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这是一份等待了许久的作业。记得那是1989年初春的一个下午,我从美国带回了一本《建设合同法律丛书》(《Deskbook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 Law》),交由本书作者谢华宁,希望他能与同仁一同学习研究,期待他们能有所收获,并提交相应的成果,但终究未能如愿。时隔多年的今天,谢华宁携《建设工程合同》一书,恳请我为该书作序,心存感慨。无论作者经历了什么,是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到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的磨砺,还是又从协会到中国政法大学潜心对《合同法》的研究和授课,《建设工程合同》一书就算对我多年前所布置的作业的完成,尽管提交得太迟。
谢华宁曾跟随我多年。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时,他作为经济与法律部法律处负责人,曾主持过建设工程相关合同范本的起草工作,并参与了许多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调研工作;在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时是政策研究部处级干部,参与了协会有关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工作,其间,于1992—1993年在香港美国伟凯律师事务所(White&Case)工作学习,参与了相关国际工程项目法律业务;后来调入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讲授《合同法》、《公司法》等商法课程,依旧坚持对建设工程合同方面问题的研究。
本书还是体现了作者的职业背景和风格的。首先从基本概念出发,对建设工程合同在我国的涵义、特征和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作了阐述,体现了作者作为大学教师的一种治学严谨的态度,并有助于读者了解有中国特色的建设工程合同内容及管理体制;纵观本书内容结构,对建设工程合同涉及的问题较为全面,这与同类书籍比较,不失为特色之一,对读者全方位地了解建设工程合同内容有很大帮助;在注重涉猎范围全面的同时,也不乏对重点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如对建设工程合同效力方面,从理论到实践都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建设工程合同是专业性、实践性极强的合同,纯粹的理论分析将使文章的价值大打折扣,作者了解到了建设工程合同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的重要,在书中大篇幅地对FIDIC红皮书和我国九部委颁发的《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这三个国际和国内被广泛使用的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这有助于读者在实践中对相关文本的选择使用。
《建设工程合同》一书,是一份完成得不错的作业,也可以说是作者过去和现在的一份工作总结,望对读者能有所裨益。
徐礼章
2017.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