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洪广祥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学术经验
1.学术思想
洪广祥老师提出,反复咯血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临床中咯血量不等,可自痰带血丝、血痰、小咯血到大咯血。血色多为鲜红,或兼带暗红。常伴痰热瘀阻或肝火肺热的本证。治疗重在清热泻火,凉血化瘀止血。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治疗,重点应放在清气火而达到止血之目的,所谓“治火即是治血”。经验用药:黄芩10g、青黛10g、海蛤壳20g、桑白皮15g、生大黄10g、生地30g、生栀子10g、藕节30g、茜草15g、生蒲黄15g、参三七6g。如出血量大,可酌情选用收敛止血药。由于支气管扩张症以“痰、热、瘀”为主要病理基础,热易伤血络,瘀使血不归经,痰出不畅,或频繁咳嗽,常为诱发或加剧咯血的重要原因。因此,用药上,要注意把“清热”、“散瘀”、“利痰”贯穿治疗咯血的全过程。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有时咯血量较大,严重者可引起窒息,此时应及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抢救措施。中药可试用羊蹄根50g、接骨仙桃草30g、紫珠草30g、三七末10g、大黄粉10g,水煎取药液作保留灌肠,每次200ml左右,每日1~2次。可克服口服汤药难的问题,且可以提高止血效果。
洪师认为,患者反复咯血应从虚实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患者久病已肺脾两虚,气虚不能摄血或无力推动血行,瘀血留滞,致血络恢复受阻,血不归经;另一方面,咯血者多用敛血药,造成瘀血内留,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加之痰阻气道,气道不利,气滞血瘀。故治疗上可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适当加用化瘀止血药。尤其是缓解期,未出血或少量出血时,可抓住时机加用活血药,如桃仁、大黄、田三七、水蛭、地龙,目的是化瘀生新,改善局部循环,从而减少出血机会。
2.验案举隅
患者曾某,男,54岁,因反复咯血24年,加重伴咯黄脓痰2年,再发2天入院。
患者于198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每次咯血均于季节更换时出现,自1986年始出现多次大咯血,1990年行支气管碘油造影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以左下肺为主。同年在江西医院行左肺舌叶切除,此后咯血减少。1996年咯血增多,在北京安贞医院作右肺动脉栓塞术,效果不显。近2年出现咯吐黄稠痰,日约20口,咯血频作,每月发作1~2次,需用抗生素。止血药病情方可改善。2天前病情复作,痰中带血,前来就诊。症见:咯血痰,痰黄稠脓性,带腥臭味,血色鲜红,痰多血少,日约20口,活动后胸闷、气喘,静止时则无,怕冷,纳差,小便正常,大便干结。舌质暗红,整体脉虚,右关弦滑,左关弦。体格检查:双肺底湿啰音。
中医诊断:咳血。
辨证:气阴两虚兼血瘀。
治则:益气养阴、化痰止血。
处方:补中益气汤去当归加三七合麦门冬汤加味。
进方14剂后,血止,黄痰减少,精神好转,口干减轻,大便通畅。二诊时,上方去茜草炭、花蕊石、藕节炭,继服14剂。
三诊,黄痰继续减少,出现白黏痰,胸闷减轻,舌质暗淡,左脉无弦,呈现虚象。前方去薄荷、荆芥穗、桑白皮、地骨皮,加阳和汤进7剂。
四诊怯寒改善,体力增加,未出现咯血。嗣后坚持以补中益气汤方,结合患者病情辨证加味用药。服药一年来,黄痰、咯血基本缓解,且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原按】
补中益气汤补益肺脾杜绝生痰之源,去当归以防活血动血;麦门冬汤中的人参改为北沙参30g以养肺阴,粳米改为淮小麦合大枣,成为甘麦大枣汤,既可柔肝缓急,又可益气阴以达阴阳平衡之效;薄荷、荆芥穗、川楝子散肝热;桑白皮、地骨皮、白毛夏枯草、金荞麦根清热化痰排痰;茜草炭、花蕊石、藕节炭、制大黄、白及、田三七可散瘀止血。诸药合用,有益气养阴止血之功效。
【编者按】
患者反复咯血,经常用敛血药,造成瘀血内留,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经常咯血。左关弦,说明肝有郁热,肝热犯肺,治疗上宜清肝散热。右关弦滑,说明脾虚生痰,痰液分泌增多,痰阻肺闭,郁久化热,痰热郁肺。患者面色萎黄,口唇红暗,舌质红暗,整体脉虚,说明肺脾两虚,气虚不能摄血,瘀血留滞,致血络运行受阻,血不归经,是形成反复咯血的原因。大便干结,口干,说明热伤气津,气阴不足。治疗宜益气养阴摄血,散肝热,凉肺络,清痰热,肃肺气,适时化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