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壶:历史考古札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成都砌街記

《成都文類》收録南宋淳熙四年(1177)范謩所作《砌街記》,其文略云1

天下郡國,惟江浙甓其道,雖中原無有也。太、少二城,坤維大都會,市區櫛比,衢隧棋布,而地苦沮洳。夏秋霖潦,人行泥淖中,如履膠漆。既晴,則蹄道轍跡,隱然縱横,頗爲往來之患。紹興十三年,鄱陽張公鎮蜀,始命甓之,僅二千餘丈。後三十四年,吴郡范公節制四川,爲竟其役。鳩工命徒,分職授任。程督有方,尺寸有度。費出於官,而不以及民。日廪以食,而人競力作,未幾告成。以丈計者三千三百有六十,用甓二百餘萬,爲錢二千萬嬴。率一街之首尾立兩石,以識廣狹,凡十有四街。然後所至側布如江浙間,雨不乘橇,騎不旋濘,徐行疾驅,俱從坦夷。

宋代成都城前身爲唐末乾符三年(876)高駢所築羅城,其内另有秦漢以來沿用之子城。拓建部分環繞子城形成十二單元,又各自以大小十字街形式規劃爲十六區塊。這一城市格局除明初建蜀王府及清初建滿城對西部有所破壞之外,其東部街區大體沿襲至近代2。儘管街巷系統形式可以古今重疊型城市考古方法大致推斷,然欲瞭解唐宋街道遺跡實况仍需藉助考古發掘。内姜街遺址,位於唐宋子城東北隅。發現磚路L1,西北東南走向,斷磚横向竪砌,路面寬3.2米,約合宋代十尺,兩側另有磚砌排水溝。尺度與形制均與南宋旌德縣東南兩街相仿,“皆隱隆其中而微殺其旁,夾以深溝而走行潦”3。L1之下另有土路L2爲其所疊壓,前者年代不晚於南宋,後者年代不早於晚唐4。江南館街遺址,位於唐宋羅城小東門内。發現磚路多條,其中以L2爲主,東北西南走向,路面寬2.1—2.3米,約合宋代七尺5。以上磚砌街道若就其位置而言,似乎均非城中主幹,文獻所記紹興、淳熙間砌街合計五千余丈,遠不足以覆蓋全城,故南宋其他時段應另有甃砌之舉。

成都爲南方地區著名大城,然南宋始磚砌街道,實晚於江浙。僅依文獻而論,台州、潤州、杭州北宋早期即已施行。《嘉定赤城志》載6

通遠坊,在州東南三百五十步,以税務在焉,故名。嘉定十六年(1223),居人自此坊側重甃衢路,至州橋,得舊磚二,一鎸端拱四年7,一鎸淳化元年(990),又石版内鎸景德寺僧簡瓊再修。今舊經有景德寺砌街記,蓋此時也。

鎮江大市口出土《朱方新砌十字市街起初並記》曰8

江左雄藩,南徐佳地。山川秀滿,風景清虚。車馬四來,闤闠大壯。廓落衢路,經霠雨而不能清通;綿歷古今,孰揚言而填整?爰有桑門高士道澄者,本秦地人也。……俄遂前心募緣……告厥成功。甃數百丈之青烟,東西相貫;破二百五十萬之世寶,南北一如。使履涉者免高下之泥塗,遣往還者得平正之歧道。……時大宋淳化三年(992)歲在壬辰月當仲吕十六日記。泰州常樂寺寄潤州慈和寺發願砌街僧道澄。慈和寺主住持悟空、禪大德惠朗。

杭州板兒巷出土石刻云9

内姜街南宋磚路

維大中祥符三年(1010)歲次庚戌四月十日,都會首馮憲、徐翊、嚴君贊、高承霸、高仁福同過法濟院僧省歡、院内大師奉圓等,各捨金帛,遍募近遠四衆信人,各捨净財,甃砌大街孔道。至當年八月初三日備人工,興砌西頭橋堍。當月二十七日備磚灰人匠,從崇新門下手,甃砌至法濟院東訖。又見崇新門裏砌街未就,備磚灰人匠,至□□高橋材畢。同成勝事,永爲標記。砌街都料王霸。

至於南宋,與砌街有關之圖像、文獻資料則更爲普遍,平江、建康、慶元、句容、旌德均其例也。

檢閲各篇砌街記文,可值注意者,宋代城市砌街工程之施行不特由官府召集、出資,而多由僧人發起、募緣,尤其北宋諸例均係後者。成都城市考古所見磚砌街道之時代是否有早於南宋者?工程之組織是否有經僧團者?來日當詳細考查。

2016年6月26日

1 范謩《砌街記》,袁説友編《成都文類》卷四六,《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54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802頁。

2 孫華《唐末五代的成都城》,《宿白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255—290頁。

3 姚應辰《新甃東南街記》:“旌德爲邑,肇自唐中葉,其途巷皆用磚甃。歲月深久,圮壞陷没,而東南街尤甚。……隆興甲申(1164),令姚應辰命工伐石,易而新之。始以二月治東街,四月告畢。廣十尺,長七百尺。復以明年八月治南街,九月告畢。廣十有一尺,長二百八十尺。……二街皆隱隆其中而微殺其旁,夾以深溝而走行潦。”陳炳德修,趙良澍纂〔嘉慶〕《旌德縣志》卷九,《中國地方志集成》影印民國十四年重刊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304—305頁。

4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内姜街遺址發掘報告》,《成都考古發現(2004)》,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年,364—391頁。

5 謝濤、何錕宇《成都江南館街唐宋時期街坊遺址》,國家文物局主編《2008中國重要考古發現》,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150—155頁。

6 陳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二《坊市》,《宋元方志叢刊》影印清嘉慶二十三年《台州叢書》乙集本,第7册,北京:中華書局,7296—7297頁。

7 端拱僅二年(988—989),疑四年爲元年之誤。

8 北京圖書館金石組《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第37册,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200頁。

9 王佩智編《西泠印社摩崖石刻》,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1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