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社会历史论丛·第3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清末民国初期蒙藏关系探析

何文华

摘要 西藏和蒙古地区是有着特殊宗教文化的中国边疆,清末民初主要受外国势力和本地区分裂势力的影响相继走向所谓的“独立”道路。由于二者相似的历史经历和所处的类似政治环境,在辛亥革命期间蒙藏选择了相互扶持的联合道路,并于1913年签订《蒙藏协定》,协定的签订表明蒙藏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存在严重分歧,同样蒙藏与英俄外国势力利益也并非是完全一致的。尽管最后蒙藏均承认“独立”的计划失败,但这段蒙藏关系的历史却足以为新时期民族政策提供重要借鉴。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不能单纯从“怀柔笼络”或“政治控制”方面考虑,而应注重文化的融合和国家身份的认同,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地方主义”的出现。

关键词 蒙古 西藏 《蒙藏协定》 清末民初

西藏和蒙古地区是中国的重要边域,也是明显不同于中原文化区域的地方,基于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不同的民族属性,二者在清末民初走上了显著不同于内地的发展道路。从依附于中央政府到亲附英俄外国势力,再到相互承认“独立”,西藏和蒙古地区一直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的命运。学者过去已经分别研究过二者在清末民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但是专注于研究二者关系的论著却并不多见。可以提到的相关研究成果有苏德毕力格在清末蒙藏关系问题上的专题研究《十三世达赖喇嘛与清末外蒙古政局变迁》;牙含章在《达赖喇嘛传》一书中涉及了达赖喇嘛的流亡生活和《蒙藏条约》的相关内容;陈崇祖的《外蒙古近世史》也提到了十三世达赖喇嘛与博克多汗政府间互派使者、互签条约等史事。除此之外,王远大、唯刚等学者也发表过相关主题的几篇论著。本文主要阐述清末民初蒙藏关系状况,希望以此为观察新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和未来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