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机体的重要组成物质,占人体组成的50%~80%,是人体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由于水相对容易获取,人们往往忽视它的重要性。
一、水在人体内的分布、生理功能与缺乏症
(一)水在人体内的分布
水是人体含量最多的重要组成成分,分布于细胞、细胞外液和身体的固态组织中,水在代谢活跃的肌肉和内脏细胞中含量较高,而在不活跃的组织中或稳定的支持组织中含量较低。血液中含水量最多,约为85%;肝、脑、肾等含水70%~80%;皮肤含水约70%;骨骼含水约为20%;脂肪组织含水量较少,仅为10%。人体内水的含量因年龄、性别、体形等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随着年龄的增加,水的含量降低。新生儿体内含水量约为体重的80%,成年男子约为60%,成年女子为50%~55%。
(二)水的生理功能
1.构成机体和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
水是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是维持生命、保持细胞外形、构成各种体液所必需的。成人体内水分含量约占体重的60%。
2.参与物质代谢
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代谢废物的排出都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这关系到消化、吸收、分泌及排泄等所有的代谢过程。
3.调节人体体温
水的比热容高于体内其他物质,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多被水吸收,从而保持体温的恒定;同时,水具有更高的蒸发热,它蒸发时可带走大量的热,如蒸发少量的汗液可散发大量的热。
4.润滑作用
水可以减少机体肌肉、关节或内脏的摩擦,防止机体损伤,并可使器官运动灵活。
(三)水的平衡
正常人每日水的摄入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水的摄入和排出量每日维持在2500mL左右。机体内水的来源包括饮水、摄入食物中的水及内生水(主要来源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时产生的水分)三部分。通常每人每日饮水约为1200mL,摄入食物的水量约为1000mL,内生水约300mL。体内水的排出主要是通过肾脏,约占60%,其次是经肺(约300mL)、皮肤(约500mL)和粪便(约200mL)排出。人体对水的需求量也随着气候、年龄、工作性质以及饮食的不同而变化,如高温作业和夏季体力劳动者就需要增加饮水量,吃高蛋白或油腻的食物时也需要多饮水。
(四)水的缺乏和过量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排出的水和摄入的水是平衡的,体内不储存多余的水分也不能缺少水分。水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可引起机体失水。一般情况下,失水达体重的2%,可感到口渴、食欲降低、消化功能减弱、出现少尿;失水达体重10%以上时,可出现烦躁、眼球内陷、皮肤失去弹性、全身无力、体温脉搏增加、血压降低;失水超过20%时,可引起死亡。
当然,水摄入量也不能过量,若超过肾脏排出的能力,可引起体内水过量或水中毒。这种情况多见于疾病,如肾脏疾病、肝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二、小学生对水的需求
水的需要量受年龄、体重、气候、劳动条件、疾病和损伤等方面的影响。年龄越大,每千克体重需要的水相对越少。就小学生而言,其身体代谢快,对水的需求量也较多。2014年,我国营养学会建议小学生每天适宜饮水量男生为1000~1300mL,女生为1000~1100mL;适宜总摄入量(饮用水和食物中含有的水)男生为1800~2300mL,女生为1800~2000mL。白开水,特指冷却至25~35℃的烧开的自来水,是小学生的最佳饮品。
三、中学生对水的需求
中学生生长发育迅速,各种活动量增加,需要摄入充足的水分。2014年,我国营养学会建议中学生每天适宜饮水量男生为1400mL,女生为1200mL;适宜总摄入量男生为2500mL,女生为22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