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沸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面对日渐衰落的六国,年轻的嬴政听从李斯、尉缭等人的建议,确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战略部署。实施路径还是过去的套路——远交近攻,即先稳住楚魏、笼络燕齐、消灭韩赵。

韩国成为第一个“倒霉蛋”,公元前230年,嬴政派遣内史腾率军攻打韩国,这个六国中最弱小的国度,已经无力抵抗,秦军攻克韩国国都,俘获韩王安,韩国成为首个被灭之国。

赵国成为秦军第二个目标。虽然经过长平之战,赵国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但此时赵国出现了一位名将——李牧,他是战国末期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也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公元前233年,李牧率赵军同秦桓齮军交战于宜安、肥下地区,给秦军沉重打击,只有统帅桓齮带领少数护卫突围逃走。公元前232年,李牧又一次打败南北两路来犯的秦军,威名大振,李牧似乎成为秦军不可逾越的一道屏障。

公元前229年,嬴政派大将王翦再次攻赵,李牧受命抵抗秦军。王翦认为李牧不除,秦军恐怕不容易取胜。这次秦军学得很聪明,没有选择正面与李牧交锋,而是使用了自己最擅长的伎俩——反间计。

采用的套路基本一样,先是派奸细入邯郸,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近臣郭开,让其散布流言蜚语,说李牧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没有脑子的赵王听到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派其他人去取代李牧,李牧觉得冤枉而不从,赵王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

李牧成为秦国反间计的最新牺牲品,秦国长期以来把消灭敌国的重要人才作为核心策略之一,一般采取“三部曲”,先是重金收买,不成就用刺客暗杀,还不成就使用反间计,总之是不让这些人才发挥作用,为秦国灭掉这些国家扫清障碍。秦国在此方面屡屡得手,一方面是秦国自身对此经过精心策划和实施,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的国君昏庸,辨不清是非,客观上起到了“助攻”的作用。

“李牧死,赵国亡”,只过了三个月,到了公元前228年,王翦发动总攻,大败赵军,攻克邯郸后俘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代(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集结残部继续抵抗,六年后,秦灭代国,俘虏公子嘉,赵国彻底灭亡。

韩赵灭亡后,魏国成为最靠近秦国的一个,厄运随之而来。公元前225年,秦军进攻魏国,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城垣坚固,为了减少损失,秦军统帅王贲下令在大梁城西北开渠,引黄河之水。时值春汛时节,大雨一连下了十多日,水势非常浩大。王贲命令决堤通沟,洪水泛溢,大梁城顿成泽国。城墙长期浸于水中后出现垮塌,秦兵乘势而入,大梁城告破,魏王假请降,魏国就此灭亡。

两千多年后,同样发生一起利用黄河水作战的著名事件,1938年,为了阻止日本鬼子西进,蒋介石下令国民党军队在河南花园口扒开堤防,虽然决口的黄河水暂时阻止了日军进攻,但却造成了八十余万百姓死亡,四百八十万人无家可归,三十多万平方公里成为黄泛区,付出的代价极其惨重。

楚国成为下一个攻击对象。这个南方大国,虽然此时已无法与秦国匹敌,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在六国中的实力仍属最强。为了能一举灭之,嬴政在两个将领中来选择灭楚统帅,一个是少壮派将领李信,另一位是老将王翦。嬴政问他们需要统领多少军队才能灭掉楚国,李信说只需二十万人,王翦说必须要六十万。听后嬴政很欣赏李信,觉得还是年轻人有胆识,说“王老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任命李信为秦军统帅,带领二十万兵马南下攻楚。

李信实在低估了楚国的实力,楚军在大将项燕的统帅下给秦军致命打击,秦军损失惨重,李信拼死突出重围,极其狼狈地跑回秦国,这是战国末期六国对秦取得的最后一次胜利,可惜来得太晚了,已经不能改变其纷纷被灭的命运。

嬴政知错就改,亲自前去邀请王翦出任统帅,并满足他带六十万兵马的要求。公元前223年,王翦率秦军与楚军相持一年后全面出击,随即攻陷楚国国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虏楚王负刍,项燕将楚王的兄弟昌平君立为新楚王,逃到江南继续抵抗,一年后,王翦渡江发动总攻,楚军兵败,昌平君被杀,项燕自尽,曾经非常强大的楚国也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