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骨关节与运动环节
骨是有生命的器官,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可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并具有修复、再生和重建的能力。骨除了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杠杆的作用外,还具有造血、贮备钙磷、参与钙磷代谢和平衡等作用。
一、骨关节
骨的间接连结又称关节或滑膜关节。这类连结的特点是两骨之间仅借周围的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有间隙,并充以滑液,其活动性较大。关节是人体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并多见于四肢,以适应肢体灵活多样的活动。骨折复位后的固定是矫形器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矫形器的固定既要保持复位后骨折位置,又要为功能活动创造条件。因此,骨与骨关节相关因素对于矫形器设计与适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二、运动环节
1.基本概念 要掌握康复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不但要学好关节运动术语,准确掌握反映康复动作中人体各关节运动的具体表现,更要理解相邻关节节段之间的运动趋势,这些运动趋势可直接反应出参与作用肌肉的工作条件或方式(近固定、远固定、上固定、下固定还是无固定)。对人体结构中的某一节段或某一肢体部分与运动时人体的某一节段或某一肢体部分,常用“环节”和“运动环节”来表达。
“环节”是指人体身上可以活动的某个肢体、节段或不规则的骨。例如股骨、一节腰椎等。
“运动环节”是指在人体中既可以是单一的骨环节,也可以是几个肢体、节段的骨作为一个整体相对某一关节运动,这一整体部分称为一个运动环节。例如,多环节的手作为一个整体相对腕关节运动,整只手就可以视为一个运动环节;手和前臂作为一个整体相对肘关节运动,手和前臂就可以视为一个运动环节;当整个自由上肢作为一个整体,相对肩关节运动时,整个自由上肢就可以视为一个运动环节。
康复运动中解决单一运动环节的情况较少,解决整体运动环节的情况较多,应按顺序寻找出动作中起主导作用的运动环节以及直接完成这一动作的肌肉。承受负荷小的、单一的固有环节可以不加分析。例如,完成“两臂侧平举”动作的上肢,肩带与肩关节的运动是完成这一动作的核心,其次是保持手臂充分伸直的肘关节起了巨大作用,最后考虑承受负荷较小的腕关节。手指关节由于承受负荷最小,对动作的完成已无太大影响。
2.运动环节与人体基本运动形式 在人体运动中即使一个简单的动作往往也涉及多个邻近关节,所以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根据关节所在的位置以上肢、头、躯干、下肢组成的多环节链进行运动过程分析。这些关节的基本运动形式如下:
上肢关节的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推和拉。推: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屈曲变为伸展的动作过程,如推开门的动作等。拉: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伸展变为屈曲的动作过程,如拉开冰箱门。在运动中,上肢往往是推、拉动作结合的运动形式,如划船等。
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缓冲和蹬伸。缓冲: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伸展变为屈曲的动作过程,如跳远前下蹲的动作。蹬伸:在克服阻力时,下肢由屈曲变为伸展的动作过程,如骑自行车时往下踩踏板的过程。同上肢的推、拉动作一样,下肢的缓冲与蹬伸动作也往往是结合的运动形式。
全身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动。摆动:身体某一部分完成主要动作(如单腿起跳)时,另一部分配合主要动作进行加速摆动(如双臂和另一条腿配合起跳的摆动)动作形式。躯干扭转:在身体各部位完成动作时,躯体上下肢沿身体纵轴反向转动的运动形式。相向运动:身体两部分相互接近或远离的运动形式。
(牛传欣 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