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秦桧其人
秦桧(一〇九一至一一五五年),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其父做过县令,家有田亩。上太学前,拜汪伯彦为师,汪伯彦后来成为南宋早期有名的奸相。秦桧性狡诈,工于心计。在学时,常密告同学,人称其为“秦大脚”。25岁时考中状元。
海上归来
金南犯,抗战派为朝中主体,秦桧附和潮流主战。
在宋钦宗初露议和主张时,秦桧首鼠两端,以两面手法,明里主战,暗中主和,博得钦宗赏识,把他由礼部侍郎提擢为殿中侍御史。
在抗战派被排挤出朝廷后,他被提升为御史中丞。金破汴京,徽、钦二帝及众侍臣宫女同被掳走。次年,他被掳往金军大营。他见有机可乘,便卖身求荣,给金军统帅粘罕写密信,建议保留宋王朝做傀儡,金国在幕后操纵,以利金国长远统治。粘罕看到秦桧是为金国谋划,大可利用。后经他引荐,金太宗破例召见了秦桧这个俘虏,把他赐给监军挞懒任用,兀术也曾设宴款待,侍女陪酒,收买其心。后来,他又为被囚的徽宗致金帝的信修改润色。徽宗此信,建议派人南下,劝说宋高宗称臣纳贡。在上交信件时,秦桧自荐,称愿当此任。金对南宋的最终目标是完全占领、全面统治,自然拒绝了这个建议,不过却看穿了秦桧其人,于是赏赐他大量金银财物,且称其“文采斐然”,“书法自成一家”。
一一二九年,金分两路攻宋,东西夹击。东路挞懒任命秦桧为军师,后又任其为随军转运使。秦桧甘当鹰犬,为金出谋划策。这年战事起伏,金兵打楚州久攻不下。金统治者为了达到他们占领南宋的目的,决定纵之使归,以做内应,为金代言,令秦桧以逃离金国为名,潜回南宋。
一一三〇年十月,秦桧按金人谋划,带家人与奴仆,经陆路从海上入宋,诡称杀死看守,脱离囚地,夺船逃回。朝中文臣武将皆大疑,他们接连向宋高宗启奏,说北国是金兵天下,秦桧一家人携奴仆逃出,是不可能之事。自燕京到临安,逾河越海,无金人助,焉能生还?也有近臣对高宗私下谏言,说道:“秦桧阴险深阻,不宜重用。”唯有宰相范宗尹与同知枢密院李回两人,夙与秦桧交好,竟说他是“不顾兵戈之险、风霜之苦,千里迢迢归来,是一片忠心”。宋高宗对金的国策是屈膝求和,秦桧归来正合其意。秦桧见到高宗后,又献上了他代南宋起草的“求和”书。不几天,高宗上朝,他说,秦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又得一佳人”。他力排众议,任秦桧为礼部尚书,下诏夸奖,严禁非议,并赏赐秦桧金银。三个月后,又任其为副宰相。一年后,秦桧即把保荐他的宰相范宗尹和李回等排挤出朝,人们说:“归来可疑,官德卑劣,实非善类。”一一三二年,高宗因对金求和不成,心怨秦桧不力,而大臣们又不断弹劾秦桧,随之顺水推舟,罢免了秦桧。
一一三四年,南宋求和使臣带回信息,挞懒提出,真要议和,必用秦桧。高宗即用,后又升其为宰相。从此,高宗与秦桧紧密配合,放任秦桧把持朝政。佞者进,忠者退,朝中时有忠诚爱国之士见此情景,为避祸自保,托言“议论不合”,陆续辞职而去。
秦桧上任不久,为敛财、纳贡,密令各路暗增民税,此例一开,地方巧立名目,搜刮日重,有恃无恐,许多农民难以为生,为求生存,铤而走险,大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此风渐成南宋痼疾,积重难返。
朝野共愤
秦桧的对内高压、对外投降的行径,为众多忠臣良将所不齿。
秦桧入朝不久,金使来,所提条件竟与秦桧平时所议吻合,识者益知秦桧与金人共谋,他们忧国家之辱,恐无尽时。丞相张浚推荐秦桧为副相,待到共事,方知秦桧为人卑劣,他向高宗请辞,高宗问道:“谁可代卿?”张浚不语,高宗问:“秦桧如何?”张浚如实以告。高宗说:“然则用赵鼎。”张浚赞同。高宗复用赵鼎为相。秦桧知后,立即挑拨离间,对赵鼎说道:“圣上早想用您,是张浚拖延。”在暗中,秦桧指使台谏,先论张浚,后打赵鼎,两人先后遭罢官。
国势日危,朝中忠直之士纷起进谏。中书舍人吕本中、礼部侍郎张九成等人,反对金人提出的强权和议,也有人提出赵鼎应留任。司勋员外郎朱松等六人,联名启奏,吏部尚书张熹等九位重臣,同班上疏,后又有大臣接连上疏,在外的前线将帅岳飞、韩世忠等也纷纷上书,朝野共愤,提出为国家与百姓计,条件对等的和约可签,金人提出的无理割地、辱国、纳贡的和约不可签,要切责秦桧之罪。在宋金“和议”垂成之时,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高宗封事。封事,亦称密折。他在封事中怒斥王伦、秦桧、孙近迷惑圣上,屈膝丧国,言与此三人不共戴天,请斩三人之头。他说,对金作战,“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增。”“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可处小朝廷求活耶?”秦桧闻之,毫无忌惮,立即罢免胡铨,将其流放到穷乡僻壤,一贬再贬,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朝野闻之,心皆不平,人们刻版印刷胡铨的封事。凡读过之人,皆为胡铨的忠国之情和冒死谏言的精神所感动,愤而共言秦桧该杀。
一一三九年,金兀术取代挞懒主政,撕毁“和议”,又大举南下。
金兀术派人给秦桧送密信,提出要议和,必杀飞。秦桧依计而行。这时,金兵南下遇阻,连败。在前线,岳飞等六路将领分别连克六州,皆为军事重地,大军剑指中原,捷报频传。岳飞大破拐子马后,打到朱仙镇,离汴梁仅四十余里,直逼黄河渡口,而且岳家军西起洛阳、郑州,南至蔡州、陈州一带,对金兵形成一个弧形包围圈。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胜利在望,岳飞对部将们发下誓言:“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如若收复故都汴梁,挥师北上,历史将可能被改写。秦桧迫不及待地与高宗密谋,立即连续撤韩世忠等诸将回朝,再一天连发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返京,军心大乱,致使战局反转。岳飞怒发冲冠,遥望中原,痛洒英雄泪,仰天长啸:“十年之战,废于一旦!社稷江山,恐再难中兴,恢复无日矣!”中国历史又拐了个大弯。
千古奇冤
一一削除这些战将的兵权后,秦桧又派人去庐山,欺骗罢官归乡的岳飞回杭州,以谋反之罪,制造假案,投入大理寺,严刑拷打,岳飞绝食反抗。这年腊月二十九日是除夕。除夕夜,愁云惨淡,先是冬雨淅沥,后是大雪纷飞,充斥肃杀之气。在大理寺风波亭,在一片漆黑的夜色中岳飞被逼饮毒酒而死。事前,命岳飞签字画押,承认谋反,岳飞坚决拒签,大义凛然,狱卒提着灯笼,只见他挥笔写下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岳飞遇害,时年三十九岁。不一日,其大将张宪、其子岳云俱被杀害。
正月初一,冬雷阵阵,雪满杭州路,屋宇皆白。《宋史》等历史文献多处记载,杭州百姓闻岳飞遇害,皆哀泣,天下冤之。后世,庐山西北麓株岭山中,岳母和岳夫人之墓,当地百姓和官员年年祭扫,络绎不绝。追悼岳飞的诗词口口相传,是历史不灭的记忆。
秦桧与高宗联手害死岳飞,各有盘算。秦桧自金归来,为扫除障碍,数兴大狱,陷害忠良,晚年尤甚。在主张抗战的丞相赵鼎被排挤出朝后,秦桧独断专行,强力推行名为主和、实为投降的主张,出卖国家与民族利益。其入朝为相十九年,先后将七十多位文臣武将或罢官、或贬谪、或流放、或囚于狱中,有人一年而死,有人三年而亡。一一五二年,秦桧又罗织罪名,制造了王之奇兄弟、叶三省等四大冤案,一大批人受害。
老丞相赵鼎,被一贬再贬,最后被流放到海南岛,秦桧仍派人暗中监视他,每月上报赵鼎身体情况。赵鼎既不能回朝廷,又不能返故乡,他知秦桧心毒手狠,必置自己于死地,株连家族。他为避免最坏结局,绝食而死。赵鼎没料到,他死后,秦桧仍指使同伙,捏造罪名,数次施酷刑,逼迫其子赵汾自诬,要他承认联合老将军张浚和大臣李光、胡寅等“谋反”,赵汾不从,然秦桧仍以“谋反”为名,迫害朝中与地方廉能官员与忠国之士五十多人。赵鼎被迫害致死后,门人故吏闻赵鼎之死而叹息者,秦桧皆亦加罪,绝不放过,赶尽杀绝。
秦桧制造冤假错案,残忍成性。一起又一起冤假错案,所害忠臣良将不可胜数,《宋史》中《秦桧列传》载,“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几近朝中无忠国之谋臣,军中少有可用之将,路、州、府、县充斥贪官、昏官、庸官。
流恶难尽
秦桧擅权,横行无忌;高宗纵之,闭目塞听。秦桧广植私党,为其所用,凡弹劾忠臣良将之文,皆出秦桧之口,形之于死党之笔,在朝中,人所共知。而其用人,一要“主和”,二要肯重金向秦桧行贿,三要言听计从。自其为相,至死之日,易执政二十八人,皆为行贿奸佞、顽钝之徒。秦桧为掩其罪行,命儿子秦熺和孙子秦埙把持修史大权,父子两人同修国史,中国自古以来,仅此一孤例。凡皇帝言行、大臣奏章、上疏等不利于秦桧的文字,尽皆销毁、删除,或以火焚之,以掩后世之目。
秦桧卖官鬻爵,开门受贿,霸占田园、宅院,无所顾忌。其相府内的“格天阁”,分类分层专储各地官员“孝敬”的古玩、玉器、珍宝。南方督军方务德为消嫌隙,一次即送龙涎香十六箱、黄金四箱、象牙雕屏风、唐名家书法等巨额“礼物”。其子秦熺所用工役甚多,日日锻造金银器,搜罗珠宝玉器,声色犬马。一次,秦熺回金陵祭祀祖庙墓地,极尽豪奢,尽遣临安和转运司华美舟舫,仍嫌不足,又从浙西一路选派,共数百艘。沿途郡县监司,投其所好,结队迎饯,数十里不绝。秦熺气焰张天,极尽一时之盛,百姓为之侧目。过平江码头,当地结彩楼数丈,尽选官伎,歌舞其上,缥缈若在云间,秦熺处之自若。沿途官员暗中贿赂,攀比交接,买官求升,行之坦然。秦桧时期盛行的官场贿赂之风,经二十年养成,愈演愈烈,渐成南宋不治之症。
秦桧死后,其家金银、珠宝、玉器不可胜数,田地、房屋不计其数,家产富可敌国,他是中国历史上恶名昭著的奸相、巨贪。在《宋史》中,胡铨言秦桧当国十九年间,搜刮民脂民膏,肥己、纳贡,“迄今府库无旬月之储,千村万落生理萧然”,民不聊生。元人史学家脱脱,与秦桧是毫不相干的两朝、两族人,他主持修撰的《二十四史·宋史》中,记载秦桧罪行累累,读来触目惊心。
秦桧给南宋的经济、政治、文化、吏治、边防、人才、人心、社会风气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内伤,留下了重重潜在危机,不可弥补和挽回,给南宋埋下了断代的种子,其祸国殃民之罪恶,“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倾东海之水流恶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