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学概观:从启蒙运动到当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文艺复兴之前的教育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征服了西罗马帝国,古代文化被摧毁殆尽,唯一存留下来的文明是基督教和基督教会。罗马城被征服了,但罗马教会却担负起教化征服者灵魂的任务,从而使得文艺复兴之前的德国教育乃至西欧教育带上了强烈的基督教色彩。

原始基督教认为,末世很快到来,因此,它既不关注世俗生活,也不关注古希腊罗马的古代文化,当然也不重视教育。因为在基督教看来,古代文化和基督教之间存在张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末世并未到来,基督教开始争论古代文化的价值,希望与之建立和谐的关系,教育也逐渐受到重视。除了设立教会学校之外,教会还把当时的修辞学校和语言学校变成教义学校和神学学校。

基督教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人走向灵魂得救之路。但是,在基督教看来,人是上帝的作品,人的教育只能帮助得救,人的真正得救取决于上帝的恩惠。因此,中世纪教育强调把人引向谦卑、信仰和宗教的完善,使之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基督的存在。学校只承担精神的责任,只是为了培养教士,但后来也招收一些不准备当僧侣的儿童入校学习。

公元800年卡尔大帝时期,教会学校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基础阶段,中等阶段(七艺),高级阶段(神学)。基础阶段的课程主要是拉丁文的朗读和书写,并在进行这些学习时每天练习唱歌。中级阶段的课程就是七艺,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高级阶段主要是钻研神学,要求学生能对《圣经》作深入的解释,成为称职的僧侣。

随着13世纪开始出现城市的相对繁荣,出现了与教会学校不同的城市学校。这是世俗学校的始点。这些城市学校由市政当局管理,目标是培养行政官吏、公证人与律师,但其课程设置与教会学校差异不大,只是相对更加重视法律知识的教学。从14世纪开始还出现了为商业和商人举办的读写学校。但是,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读写学校,都没有改变当时教育浓重的宗教色彩。

总之,文艺复兴之前的德国教育,信仰高于理性,一切都成为神学的婢女。这是一个以神为中心的时代,尽管德国中世纪后期大学的兴起,为人的理性和感性的觉醒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