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堪輿
杭州左近山勢,以明人田汝成所論最詳1:
西湖諸山之脉,皆宗天目。天目……蜿蟺東來,凌深拔峭,舒岡布麓,若翔若舞,萃於錢唐,而崷萃於天竺。從此而南、而東,則爲龍井,爲大慈,爲玉岑,爲積慶,爲南屏,爲龍,爲鳳,爲吴,皆謂之南山。從此而北、而東,則爲靈隱,爲仙姑,爲履泰,爲寶雲,爲巨石,皆謂之北山。南山之脉,分爲數道,貫於城中……在宋則爲大内、德夀、宗陽、佑聖諸宫,隱隱賑賑,皆王氣所鍾。而其外邏,則自龍山沿江而東,環沙河而包括,露骨於茅山、艮山,皆其沙也。北山之脉,分爲數道,貫於城中……在宋則爲開元、景靈、太乙、龍翔諸宫,隱隱賑賑,皆王氣所鍾。而其外邏,則自霍山繞湖市、半道紅,衝武林門,露骨於武林山,皆其沙也。
南宋趙彦衛則云2:
政和五年(1115),命工部侍郎孟揆鳩工,内官梁師成董役,築土山於景龍門之側,以像餘杭之鳳凰山。……以在都城之艮方,故曰艮嶽。南山成,易名曰壽嶽,都人且曰萬歲山。所謂餘杭之鳳凰山,即今臨安府大内麗正門之正面按山。上有天柱宫及錢王郊壇,盡處即嘉會門。山勢自西北來,如龍翔鳳舞,掀騰而下,至鳳凰山止。山分左右翼,大内在山之左腋,後有山包之,第二包即相府,第三包即太廟,第四包即執政府,包盡處爲朝天門。端誠殿在山之右腋,後有山包之,第二包即郊壇,第三包即易安齋,第四包即馬院。東南皆大江,西爲西湖,北臨平湖,地險且壯,實爲一都會。其兆先見於東都爲山之時。
《咸淳臨安志·西湖圖》
論者或曰,宋人據先兆傳説以解釋臨安城坐南向北佈局3。但若將彦衛所述與汝成之論比對,則可知兩者均以坐西向東視角分析杭城堪輿,實與城市南北軸綫無涉。
南宋中期,皇室喪葬活動仍以北宋以來所遵國音姓利舊俗爲準,朝臣却援引贛閩流派理論與之論辯,紹熙五年(1194)朱熹《山陵議狀》云:“若以術言,則凡擇地者,必先論其主勢之强弱,風氣之聚散,水土之淺深,穴道之偏正,力量之全否,然後可以較其地之美惡。”4言陵墓如此,論國都亦然。嘉定八年(1215)程珌《乙亥輪對劄子》云:“且錢塘形勢,自赤山而下,皆來岡也,而掘鑿無度。八盤嶺,宫闕正脉也,而爲路往來。吴山、七寶等山,皆肘腋也,而營造日盛。盤胳吴山之麓,皆餘氣也,而鑿井不已。韓侂胄之故居,太廟所枕也,而琢斷山骨。”5又,“嘉定中……正言張次賢上言,八盤嶺乃禁中來龍,乞禁人行。”6赤山在鳳凰山之西,八盤嶺則在皇城正西,故均屬來龍過脉之所。
嘉定十二年十一月“癸卯,詔:臨安北山劍門嶺,今後毋得於其所鑿山伐石。以張次賢論其泄山川陰陽之氣故也”7。不數年,趙不與岳珂上言8:
伏睹嘉定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臣寮奏請:臨安府北山劍門嶺履泰山係神京禁地,乞行禁止石宕打鑿石段。……重念不有先祖儀王仲湜,昨蒙敕葬顯明寺;珂有先祖鄂王飛昨蒙敕葬褒忠衍福寺。上件墳地與所鑿石宕相去並是逼近,今來穿穴不已,子孫之心,委爲痛切。况其山正係行宫大内儲祥發源形勝之地,又係成穆皇后、成恭皇后、慈懿皇后、莊文太子、景獻太子攢宫正按。具有法禁,兼有専降指揮分明,豈容不時穿鑿,戕壞山脉?
劍門嶺履泰山即西湖之北栖霞嶺,屬北山支脉,岳墳正在其下,南山攢宫隔湖相望。故此例議論先以坐西向東而言,目其爲“京城左臂,朝拱大内”,又以坐南向北而論,稱其係“攢宫按對”。
杭城西湖形勢圖9
杭城選址奠定於吴越,就其範圍而言,北宋沿襲無改,南宋略事增益,元末南縮東擴,整體格局變動不大。後人論其堪輿形勢,皆以當時流行理念爲據,而與創建思想無關,其理至明。或有附會趙氏國音姓利强解臨安佈局者,其説也妄。
2017年4月2日
1 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卷一《西湖總叙》,《中華再造善本》影印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二十六年嚴寬刻本,葉一至二。
2 趙彦衛《雲麓漫鈔》卷三,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47頁。
3 楊寬《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350頁。
4 朱熹《山陵議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五,《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明嘉靖刻本,葉三五。
5 程珌《乙亥輪對劄子》,《程端明公洺水集》卷一,《宋集珍本叢刊》影印明嘉靖三十五年程元昺刻本,第71册,北京:綫裝書局,2004年,15—16頁。
6 羅大經《鶴林玉露》乙編卷六《擒虎尋龍》,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229頁。
7 劉克莊《玉牒初草》,《後村居士集》卷四四,《宋集珍本叢刊》影印宋刻本,第80册,北京:綫裝書局,2004年,15頁。
8 岳珂編,王曾瑜校注《鄂國金佗稡編續編校注》續編卷一五,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1358—1359頁。
9 《 二萬分一杭州近傍圖》,杭州警備司令部,民國三十四年。據此改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