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穗江浙名校名师联手授课: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矛盾冲突:让你的故事具有感染力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说过:“让他们哭,让他们笑,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等。”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的作品要有触动人心的力量,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悲喜与共,但最重要的是,还要让他们等待、渴望、猜测,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冲动。换句话说,就是让读者感兴趣。要做到这点,太难了。

那么,我们写考场作文,能不能也像作家那样,给人一种期待感,并产生一种强大的磁力去吸引读者呢?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矛盾冲突来达到这个目的。它能让你了解如何架构故事,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文。

矛盾冲突,就是指文章中的各种矛盾,比如人与人之间,人与外部环境之间,或者某个人自身的内心冲突。在叙事中,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结构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思想性格、揭示作品主题的主要手段。同时,矛盾的双方形成强烈对比,有时会凸显某种悲剧气质,有时还会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影响读者的情感变化。

我们来做个小练习。有这样一个作文题,“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我们假设这位英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你想一想,你要如何设计矛盾,讲述故事呢?

有一篇满分作文这样构思:选取风波亭这一特定场景,以岳飞在风波亭被秦桧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为写作素材,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我”是岳飞将军的家童,在送别岳将军赴死的路上,“我”劝将军向秦桧等奸臣低头、投降,以求得“苟活”,可是,岳将军对“我”的劝说微微一笑,不为所动,而面对诬陷者、威逼者,却宁死不屈。到故事的结束,只见供状上只留下将军的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浩然正气,冲上云霄。

这里,作者设计了一对主要矛盾——生与死,也就是,是屈膝苟活,还是有尊严地端直而死。这对矛盾冲突,构成了文章的叙事主脉,塑造了人物形象,也为揭示主题提供了抓手。

这里我要提醒你两点:

第一,矛盾冲突包括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外部冲突,包括人与人、人与周围环境的矛盾;二是内部冲突,指的是特定环境下人物自身的矛盾。

第二,如何设计矛盾冲突?从大的方向上说,它包括三个方面:人与人、人与周围环境、人物内心。从内容方面来说,这种矛盾冲突,是现实生活里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理想愿望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斗争,是人们的主观与客观、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等种种矛盾斗争的反映。

在构思作文时,一般都会想到哪些矛盾冲突呢?

从立意的角度来说,矛盾冲突要指向人们的价值取向。比如生与死、是与非、成与败、诚与伪、忠与奸、善与恶、荣与辱、得与失、乐与苦、爱与恨、兴与衰、小我与大我、主观与客观……这是需要我们在写作之前想清楚的。上面的例子,是我的一位学生写的高考满分作文。这篇文章由两对矛盾构成:一对主矛盾,即生与死;一对次要矛盾,即忠与奸。

我们再看看剧作家关汉卿是如何设计矛盾的。

简单说来,就是设计好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窦娥冤》一剧里,窦娥和张驴儿、桃杌的冲突与斗争是主要情节。

第一折:赛卢医欲杀蔡婆。

第一折里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赛卢医,他的台词告诉我们他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蔡婆马上要来讨账,他打算杀掉她。这样从一开始人们就被带入紧张的戏剧氛围中。而接下来,张驴儿和他父亲救蔡婆,自然而然地引出张驴儿逼迫窦娥成婚。

第二折:张驴儿逼迫窦娥成婚。

逼婚不从,张驴儿企图害死蔡婆,更有利于霸占窦娥。然而毒药却被张驴儿自己的父亲误吃了,这使戏剧矛盾更加复杂和尖锐,因而也大大增强了戏剧性。在一切威逼利诱之下,窦娥坚决不从,促成了张驴儿的告官。州官不管,胡乱判窦娥死罪,使戏剧矛盾发展到高潮。

第三折:窦娥(冤情)与桃杌(误判)的矛盾,三桩誓言与官吏们的冲突。

第四折:窦天章为窦娥平反冤案,惩罚罪犯。

《窦娥冤》这个戏,以窦娥和张驴儿、桃杌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为叙事主线,故事曲折,脉络清晰,结构完整而严谨,而且表现了很强的戏剧性。

下面,我来分析一篇考场作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设计矛盾、构思文章的。

作文题是这样的,命题者给了一首歌词:

回家的路,数一数,一生多少个寒暑;多少的笑,多少的哭。回家,能抱一抱父母;说一说,羞涩开口的倾诉;拍一拍,肩上岁月的尘土。回家的路,或远或近;再累也一样坚持的脚步……

然后提出了写作要求:请以“回家的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我要讲的这篇作文,是根据戴安澜将军率领中国远征军回家的精彩故事进行创作的微型小说。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一条浴血奋战、历尽艰难、可歌可泣的回家之路。

文章凭什么吸引阅卷者的眼光,拿到高分的?一句话:矛盾设计精巧。

首先,是人与周围环境的矛盾。作者描写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南方湿热的空气让人窒息”“这是一片季雨林”“无边无际的十万大山”,突出了远征军将士回家之路的艰难,渲染了紧张的氛围。接下来,作者重点描写了回家之路的惨烈和漫长,凸显人物与周围环境矛盾,在波澜起伏中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冲突。

其次,是人与人的矛盾。作者重点描写了远征军将士与日寇的冲突,比如,“头上的飞机肆意抛洒着炸弹,不被炸死的人也被呛死了一半”“回应了戴师长的话一般,再站起身的人,不到一半了。‘走!’队伍又开始了移动,又留下了几具面朝着家的方向,发凉的躯体。”这样的叙述文字,既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又表现了抗日将士的英勇和悲壮。同时,也令读者肃然起敬并生发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这样的艺术效果,离不开作者对矛盾的精心构思。

最后,是人的内心冲突。比如,文中写到小战士直面死亡时的默然,写到将士们回到家的欣喜与悲戚。这样朴实浅显的文字,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Tips

要学会设计矛盾冲突,把故事讲得有感染力,就要掌握好矛盾冲突的三种方式:人与人、人与外部环境、人的内心冲突。

【范文】

回家的路

夜,还不那么深,南方湿热的空气让人窒息。这是一片季雨林,两位抬着担架的小战士已经让汗水泡透一身残破的战斗服。

“我们走了多久了?”担架上的大汉,胸前闪着金光的徽章表明着他的身份。“报告师座,三个星期了。”“哦。”师长应了一声又沉沉睡去,他发着高烧。

这一队人马就在这似乎无边无际的十万大山中跋涉,走着这条,最快,也最惨烈的回家的路。

夜终于深了,这个师的所有官兵已经三个星期没有停下过了。头上的飞机肆意抛洒着炸弹,不被炸死的人也被呛死了一半,但家,正遭到敌人的侵略,即使回家的路再漫长,他们,没有停歇脚步。那里不只有父母兄弟,还有朝思暮想的故土,更有那句入伍的宣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一夜,他们终于停下了,在戴师长没有醒的时候,战士们抱着枪,将已然成为布条的战斗服缠在腰间,倒头睡去。在梦中,他们走完了回家的路,击溃了凶残的敌人。

“起来,前进!”戴师长不知何时坐了起来,声嘶力竭地吼道,“到家之前,不能停,停下了,就……回不去了。”回应了戴师长的话一般,再站起身的人,不到一半了。“走!”队伍又开始了移动,又留下了几具面朝着家的方向,发凉的躯体。

“连长,这衣服这么热,为什么还要穿着?”“兄弟,没这身衣服,你若到时候与缅甸人或日本人埋在一起,你可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小战士默然。

家,终于在眼前了,欣喜,却只有一瞬间便化作悲戚。这队人中,连担架都已然不见。

“报告委员长……此次战斗非战斗减员占百分之五十以上,师长戴安澜殉职,这支队伍带回来了。”

无论如何,这几千人还是走到了家。无论是投入新的战斗,还是去那十万大山埋骨之地寻找海鸥将军与他的兄弟们的尸骨,中国人,是一定要回家的。

含着泪,遥祭十万大山的无数将士们,用他们响彻寰宇的呼唤,向着忠骨英魂:“同袍,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