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运营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2 互联网运营的诞生

1994年4月,NCFC(中国科学院于1989年承担的国家计委立项的“中关村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率先与美国NSFNET(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建立的Internet主干网)直接互联,实现了中国与Internet全功能网络连接,标志着我国最早的国际互联网络诞生,由此拉开了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大幕,发展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

互联网产品运营岗位和角色的诞生,与互联网产品发展的历史步伐是紧密相连的。下面大致回顾一下中国互联网产品发展的主要历程,在此基础上观察互联网运营的诞生与发展的节点。互联网产品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

1.互联网产品1.0:信息通信

1987年9月,CANET(Chinese Academic Network)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9月14日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如图1-1所示。

图1-1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互联网的兴起,首先让世界进入信息互联的时代,信息从此不再需要快马加鞭,也不再需要电报加急,只需要一键触发,海量信息就可以比特流的形式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有了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效率大大提高。

2.互联网产品2.0:信息网站

1997年,丁磊先生创办了网易;1998年,搜狐、新浪、腾讯相继被创办。当时它们的主要产品就是信息网站,后来发展成为人尽皆知的“四大门户”,其网站标志如图1-2所示。四大门户网站的崛起,使得人们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开阔了视野,解决了获取海量信息的需求。但是,最初四大门户网站诞生时,人们只能单向地从网站获取信息,也就是说网站提供什么,用户就看什么。这样的网站称为Web 1.0。

图1-2 四大门户网站标志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7年6月,我国的网站数量达506万个。

3.互联网产品3.0:论坛、博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已经远远不满足于只是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还想参与给互联网上的信息做评论甚至上传、贡献信息,这就进入了人与互联网信息双向互动的阶段。这时的典型事件是,互联网上兴起了论坛和博客,知名的论坛像当时很火爆的天涯、猫扑网等,都允许用户发表自己的内容,也能评论别人发表的内容,相互产生互动和讨论。尤其是博客的诞生,把人们参与互联网信息交互的热情引向高潮,以博客为典型代表的互联网产品的诞生,标志着Web 2.0时代的正式开启。自此,信息不再是从单一媒体机构而来,个人也可以将自己生产的信息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和影响别人。

4.互联网产品4.0:社交网络

Web 2.0时代,实现了人和信息的联结与互动,互联网上的信息得到了极大丰富和爆炸性增长。但互联网的发展还远未止步,当博客方兴未艾的时候,一种叫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化网络服务)的互联网产品形态诞生了,以人人网(起初叫校内网)、开心网为典型代表。SNS产品的出现,标志着通过互联网实现了人与人联结和交互。一直到后来加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社交网站已经发展到极为丰富的阶段,如专注熟人社交的微信、专营陌生人社交的陌陌、聚焦于职场社交的脉脉等,都成为颇具人气的社交网络产品。

5.互联网产品5.0:O2O、APP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连接到网络中并彼此联系,互通有无。这时,互联网世界里诞生的典型产品是微博。微博无疑是一款颇具革命性的互联网产品,它让每个自然人既是接收信息的节点、也成了能够发布信息的节点。自此,人们步入了自媒体时代,各种原创消息都可以很方便地从不同角度发布、传播、汇聚。

以新浪微博(见图1-3)为典型代表的微博的兴起,对社会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首先,它为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用于平等表达的平台,人们可以暂时抛开年龄、身份、权力、阶层等,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使人们有了空前的平等感和存在感。其次,它也成为引爆舆论场的聚集地,以及商家争相竞争的商战地,也成为官方察民情、听民意的有效通道。

正当微博热潮正酣时,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语音服务横空出世(见如图1-4),如今已直接发展成为新一代社交应用软件,几乎人人都离不开它,自拍、发朋友圈、微信支付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基本应用方式。同时,人们基于移动APP(支付宝、淘宝、美团外卖)还实现了随时随地购物支付、余额宝理财、缴纳水电生活费、订餐等,这标志着互联网产品已经发展到实现人与服务的联结与交互阶段,已融入人们生活服务的方方面面。

图1-3 新浪微博

图1-4 微信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微博还是即时交互应用软件,争相发力和爆发的一个基本支撑背景是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Pad、智能手表等)的空前普及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8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达7.2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由此可见,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深入渗透,促进手机上网使用率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4G通信的普及、移动终端的全民普及,使得人们都很轻松地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成为互联网体系中的一个个节点。图1-5所示为微信通信界面。

人们基于移动互联网实现实时在线,加之正在兴起的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支撑,互联网产品不断发展迭代着新形态,功能越来越全面和复杂,未来社会将会呈现万物互联、人人参与的大融合特征。

图1-5 微信通信界面

6.运营的诞生

以上大致梳理了中国互联网产品发展的阶段和代表性产品,目的是要考查互联网产品运营出现的节点和发展的脉络。下面就进一步揭示运营在互联网产品发展过程中诞生与发展逻辑。

从上文对二十几年来互联网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互联网产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普及、由单一功能到几乎“全能”、由蓝海市场到红海市场的过程。也就是说,一开始的互联网产品功能是十分有限的,制作的技术也是比较简单的,应用的领域也是比较狭窄的,在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后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换代,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变得越来越丰富,依赖度越来越高,这驱使着各种各样的互联网产品被设计和开发出来供人们使用,由此也发展出了今天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互联网+”经济。而运营职位和角色的诞生,是和互联网产品的迭代发展历程密切相关的。

回顾互联网产品初步面世的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产品还是新鲜事物,主要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特性而产生,像电子邮件这种简单的产品,主要就是实现通信的功能,这样的产品基本上有一个程序员,就可以按照既有的技术予以开发实现。这时,程序员(即互联网技术开发人员)就可以胜任互联网产品的所有事情。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互联网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应用的场景也越来越丰富,比如后来产生的信息门户网站、BBS、搜索、即时通信软件(例如QQ)。这些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互联网产品的功能和作用,也成就了像搜狐、百度、腾讯这样的著名互联网公司。它们都是从一个技术方向切入打造了自己独特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各个方向上的核心技术是这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互联网产品的应用不断普及和深入,互联网产品的提供者越来越多,这时各家企业如果还是开发纯粹的技术功能性产品,毫无疑问就会陷入竞争的红海。

这样,互联网企业就需要用技术去开发适应和满足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应用性产品,这时的互联网产品不再是以原生技术驱动的,而越来越需要依赖用户需求驱动,即用户存在某方面的问题,然后互联网从业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一个产品去解决他的问题。于是,单纯靠掌握了互联网技术的程序人员这一种角色,已无法制造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为了顺应互联网发展的需求催生了一种新职位——产品经理。实践证明,了解市场需求并用适当的技术去满足这种需求,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仅仅卖独立的产品实体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些能够把握用户需求并能围绕需求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能真正解决用户问题的企业必会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而产品经理诞生的初衷就是把用户的需求了解分析清楚后,转化为产品开发需求提供给技术开发人员,技术开发人员据此再将产品开发实现。

互联网运营的诞生是互联网产品不断更新迭代发展之后的产物。随着互联网技术进一步的突飞猛进,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与互联网发展初期不同的是,互联网产品的竞争壁垒越来越不依赖于技术,因为技术已经到了标准化、可复制化很高的程度,今天甲公司能开发一个新闻网站,明天乙公司也能开发一个新闻网站。但现实是,同样技术功能甚至是同样“容颜”的产品,有的活下来发展得越来越壮大,有的却不见踪迹。这时,制造了这些佼佼者的竞争壁垒便是运营人员及其创造的诸如互动、氛围、关系这样的软性价值。这样,产品运营的职位便逐步被重视起来,拥有运营壁垒的产品才会有更大的生存空间。比如人们熟知的微信,从产品和技术上来说,复制一个同样功能的产品难度似乎不是特别高,然而想做成一个跟微信同等影响力的应用软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先抛开法律层面的约束,通过技术手段每天把微信里的用户都抓取过来开通账户也无济于事,因为APP的用户习惯以及氛围还有用户之间的关系链是难以复制的。

这样,驱动一个互联网产品从产生到发展的主要角色就由程序员、产品经理、产品运营三者共同构成。也就有了现在几乎每个互联网公司或者每个公司的互联网部门都可以听到被简称为产品、开发、运营三个岗位和角色。运营虽然是三者中最后才诞生的,但却代表着未来,其作用越来越重要。甚至有人认为,未来互联网产品是运营驱动的时代,即运营决定成败。因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产品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想要在产品模式或产品机制上创新,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因为可创新的空间已经越来越狭窄。好比现在想做一个电子商城的产品,不管是注册还是下单购买,都只要去借鉴现有市场上已经很成熟了的淘宝、京东或者唯品会,参考学习一下它们的做法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产品的体验和业务流程,可能都会变得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差异不大。但是,终归只有淘宝、京东等成了巨头活下来,这预示着运营在产品发展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于是,运营就这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产品发展的繁盛时期诞生并不断被重视起来,从运营一词的百度指数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就能初见端倪,如图1-6所示。

图1-6 百度指数: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