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诊余谈写作
清代著名诗人、画家郑板桥在论文时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两句话十分形象地比喻了写作的方法。无论是撰写论文、整理验案或随笔杂谈,都应力求像三秋之树,删繁就简;二月之花,领异标新。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所以,要撰写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必须选一个好的题目。论文题目的选择和命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读书或临证时,选择一个 “释疑”的学术问题,先确定题目,再去搜集素材;一种是在读书或临证时,不断积累资料,然后确立一个名称。不管采取哪种方法,论文的题目都要新颖醒目,语简意明,名副其实。在研究《伤寒论》的古典医籍中,清代有两本书的书名就太长,读和写都很不方便。一本是喻嘉言著的 《尚论张仲景伤寒论重编三百九十七法》,有十六个字;一本是钱潢著的 《重编张仲景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有十五个字。后人一般将喻氏的书简称 《尚论篇》,将钱氏的书简称 《伤寒溯源集》。看来,喻、钱两氏在著书时就应该取个简练的名字,以免给后人造成许多麻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论文亦是这样,开头一定要寥寥数语,开门见山。不要离题万里,啰嗦半天还没有说到正题上。大多数的论文开头,都习惯先说几句客套过谦话。我看可有可无,如果要写,不能过多、过谦,否则就不能引人入胜,甚至会令人生厌。例如,有篇稿的开头,这样写道:“愧我学业浅薄,文华低劣,字句不通,文不成章,漏洞欠妥之处,满篇皆是,不过这是我的一点见解,仅供同道者参考。”这些客套话,本来是想自谦一番,结果却未能掩其拙。
“论证”,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在撰写时,一是要紧紧围绕主题,旁征博引。选引诸说时,一要为我所用,二语言不要太多,以免喧宾夺主或有抄袭之嫌。努力做到层次分明和有理有力。整个论证部分,既要博,又要约。要像清代医家李用粹在 《证治汇补·序》中所云:“夫书以载道,非博无由考其详;学以究理,非约不能操其要。神明于博约之间,而精一之道坦然昭著矣!”著书是这样,写论文亦是这样,都要做到博而不杂,约而不漏,博中有约,务求精一。
结语,是论文的尾声,直接影响全文的效果。一定要高度概括,前呼后应,使人读后,回味无穷。例如,唐伯虎和祝枝山合写的一首诗:“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举首红日白云低,五湖四海皆在望。”开头虽然很平淡,但结尾两句很好,把整个诗句衬托得很妙,故能在民间广泛流传。结语应是全文的浓缩和升华,决不是全文的再重复。
在医学文章里,还有一种常见的体裁,叫 “随笔杂谈”,属医学杂文性质。撰写要求和论文一样,但其内容和笔法,比论文广泛、活泼。篇幅较论文短小。如果说论文是诗词,格律要求比较严格,那么,杂谈则是散文,比较随便些,其趣味要比论文强得多。
医案,是古今医家诊治疾病的记录,亦是成功和失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结晶。在古今医籍中,有的医案附于病证之下,有的载于全书之末,有的则是验案专辑。古今的医家都很重视医案的整理和学习,甚至有 “读医不若读案”的说法。
医案的写法,在古籍中比较简略,有的以脉测证,有的以证测脉,有的则以方测证等。现代医籍杂志中的医案,书写比较完整全面,特别是病案分析的文章,写得更是详细。就一般个案报道的写法,我认为应按下面格式书写。
案名:目前在医学杂志中,有的写中医病证,有的写西医病名,亦有的写中医病证,并附以西医病名。有的以方药、针刺或推拿等法治某病、证为名。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但案名一定要确切通俗,不能故弄玄虚,令人费解。如某杂志有一篇报道,全文并不长,但案名却有23个字—— “冷浴继以氯硫二苯胺处理危重中暑性高热昏迷的效果”。这样的案名,不仅烦琐拉杂,且其药名,一般药物书上皆不载,其实是氯丙嗪的别名。
开头:医案开头一般只写患者的姓,不将名字写出;性别在古籍中以左右代男女,现在是直写男女;年龄一定要写确切,不能以 “成”字笼统代之,因为成年人的年龄范围太广了,从18岁到80岁,都可以数成人范畴,其中悬殊很大;职业与某些疾病的关系很大,但有些医案或医案专辑,却往往略而不写;就诊时间,现在的医籍杂志多写在职业之后,我则习惯在写完上述几项后,先简介病情,再写来诊时间,这样可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验案开头,要简明扼要。
诊治过程:是全案的核心,一定要按喻嘉言所倡导的 “先议病后用药”的程序。即望、闻、问、切,引经据典,四诊合参,然后确定治则方药。不要治前寥寥数语,析病不深不透,获效后事后诸葛亮,大发议论,说得天花乱坠。例如某医案中,有个出诊病例。医者听完患者家属病情介绍后,认为无法挽救,不肯出诊。病家勉强请去,侥幸获效。医者在按语中,却吹嘘自己胸有成竹,故药到病除。简直忘了不敢出诊的事了。
按语:是医案的结尾部分,主要写病证方药,综合分析,独到见解及教训等。一定要言简意赅,实事求是,既不能言过其实,亦不要敷衍了事。案例选择要新颖有价值,发人深思。不要像某些医案专辑,篇篇都是寻常感冒医案开头,徒占篇幅,滥竽充数,结果无人问津。
总之,撰写一篇有价值、高质量的论文、医案或随笔杂谈,一定要见解独到,使人喜读乐看。还要笔法出俗,与众不同,写出自己的风格来。
(《河南中医函大》198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