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沸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韩信是淮阳人,出身贫苦,从小生活过得很艰辛,很多时候都要为衣食而忧,在年轻时候还曾经受过胯下之辱。

韩信后来投军,先在项梁军中,项梁战死后投靠了项羽,做了郎中。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但都没有被采纳,感到怀才不遇就投奔了刘邦。在投奔之初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起初发现他才干的是夏侯婴,韩信有次犯事被处以死刑,同伙都被杀掉后,轮到韩信,当时监刑的是夏侯婴,韩信对夏侯婴说:“汉王难道不想统一天下吗?为何要杀壮士?”夏侯婴听他说话气度不凡,长得也相貌堂堂,就免除了他的死罪。

通过与韩信长谈,夏侯婴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推荐给刘邦。刘邦并没有太当回事,碍于夏侯婴的面子,封韩信做了治粟都尉,一个管理粮饷的事务官。但韩信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决定离开刘邦的队伍。

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告诉刘邦,自己亲自去追赶,于是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正在为手下频频逃走而焦头烂额的刘邦,听说萧何也跑了,顿时又急又气。但过了几天,萧何回来了,刘邦责问他为什么逃跑,萧何说是为了追赶韩信,并表示韩信这样杰出的人物,普天之下再找不出第二个,即“国士无双”。如果刘邦只想长期待在汉中踏踏实实做汉王,韩信可有可无,但如果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别无他人。

刘邦表示既然萧何如此看重韩信,就让他当个将军。萧何说如果只封个将军,恐怕韩信还是要走,刘邦说那就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萧何认为这个还可以,并建议举办隆重的拜将仪式。刘邦听从萧何建议,宣布择日举办拜大将军仪式。刘邦手下这些将军,听说要举办仪式拜大将军,纷纷猜测这个喜事可能会落在自己头上。最后结果揭晓,居然是毫无名气而且是刚刚逃跑的韩信,全军感到非常惊诧。

从韩信封将这件事上,可以看到刘邦的独到之处。听萧何之言,便封寸功未立的韩信为全军统帅,在这个重大抉择上基本没有犹豫,表现出刘邦极强的决断力。封韩信为大将军,虽然让全军惊诧,但刘邦手下将军能严格遵从执行命令,也体现出刘邦对手下的绝对控制力。

韩信被封为大将军,刘邦主要是看萧何的面子,韩信是否如萧何所言的那般厉害,刘邦心里其实并没有底,所以在加封大将军后,刘邦要找韩信聊聊,权当算是任职考察。

这次谈话刘邦的收获远远超过预期,通过谈话不仅让他觉得韩信绝非浪得虚名,更为刘邦以后的战略奠定了基调。韩信首先分析了项羽和刘邦的实力对比,他认为项羽虽然勇猛无比,但不能放手使用有才能的人,所以只是匹夫之勇。项羽虽然体贴下属,但却不愿意奖赏有功之臣,因此只是妇人之仁。项羽虽然现在称霸天下,但却放弃关中宝地,建都在无险可守的彭城,把义帝放逐到边远地区,在政治上大大失分。同时又违背怀王之约,在分王问题上任人唯亲,诸侯们都愤愤不平。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是遭到摧残毁灭,老百姓都敢怒不敢言,所以早就失去了人心。如果刘邦能吸取项羽的教训,大胆使用人才,分封有功之臣,努力收拾民心,大业可期。

这席话像一针鸡血,让刘邦热血沸腾,本来被困在巴蜀的自己对前途一片迷茫,韩信的话犹如拨云见日,让自己看到了未来的希望,项羽并非不可战胜,自己的梦想也并非遥不可及。

那下一步该如何办呢,韩信说:“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说的是刘邦向东进入关中,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为什么会如此容易,韩信认为东进路上的三个秦朝降将虽然被封为王,但投降项羽的二十万秦兵却被坑杀,秦国的百姓对此恨之入骨,而刘邦入关后秋毫无犯,废除秦朝严苛的刑罚,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都向着刘邦,如果刘邦向东出击,一定可以平定三秦,进而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