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城
吉林安圖寶馬城,在長白山主峰以北百里,爲金代所建祭山神廟1。《大金集禮》云2:
大定十二年(1172)二月三日,檢討到長白山建廟典故下項……今來長白山在興王之地,比之輕餘諸州鎮山,更合尊崇,擬别議封爵,仍修建廟宇。十二月一日,禮部、太常寺、學士院檢定到爵號名稱,及差官相視到建廟地步下項,奏奉敕旨封王,仍以興國靈應爲名。……山北地一段,各面七十步,可以興建廟宇。……
十四年(1174)六月建畢。正殿三間,正門三(門)〔間〕,兩挾廊各二間,北廊準上,惟不設門,東西兩廊各七間,東廊當中三間,就作齋廳,神厨三間,並添寢殿三間,貯廊三間。
經考古勘探發掘,城近縱長方形,南開一門,城垣東西103—104米,南北126—132米3,以1.55米爲一步計,大體符合文獻所載七十步地段。城内中部偏北以迴廊圍一院落,中軸尚存三座建築臺基。南側一座距離稍遠,東西與迴廊相連,爲正門。中間及北側兩座距離稍近,南北以廊相接,爲正殿、寢殿。寢殿業已全面揭露,規制合於文獻記録。將考古發掘所測米值折算爲金代尺度,可知:面闊三間,當心間二丈,梢間各一丈七尺,通面闊五丈四尺。進深三間,當心間一丈六尺,梢間各八尺五寸,通進深三丈三尺。貯廊僅揭露一間,闊一丈四尺。
寶馬城平面圖
寶馬城主體建築采用工字殿形式,爲宋金元宫殿、衙署、祠廟等官式建築所習見。《雲麓漫鈔》云:“本朝殿後皆有主廊,廊後有小室三楹,室之左右各有廊,通東西正廊。”4《南宋館閣録》記秘書省(原法惠寺)建築佈局爲:“自寺殿之後,爲省中廳三間。廳後主廊一間,堂五間。廳堂兩傍,省官分居之。”5《瓮牖閑評》則云:“廳後屋,人多呼爲主廊,其實名貯廊。”6《宋會要輯稿》記南宋郊壇:“熙成殿前東西兩廊各設廊屋五間,殿後貯廊並兩廊各設三間。”7《大金集禮》云:大定“七年(1167)十月二十五日敕旨,東宫凉樓前添殿,仍蓋貯廊。參政孟浩諫,皇太子雖爲儲副,終是人臣,若所居與至尊宫室相侔,恐於制度未便”8。
宋金祠廟建築佈局與興國靈應王廟可比照之實例爲汾陰后土祠、登封中嶽廟、華陰西嶽廟,前二者平面形制分别見於天會十五年(1137)刻《蒲州榮河縣創立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廟像圖》及承安五年(1200)刻《大金承安重修中嶽廟圖》兩通廟貌碑9,後者則經考古發掘10。外爲縱長方形圍墻,南面開門,四隅有角樓。内有近方形迴廊,南廊設門,主殿、寢殿以貯廊相連居中偏北。所不同者,三廟殿之“左右各有廊,通東西正廊”,與趙彦衛所述一致,且置重門,較寶馬城規格更高。西嶽廟工字殿創於北宋,金元先增一進,拓爲王字殿,後乃縮建,恢復舊觀。可知如此廟制縱貫宋元。《山右石刻叢編》有至元十四年(1277)趙城《重修媧皇廟碑》11,格局“爲路寢一、小寢一,主廊過殿屬焉,恢綱門一,立極門次焉,餘三方有門,左右有廊,合九十楹”。亦是一例。其時,另有廢置貯廊,主殿、寢殿兩相分離者。如同屬平陽之中統四年(1263)臨汾《聖旨田宅之記碑》12,刻繪堯廟之圖,外圍城内迴廊格局一如宋金,主殿兩側亦各有廊,惟於寢殿之間並無貯廊,代以三間小殿一座。
寶馬城寢殿平面圖
2017年7月16日
1 趙俊傑《關於寶馬城性質的初步研究》,《北方文物》2015年3期,34—37頁。
2 張暐等《大金集禮》卷三五《長白山》,《中華再造善本》影印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抄本,葉一至二、五至六。
3 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安圖縣寶馬城遺址2014年發掘簡報》,《考古》2017年6期,—6681頁。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安圖縣金代長白山神廟遺址》,《考古》2018年7期,61—81頁。
4 趙彦衛《雲麓漫鈔》卷三,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48頁。
5 陳騤《南宋館閣録》卷二《省舍》,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頁。
6 袁文《瓮牖閑評》卷六,《全宋筆記》第4編第7册,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197頁。
7 徐松《宋會要輯稿》禮二之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517頁。
8 張暐等《大金集禮》卷八《皇太子》,《中華再造善本》影印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抄本,葉六一至六二。
9 王世仁《記后土祠廟貎碑》,《考古》1963年5期,折頁。張家泰《〈大金承安重修中嶽廟圖〉碑試析》,《中原文物》1983年1期,41頁。
10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嶽廟文物管理處《西嶽廟》,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年,圖117。
11 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二六,《石刻史料新編》影印清光緒二十七年刻本,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第1輯第21册,15537頁。
12 碑在臨汾堯廟。
《蒲州榮河縣創立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廟像圖石》摹本
《大金承安重修中嶽廟圖》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