尤为突出。如2016年泸州市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了2.5%, 2017年上涨了5.5%; 2016年内江市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了4.8%, 2017年上涨了5.2%。由以上数据可见,尽管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上涨,但是在他们支出中占绝大比重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也在上涨。同时,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于物质生活水平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务必会使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增加。另外,随着文化消费类产品价格的上涨,也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受到影响。综合以上几点因素以及问卷调查数据可见,尽管多数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有一定的文化消费意愿,但是文化消费支付能力却比较有限。

(三)文化消费环境待优化

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以及文化消费环境的优化,是催生文化消费的关键因素。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和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的“2017中国文化产业系列指数发布会”上所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7)”的数据表明,2013—2017年我国的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持续增长,其中文化消费环境指数上升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6.9%,同时文化消费满意度也在增长。就单一数据来看,城镇居民的文化环境消费指数为83.18%,文化消费满意度指数为83.8%,相较2016年的82.93%和80.85%,稳步提升。而针对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所做的调查显示,36.8%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生活的地方文化氛围“一般,不太符合大众的要求”; 33%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生活的地方文化氛围“较好,对大众的消费有积极的影响”; 16.6%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生活的地方文化氛围“很好,完全符合大众的要求”; 12.4%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生活的地方文化氛围“较差,缺乏政府的有序领导”;1.2%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生活的地方文化氛围“极差,文化消费市场较混乱”。针对“您认为是哪些因素抑制了您的文化消费?”这一问题,36.5%的被调查者认为“文化市场管理混乱,无法放心消费”,在5个备选项中位居第二,另有30.1%的被调查者认为“城市文化气息稀薄,缺乏进行文化消费的整体气氛”。以上数据表明,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对文化消费环境的满意度有待提高,文化消费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四)文化消费结构待调整

根据对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方式和文化消费意愿的调查显示,在文化消费活动中,娱乐型、消遣型文化活动明显占主导,文化消费层次不高。针对文化消费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娱乐类(电影、电视、上网等)和休闲类(旅游等)消费位居前两位,分别占到了50.4%和38.2%;在针对文化消费意愿的调查中,娱乐类和休闲类消费也位居前两位,比例分别为33.9%和30%。调查显示,45.8%的被调查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中,“休闲娱乐”在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由此可见,对川南城市群居民文化消费仍以低层次消费为主,应给予适当的引导,使之向高层次的知识型、发展型、智能型方向发展。

五、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对策和建议

(一)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提升消费支付能力

收入的增加,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前提。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只有在衣食住行这一基本需求得以实现的基础上才会有更高一级的精神层面需求。因而,唯有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才能使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更大满足的基础上,扩大自身的文化消费支出。《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2020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等一系列发展规划指出,将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川南城市群经济势必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一背景下,首先需要积极推进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使居民收入同地方经济发展对等;其次要切实完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促进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再者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时根据物价变动情况调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对关乎民生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实施政策性引导,从而减少城镇居民生活必需品的支出。

(二)增加文化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打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首先,应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集中规划、合理布局,兴建一批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体育广场、公园、体育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社区文化宫、社区阅览室等一系列免费的文化消费场所,为城镇居民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消费项目。其次,政府要逐步放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准入政策,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品经营及文化场所的建设,吸纳社会各方投资兴建一批高端的文化消费场所,如电影院、剧院、音乐厅、美术馆、书城等,让有意愿进行文化消费的高收入人群有处可去。再次,政府还可以出台相应的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各营利性文化消费场所定期向城镇居民提供平价电影、免费艺术培训等公益项目,让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高品质的文化消费项目。最后,政府还应规范文化市场次序,提高对文化消费环境管理的监督力度,让城镇居民在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中放心消费。

(三)建立系统的文化消费引导机制,积极引导城镇居民增加文化消费

地方政府应建立系统的文化消费引导机制,积极引导城镇居民进行文化消费。现阶段各种文化消费产品良莠不齐,而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又多以休闲型、娱乐型消费为主,因此在进行消费时会因为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而仅关注消费项目的娱乐性,从而使得低俗文化盛行。因此,政府应采取多种手段,如报纸、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或社区张贴栏等传统的宣传手段,定期在城镇居民中普及文化消费知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长期为城镇居民介绍一些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项目,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体验好的文化消费项目,从而提升人们的文化消费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追求。

(四)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合力打造川南文化消费圈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指出,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同时积极推进一系列文化发展重点工程,如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业提升工程、文化市场建设工程等,提升大川南等旅游目的地的国际化水平。而目前正在修建中的川南城际铁路,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川南城市之间“半小时交通圈”以及与成都、重庆两中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在这些利好因素下,川南各市应该集中整合优势资源,认真规划、合理布局,共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着力挖掘城市文化消费亮点,让每个城市都建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消费项目,合力打造川南文化消费圈。同时,利用2015年6月开始推出的“川南一卡通”,畅通文化消费途径,切实发挥“川南一卡通”的作用,让川南城市群居民享受到由“川南一卡通”带来的金融、生活、医疗等多方面的便捷服务以及在川南旅游景点门票等一系列消费项目上的“互通优惠”。此外,有效利用2012年8月开始推出的《川南城市群》特刊以及川南地区区域性门户网站“川南全搜索”多年累积的读者和用户资源,加强对“川南一卡通”的便捷性特点的宣传,并定期推送川南各市的文化消费动态,吸引城镇居民走出自己的居住地到其他城市进行消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可见,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意义重大,高质量的精神食粮是促进人民综合素质提升的源泉。因此,应重视文化消费观的引导,积极帮助川南城市群城镇居民形成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健康的文化消费环境,让广大城镇居民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得到极大丰富,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高峰.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及问题研究[J].城市,2014(3): 57-60.

[2] 李蕊.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J].消费经济,2014(6): 32-38.

[3] 林秀清.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为例[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 57-61.

[4] 聂正彦,苗红川.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51(5): 139-144.

(原文刊载于《大东方》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