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穗江浙名校名师联手授课: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写作的起点:“见光死”的亲情

先谈一谈对高中写作的认识。做什么事儿,都要有个起点,高中写作的起点不在于技巧,而在于作者是否能够以真诚来面对生活、思考成长,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启迪心灵。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讲朱自清的《背影》,讲到动情处,老师表情凝重,声音低沉,整个课堂也顿时笼罩在一片沉痛当中了。尤其是读到父亲非常艰难地爬上站台的那一段,达到了情绪的顶点。别的同学什么情况我不记得了,但我记得我没有半分感动。为此我有些内疚,因为在这个时候没能表现出足够的悲痛。

后来上了大学,再读到朱自清的这篇名作,竟然感动得厉害,回想自己初中时候的样子,更加觉得,自己那时候怎么那么不通人情、冷漠麻木呢?自我批评了好久,庆幸自己没有最终堕落成为一个不孝之子,懂得了父母之恩。

再后来,我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当然也要讲到《背影》,讲到动情处,我表情凝重,声音低沉,整个课堂都笼罩在一片沉痛当中了。尤其是读到父亲非常艰难地爬上站台的那一段,我已经达到了情绪的顶点。这时候,我偷偷瞥了一眼学生们,作为老师,我是很希望自己能够影响学生的。然而,我看到学生脸上似乎没有太多的表情,虽然没有什么笑容,但也没有太多的感动。我心里想:这帮挨千刀的白眼狼!怎么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

十多年后,我主要教授高中课程,不再讲《背影》。但高中也有朱自清的文章,于是我上课就问:“你们学《背影》的时候,是不是特别感动啊?”没想到,大家的反应很淡然,有些孩子竟然尴尬地笑了笑。我赶紧追问了一下,一个孩子说:“当时语文老师挺感动的,但我其实没啥感觉。”

此时,我的心情是崩溃的。

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写得是真好,老师的感动是真诚的,而学生的平静甚至隔膜也是真实的。但我们必须认真地考虑一下,难道这种情感隔膜的产生仅仅只是源于年龄和经历吗?还是说如年轻时的我这般的少年们,缺少体会细腻而深沉情感的能力呢?

可能你会产生一种怀疑:这个故事和写作有关系吗?我以为这件事,能够启发我们思考事关写作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不管谁写文章,要让别人觉得你的文字好,首先必须要能够唤起阅读者的共鸣。

共鸣是如何产生的呢?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

有一天上学期间,我遇到困难,心情极其糟糕。又恰逢一场大雨,于是就打电话让妈妈或者爸爸来送伞。妈妈表示要等着我一起回家。于是更加烦躁,我告诉她,把伞放到校门口就行了。临近放学,雨一直下,气氛不算融洽,而且不幸的是,我似乎感冒了。出了校门,我看见了在雨中等待着自己的妈妈,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时自责内疚,表示要痛改前非,做个好孩子。

这个故事讲完了。你有共鸣吗?

我承认,上面这段话的表述,语气实在有些过于刻薄。类似的故事不少,比如你考试失败,郁闷得死去活来,然后爸爸带着你爬个山,或者姥姥给你做上一碗面,顿时心里多云转晴。此时必须配合一段饱含人生智慧的话,让你听后立刻走上了生命的新旅程。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最宝贵、最动人的情感,一旦走进了学生的文字,就一下子变得毫无神采,甚至面目可憎。

这就是我说的“见光死”的亲情。

我曾经一直以为,这是因为文字能力不足,不会讲故事,或者不擅长抓取细节。后来我明白了,面对这样伟大的情感,孩子们确实缺少把握它的能力,但更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人只是想用某些快捷的手段把文章对付过去。这样写出的文字,传递不出令人眼热鼻酸的情感,只能是一种冷冰冰的虚假。

话说回来,把亲情写得糟糕,并不意味着孩子们不爱父母。孩子们是的确不知道该怎么写啊!

有个孩子曾经好好地反思这种“见光死”的亲情。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从小到大,我只用了三个故事就对付完了所有的考试,其中之一是这样的:我初一时第一次考试考得非常好,后来由于骄傲成绩一落千丈,妈妈鼓励我使我重新找回自信。对于不同的题目又有几种改编版本:写“母爱”的,我就把妈妈鼓励我的情形重点写,什么倒热水啊,抚摸我的头啊,辅导我学习啊,安慰我啊……总之,一个“大众化慈母”形象应该有的,都套上了;后来又有关于“一句话的作用”的题目,我又写妈妈说了一句话,让我找到了自信,大意是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天哪!这不是胡扯吗?一句话要是有这么大的力量,世界上早没有自杀的了。其实,学习上有起落很正常,当时根本没有骄傲的事,更没有失去自信,妈妈倒只是批评了我两句。

看到这样的文字,你有没有会心一笑呢?多可爱的文字,他用直面自己的坦诚,写出了一种跃然纸上的生动。

十三四岁的孩子,无法理解父母本就无可厚非。糟糕的写作必定源于一种对写作的错误认识:写作只是为了分数,而不是指向生命。然而先辈们早就告诉我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手写我心”。

高中写作,或者说一切有质量的写作都要有一个起点——真诚。

写作是作者想法的呈现。想法从何而来?要么指向生活,要么指向阅读。绝大多数的中学生在生活上并不会惊心动魄,只能体验自己所亲历的生活,向人们传达自身体验。但只要你细心体察,认真感悟,一定有很多可以言说的东西。

现在我们回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你会看到一个已经老去的父亲,岁月把父亲的矫健和壮实都带走了。那些缓慢的动作背后是力不从心的年华已逝,是沉默不言的岁月如梭。可是面对着已经成长为人的、高大聪明的儿子,父亲所想的只是:孩子要走远路了,吃一点水果吧。

文字的力量,来自挚爱深情。朱自清捕捉到这个细节,真好。你其实也有这样的捕捉能力,就看你愿不愿意投入感情去触摸生活。

有这样一段文字:

初中离家便远了些,虽说是远了些,不过就是由两分钟到十分钟的跨越。伴着落日乘着疾风回家时,总是远远便看见了母亲,她总是在路边的第一排长椅上捧着一本杂志,时而低头时而抬头张望。我此刻怀念起那长椅,那椅子冬天冰冷,夏天火烫,我从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我留恋,但却终于成为我眼前挥之不去的模糊画面。

我喜欢这样的写法,因为他并没有刻意地为了表达亲情就非要在文字上拉近与母亲的距离,他就在远处看着母亲。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吗?年轻、倔强,心里知道父母的好,可就是放不下自己那份天然的矜持,于是就这么远远地看着。但这样远远地看着,却反而引发了我们的共鸣。你看他说,他怀念那长椅,因为记忆中的冰冷和火烫,承载着母亲温润而坚定的等待。这样的爱,不用撕心裂肺,也不用捶胸顿足,安安静静地躺在纸面上,你满眼看到的,都是美好。

想要写好高中作文,就必须对写作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别去费心琢磨所谓的宝典秘笈,也别只关心分数。你应该成为一个真诚的写作者,怀着对亲人、朋友乃至这个世界的敬意,用心看,用心写。

写作,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