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论皇帝的诞生
一
公元前221年,嬴政成就了统一霸业,他因此将自己的名字深深镌刻在史册之中,这一年他三十九岁。过去的十年,是血与火的十年,秦军南征北战,将六国一一踩在脚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从此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硝烟渐渐散去,对于嬴政和他的王朝而言,一切都是崭新的。名不正则言不顺,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如何称呼自己。
嬴政原本称号是秦王,这个称号和其他诸侯国国君是一样的,但如今他踏平六国,理应获得一个高于诸侯王地位的称号,如此才能显出他前无古人的丰功伟绩,用他自己的话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嬴政命大臣商议此事,丞相王绾等臣子认为,上古传说中有“三皇”和“五帝”,“三皇”是指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的地位最高,所以大臣们建议以“泰皇”做为新称号。对此,嬴政并不满意,他似乎觉得用“泰皇”也不足以显示他的伟大,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从“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个字,称自己为“皇帝”。
“皇帝”这个称谓具有历史性意义。从秦始皇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斗转星移,时光荏苒,王朝更迭,物是人非,但“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专用称号一直没有变化,围绕这两个字,上演了许许多多人伦惨剧,父子、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相残比比皆是,为了争夺这个宝座,战火连绵,生灵涂炭,不计其数的百姓像蝼蚁一样被卷入其中,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外国尝有因宗教而战,自由而战的,但中国几千年来所战的却是皇帝一个问题”,概括得可谓一针见血。
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过四百多位皇帝,表现杰出的能够数得上来,大部分不是碌碌无为就是昏庸残暴。从在位时间看,时间最长的应该是清朝康熙,坐了六十一年的皇帝宝座。实际掌控皇权最长的是他的孙子乾隆,虽然在位时间比他的爷爷少一年,但他在太上皇的位置上又待了三年,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又四个月。最短的应该是金朝的末代皇帝完颜承麟,他在位的时间仅仅只有半天。
“皇帝”不单单是个名称的创新,而是确立一套皇权系统。从此,皇帝的口头命令叫做“制”,发布的书面文告叫做“诏”,皇帝自称改为“朕”,大臣要称皇帝为“陛下”,这些称呼只能由皇帝专用,其他人胆敢使用,便是“大逆不道”的重罪,通常会被处以极刑。
嬴政创新不止如此,他废除了一直以来使用的谥号。谥号,简单地说,就是君王死后,根据他生平事迹和道德修养,由接班人或臣子给故去君王一个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可以说是“盖棺定论”。譬如周王朝第一个君王是周武王,他的真实名字叫做“姬发”,死后获得谥号为“武”,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周武王。
嬴政认为“子议父,臣议君”这种做法不成体统,下令予以废除,改以数字为序。嬴政把自己封为“始皇帝”,自己的子孙叫做“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一直到“万世皇帝”,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希望自己所创立的王朝千秋万代都要姓“秦”,所谓“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嬴政不会想到,秦王朝居然二世而斩,成为古代史上极为短命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