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刘邦逃走后,项羽占领了荥阳和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刘邦重新集结军队,进驻于与成皋一河之隔的小修武。此时彭越经常袭击楚军粮道,项羽决定出兵征讨,走之前叮嘱部将曹咎要坚守不出,不要与刘邦军队正面战斗。但是曹咎不堪忍受刘邦军队辱骂,率军出击,结果大败,成皋再次落到刘邦手中。
项羽回师后,两军在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一带形成了僵持之势,双方互有胜负,暂时谁也无法吃掉谁,楚军的粮道频频遭到彭越的袭击,后勤补给越来越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胜利的天平逐渐偏向了刘邦。
项羽为了尽早结束战争,把俘虏的刘邦父亲刘太公拿出来做威胁,声称要烹了他,刘邦不为所动,反而有些调侃说:“当年我们同时受命楚怀王时,结为了兄弟,所以我父亲就是你父亲,如果一定要烹你父亲,记得分我一杯羹。”项羽大怒,真的想烹了刘太公,但被项伯劝阻。
此计不成,项羽又提出要与刘邦阵前单挑,刘邦觉得项羽实在好笑,他回复说可以斗智,但不能斗力。他在阵前历数项羽十大罪状,惹得项羽大怒,用箭射中刘邦的胸部,刘邦假装脚部中箭,项羽不知真假,没敢贸然发动进攻。
此时和刘邦分兵的韩信,在齐地大败项羽手下猛将龙且,占领了齐国,并率军南下逼近了楚境。项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与刘邦讲和,把天下一分为二,鸿沟以西归刘邦,鸿沟以东归项羽。刘邦接受了项羽的请求,项羽把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和老婆吕雉释放回去。
按照鸿沟之约,双方各自退兵。项羽率先拔营东返彭城。刘邦随后也准备返回关中,张良、陈平等人建议刘邦,此时韩信、彭越等对项羽已经形成夹击之势,“此天亡楚之时也”,所以应该趁项羽东撤之机,起兵突袭项羽,如果这时不这样做,让项羽返回彭城,不啻于养虎为患,再消灭项羽就非常困难了。刘邦听从他们的建议,同时派人与韩信、彭越等联系,约定一起攻击项羽。
当刘邦率军进入攻击地点时,却没有发现其他军队的影子。项羽听说刘邦违背承诺,尾随而至,感到非常生气,转回身去对刘邦展开了攻击,在军事上刘邦从来就不是项羽的对手,结果大败而归,只能固守待援。张良认为只有韩信、彭越前来援助,刘邦才能有胜算,他们之所以不积极,在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张良建议刘邦加大对两人的封赏力度。
刘邦按照张良的计谋封彭越为魏王,又把淮阴、楚地封给韩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果然韩信、彭越马上变得积极起来,率领各自军队从四面赶来,项羽见状只能撤围东进,走到了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时,被汉军包围了,项羽即将走到他英武一生的终点。垓下,由此成为悲壮的代名词,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都发生在这里。
项羽此时已经是兵少粮尽。一天晚上,为动摇楚军军心,汉军将士故意高唱起楚歌。项羽和他的楚军突然听到四面都响起了楚歌,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全部楚地,心里很低落。项羽在帐中与自己心爱的虞姬饮酒解愁,并命人将自己心爱的座骑“骓”牵来,然后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唱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两人唱了几遍,执手相看泪眼,虞姬最后把剑自刎而死。
虞姬死后,项羽决定突围,带领八百多人,趁夜色突破重围。天亮以后,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总指挥韩信下令将军灌婴率五千多人全力追杀。
项羽一路狂奔,过了淮河后只剩一百多人,屋漏又逢连夜雨,关键时候项羽走错了路,在东城(今安徽定远县附近)被汉军追兵追上,此时项羽只剩二十八人,项羽对他们说:“我起兵以来整整八年,打了大小七十余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未落败过。今天被困这里,不是因为作战不利,而是天要亡我!”从项羽最后的感叹中,可以看出,他至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
最后决战非常的惨烈,项羽表现的勇猛无比,杀出重围到了长江北岸的乌江浦(今安徽和县境内),乌江亭长让他上船,到了江东后收拾人马东山再起,项羽想到当年率江东八千子弟渡过长江,如今没有带回一人,自己无脸再去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东”的项羽与汉军展开了最后的厮杀,最终力尽而死,由此,楚汉相争以刘邦的胜利告终。
刘邦能最后胜出,原因有很多,关键在他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认真听取建议而择良采纳。从进入咸阳听张良、樊哙之言退出秦王宫,鸿门宴上听樊哙之劝提前开溜,然后听萧何之言重用韩信,听韩信的建议确定平灭项羽之计。在兵败时听陈平建议离间项羽与范增的关系。在固守待援时,听张良的建议封赏韩信、彭越,总之,刘邦的胜利不是自己的胜利,是一个团队的胜利,也是虚心和胸怀的胜利。
反观项羽,虽然勇猛无比,用司马迁的话是“近古以来未尝有”,但在关键时刻一错再错,坑杀二十万秦兵使其未入关中已失民心,不听范增之言除掉刘邦为自己留下了掘墓人。为了炫耀富贵选择无险可守的彭城为都,没有丝毫战略眼光。分封十八王搞得怨声载道,培养了反对自己的力量。毫无必要的杀死义帝,在道义上先输一筹,正是这一系列的错误,使得项羽一步步从强盛走向了衰落,也过早走到了自己人生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