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科考惊变
陆游进入弱冠之年后并不顺利,脚下的人生之路,坎坷不平。
劳燕纷飞
他二十一岁时娶妻。其妻天生丽质,亭亭玉立,妩媚多姿,知文识礼。陆游夜读,红袖添香,伉俪相得,琴瑟和谐,感情至笃。怎奈其母看两人如胶似漆,担心陆游堕于学,其妻难得母意,数遭谴之。陆游无奈,但“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之”。后为其母发现,遂至仳离,泪洒青衫,两情远隔,然昔日恩爱,萦怀不忘。这是两人的婚姻悲剧,在他们的感情世界里,留下了终生不可磨灭的创伤和痛苦的记忆,恰如“孔雀东南飞”“举手常劳劳,二情同依依”之心境。后来,其妻另嫁文士赵士程,陆游娶王氏。二十四岁时,父陆宰病逝,享年六十一岁。同年,陆游长子子虡生。
事有巧合。一一五五年春,陆游三十一岁,一日他去城南,游沈园,思往事,踽踽独行,徘徊于石桥水畔。不经意间,竟巧遇前妻与其后夫一家。陆游回避。意外的是,赵士程听闻,派仆人送来酒肴,以尽礼节。陆游百感交集,想起当年夫妻被迫离异,心潮翻腾,离情别绪涌上心头。眼见绿柳红墙,春色如旧,桃花落尽,池阁空寂,山盟虽在,人已非昨,陆游不胜唏嘘,沉吟良久,挥笔粉壁,写下了词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这首词状物写情,委婉缠绵,陆游把他怀有百年之期,却一朝被迫离异的痛苦,和“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一腔忧思与愤慨,挥洒壁间。
陆游没有想到,与前妻沈园一别,竟成永诀。他前妻离开沈园,终日寡欢,后郁郁而亡。
陆游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十分震惊,痛感人生无常,又对沈园意外之会追悔不及,他想那日若不去沈园,也许不会有今日噩耗,真是阴差阳错成巧合,巧合之事躲不过。往日的夫妻恩爱、老母的不容决绝……一幕一幕在他心中激荡。陆游痛不欲生,折断了笔,撕碎了纸,不写不读,不思饮食。王夫人见他这般情景,不知个中原因,问他病否?陆游说没有病。王夫人一度以为他精神出了什么毛病,仔细观察,却又不像,百思不得其解。几十日后,陆游渐似以往,王夫人也放下心来。
陆游在这场精神打击中走过来,把它埋藏在心底,成为他无法挽回也永远抹不去的人生遗憾。这般情结,恰如苏轼所写:“不思量,自难忘。”陆游晚年乡居,多次去沈园。他八十岁后,年老体衰,虽不能再去沈园,但他“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这是怎样的一个情境,怎样的一往情深。他八十三岁时,曾夜梦重游沈园。晨起写诗两首,他写道:“路尽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暗伤情”,“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久锁壁间尘”。白发苍苍犹忆当年,却是天荒地老情未老。
痛遭罢黜
陆游苦读,德才俱进,名动江南。
一一五三年,赴临安参加省试。主考官是两浙转运使陈子茂,他是忠直耿介之士。陈子茂审阅一份试卷,内心十分赞赏,试卷文好,字也好,楷书堪称一流,用笔和笔势,颇有颜真卿风韵。文章论说言简意赅,论据服人,学识丰厚,德在其中,是难得之才。全部阅卷完毕,拆名时,方知此生是山阴人陆游,其诗文俱佳,名列第一名。秦桧时任太宰,想以权势胁迫陈子茂,将其孙秦埙擢为第一名。陈子茂正义堂堂,不畏权势,坚持按科考成绩擢置陆游第一。秦桧怒斥陈子茂,下令要追查考官的责任。
一天夜里,几位挚友为避秦桧耳目,夤夜暗访陈子茂,告诉他秦桧下令要严惩、严办他。陈子茂说道:“我是为国选材,他是毁人误国。其灭我、罪我,任由他去。哪有只可言和,不可言战之理?士可杀不可辱!”
次年,为礼部考试。主考官和参详官等,皆由秦桧提名,高宗照准。参详官、监察御史董德元,从誊录所取号,得知是秦埙之卷,喜不自胜,自言自语:“吾曹可以富贵矣!”遂定秦埙为第一。参详官、吏部郎中、权太常寺卿沈虚中,没等揭榜,便派小吏,夜里逾墙,向其父秦熺偷报消息,真是为攀附秦桧,不择手段。陆游成绩优异,秦桧却令礼部以“喜论恢复”、鼓动抗金为说辞,下文黜免,取消殿试资格,考卷无效。这次考试,舞弊无所顾忌,秦桧门生、姻亲,皆名列前十名。只是在殿试时,高宗读秦埙策论,觉其卷中多秦桧、秦熺语,遂进张孝祥为第一,秦埙为第三。
陆游三次赴试,秦桧的影响如影随形。这次竟遭黜免,从隋朝创立科考制度至北宋五百多年间,从未有过黜免出类拔萃者之事,而陆游竟成为史无前例的第一人,这引起朝野震动,有文献载:“天下为之切齿”。对陆游来说是晴天霹雳,轰顶之击,意味着他前程黯淡,很有可能在乡间了此一生。陆游五内俱焚,内心的巨大痛苦,无可言状。回到山阴,兄弟们和族人与乡贤、乡邻多有慰问,嘱其要有越人的“隐忍”,能伸能屈以待来日。陆游徘徊于斗室,踟蹰于庭院,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他为考官陈子茂仗义执言遭厄运,忧而激愤;为己遭打击,悲而不平。一时,他愁思百结,四顾茫茫,不知欲何之。日久,自嘱隐忍,转而发愤苦钻学业。他在《夜读兵书》一诗中,抒写此时的心境与志向:“孤灯耿霜夕,穷山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马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于守妻孥……”
烟飞云散
一一五五年,秋季的一天,陆游临帖习字。他自幼承家训,九岁学书,苦练楷书二十年,出类拔萃。间习草书,喜学怀素、张旭,也学杨凝式行书,兼学苏轼、黄庭坚。宋代兴草书,书家蜂起,是中国书法的一座高峰。陆游草书三分真、七分草,独辟蹊径,清新流丽,疏放飘逸,卓然超群。他把挥洒草书的狂放与快意,写进了《草书歌》:“倾家酿酒三千石,闲愁万斛酒不敌”,“此时驱尽胸中愁,捶床大叫狂堕帻。吴笺蜀素不快人,付予高堂三丈壁”。
正在他趁兴挥洒时,乡邻吴兄兴冲冲推门而入,对陆游说道:“好消息,好消息,秦桧死了!”“啊?”陆游十分惊讶,半信半疑。陆游问道:“此事当真?”吴兄说道:“当真。邸报、小报上都登了。”宋时,邸报行于官府,形似公文,常有外泄;小报流于民间,大小只二三寸,始有“新闻”之称。小报比邸报多了些三言两语的奇闻逸事,诸如名流绯闻、神医名药、歌伎私奔之类的里谈巷议,人称“扯闲片”“扯闲淡”,编报人多为失意文人。
陆游听闻邸报、小报都已发表秦桧已死的消息,立即收住笔,放下,拍了两下书案,抚着吴兄肩膀,连声说:“好!好!好!”陆游推窗而立,清风徐来,漫卷诗书,一扫郁闷之气。吴兄说道:“今天,我请你饮酒。”陆游摆手说道:“不,我请你们饮酒!”邻人也无不以喜相贺,言奸贼已死,是国之幸,民之福也。
原来,早在一一五〇年一月,秦桧在回相府的望仙桥上,忽然斜刺里窜出一大汉,大吼一声,手挥大刀,向秦桧砍去,只听“咔嚓”一声,情急之中,砍断了轿杆,众卫士蜂拥而上,把大汉扑倒在地。连夜审讯,知大汉名叫施全,是为国除害而来。次日,秦桧命手下对施全施行残酷的磔刑,在市上五马分尸,鲜血淋漓,惨不忍睹。当日深夜,有人收尸而去,不知姓名。
秦桧逃过一死,却由惊而惧,增护卫五十人。以有病为由,坐轿上朝,不拜。其初有精神恍惚,夜多噩梦,年复一年,病情益重。一一五五年,他竟一病不起,遍请名医,百方用尽,皆束手无策。死前一月,他全身疼痛难忍,嚼乱舌根而死。临安百姓闻之,皆曰“恶贯满盈”,无不拍手称快,街巷有人放鞭炮,西湖晚上有人放烟花。高宗为稳定“和议”局面,追谥秦桧,美名为“忠献”,在朝中他却在无意间说漏一句话:“我现在用不着再在靴里暗藏匕首了。”高宗深知秦桧为人,只是为“主和”,才独依秦桧。
陆游从科考重挫中挺过来,晨起练剑,闻鸡起舞;伏案读书,更深漏残。闲时,登会稽山,啸傲烟霞;游百里鉴湖,扣舷而歌;临池习字,纵横驰骋,痛快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