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危重症监护与护理(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临床路径在儿科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或称临床要径、照顾图径、综合性照顾等。是医疗或健康机构里的一组人员(医师、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制定的一种照护模式,让服务对象从入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来接受照护的一种服务模式。还可以这样理解,临床路径是由医师与护士及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最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品质。国外文献报道实施临床路径可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有利于医疗品质的改良。由于它是多种专业人员合作以控制品质与经费的模式,因此它是最好的模式。这种先进的模式的特点可高度概括为高效率、高品质、低费用的医疗模式。20世纪90年代,临床路径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我国通过近20余年的临床实践,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一、临床路径的步骤
1.成立临床路径推行小组
在PICU成立以科主任和护士长为骨干的临床路径推行小组。选择开展临床路径的团队人员。团队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及医技人员等。临床路径推行小组应强调团队精神,统一认识,收集相关资料,形成多专业人员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1)选择临床路径的疾病或手术,设计临床路径工作模式。临床路径推行小组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业务专长、病例数量、病例对医疗质量和经济指标的影响等因素,并参考别人的经验来选择合适的疾病或手术进行临床路径,并设计临床路径工作模式。
(2)制定各部门人员的职责。临床路径推行小组必须根据实施临床路径各专业人员的工作范围制定职责。例如,护士在推行临床路径的过程中,不但负责具体实施路径内容的职责,还负有收集资料的责任。
(3)负责对各部门工作进行协调和沟通。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患儿需要做某项检查,而该项检查需要预约或排队,这时推行小组要进行协调,尽量优先临床路径患儿。
(4)确定各项临床路径的预期目标,包括界定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需要进行的检查、每天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等预期目标。
(5)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疾病或手术进行效益评估与评价。评估内容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患儿的满意度等。如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医疗护理质量、患儿及工作人员的满意度等具体项目。
(6)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变异进行修正。由临床路径推行小组牵头,对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协调问题、合作问题、变异问题等进行研究、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工作,以不断完善临床路径。
2.教育、培训相关人员
强调多专业之间的平等、尊重,强调平等专业、平等地位下的协调工作。因此,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医疗、护理、放射、检验、药剂、财务、营养、后勤等部门必须协调一致,以患儿为中心,积极配合实行临床路径,优质高效地为患儿服务。以培训护理人员为例,在实施临床路径之前,可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培训与学习,使护理人员学习与掌握协调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交往与协调的能力、一定的公关能力以及与团队其他人员合作的能力。在实施临床路径时,护士要有支配工作和对某项护理作决定的能力;遇到问题时,要有协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要能进行综合分析,具有正确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也就是有评判性思维的能力。临床路径强调高品质、低成本的优质服务,因此,护理人员还应学会在创造性的劳动中提高效率,提高预算能力和经管能力,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实施路径全过程中,护士还必须学会持续的品质改良与控制的方法,并具备较强的学习与科研能力。
3.制定临床路径图
临床路径是基于预期目标,并以患儿为中心的个案管理工具,一个临床路径是针对一个患儿个案有计划地确定医疗服务措施及预期结果,是以最优质的服务、最短的住院时限、最低廉的费用达到尽早使患儿康复的目标而制定的,是由多专业小组共同合作、共同研究讨论的结果。医务人员在临床路径制定中,是以医疗团队讨论的方式进行的。首先对进入临床路径的患儿的基本情况、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分级护理标准一定要明确,路径目标要切合实际。要有阶段性的标准(也称短期目标或中期目标),以逐步达到最终目标。
(1)收集并分析拟做临床路径的某疾病或手术的医疗过程资料:
如收集某种疾病的住院天数、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平均住院费用等,作好成本核算和回顾性调查。
(2)收集有关科研的结果:
通过系统评价所取得的证据,得出某项科研的结果,用于指导实践。
(3)确定预期结果及考核标准:
在制定临床路径时,要制定出某些诊疗的预期目标,如住院费用、住院康复天数、服务内涵等,以便在工作中为达到预期目标或基本目标而共同努力。某疾病的回顾性调查资料可作为该疾病预期结果和评价的参考。
4.阶段评估与分析
目的是评价预期效果,不断地进行品质改良。因此,对临床路径阶段评估,必须根据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地评估。医务人员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报告实施—评价—修正制度,在实践中收集资料,及时评价,及时进行修正。通过对患儿健康状况的预期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评价,即阶段性评价,医务人员能加深对制定临床路径的认识,并为科学地制定临床路径提供依据。首先医务人员根据临床路径的基本理论与原则,选择能验证预期目标的可观察、可测量的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再根据评价标准收集患儿接受治疗、护理前后各种主、客观资料,对照各项评价标准,衡量目标实施程度及各项工作达标情况,对目标未实现部分及未达标的工作内容进行分析讨论,以发现问题。对新出现的问题,应再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措施,直至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二、持续改进促进医疗护理质量提高
持续改进是临床路径的灵魂。我国自开展临床路径以来,特别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了各级医院必须执行的临床路径病种,绝大部分医院都能积极认真地执行,建立健全了临床路径领导小组,在持续改进工作上狠下工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有的医院只是被动地或机械地执行上级文件,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对临床路径的理解、实施、总结与评估,特别是对临床路径的变异处理与持续改进缺乏认识,没有科研和持续改进的意识,有的只是周而复始地重复临床路径,这种状况是阻止临床路径发展的最大障碍,它将使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停滞不前。临床路径的实施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趋势。
1.完善临床路径制度设计
从通用性工具到完全规范化政策的转移,设计者不仅仅需要在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理解临床路径设计的基本内涵,在强调政策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了解设计中的基本要素,也要指定一些细节的准则,而不是直接地规定它们,这些规则和规定的创建可以看做是临床路径的制度设计。在临床路径实施一段时间后,有必要对于临床路径的整个制度设计进行反思。
2.改善实施临床路径的基础条件
医院在实施临床路径时,更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奖惩制度,科学论证临床路径的设计和评估,开展充分的宣传和培训,让参与其中的医务人员了解临床路径制定的目的和相关知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持续改进过程中。信息化的支持是临床路径标准化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非常有必要建立一套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目标,将路径标准配置、临床路径管理与预警、医师医嘱处理、病历质控、病人医疗费用及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路径的持续改进等功能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信息管理系统。
3.把握临床路径关键环节
制度和流程是管理的核心和质量改进的起点。路径的设计、诊断依据、病种的选择、医院领导的支持力度、结果的反馈与应用是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5个环节。很多差错的原因源于服务流程上的问题,重要的是要分析原因、找出缺陷,不断改进。医院应鼓励医护人员出现差错积极上报,并要求当事人及有关人员认真查找流程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
4.过程的改进
保证临床路径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是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控制,做到每一环节都有明确的技术标准、质量评估和反馈。而一些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是照着流程走,以为填写完临床路径表格就算是完成了路径。有的路径从开发到实施评估时间很短,但实际上路径的开发和完善是一个持续和长期过程,为了完成任务匆匆实施临床路径,势必造成实施效果不佳。改进医疗护理服务的过程,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改进支持医疗服务的过程,如药品供应、设备、饮食等对医疗服务的形成起支持或辅助作用的过程;改进管理过程,对形成和支持医疗服务所进行管理过程的改进,主要是确定标准和职责,建立病种医疗质量管理模式,落实规章制度等。
5.持续与预防性改进
质量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性活动。一般的模式为“改进-提高-再改进-再提高”。找出发生问题的关键环节,分析变异的性质,不断寻找诊疗过程中不合理的问题,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加强变异实时监控和日常“三级监测管理”。一是责任医师、护士加强自我监控,严格按照临床路径进行诊疗;二是临床路径个案管理者每天巡查,及时掌握临床路径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给主诊医护人员;三是主治医师和主任医师定期查房,进行变异监测和处理。四是进行医疗服务流程重组,使整个医疗服务流程成为有机的统一体;五是要定期对变异进行回顾性调查,为临床路径的进一步完善、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三、儿科急救领域实施临床路径的要求
实施临床路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可供借鉴的经验及相关资料较少,护理人员对临床路径的相关知识较贫乏。笔者医院PICU虽然实施了临床路径,但仍处在摸索与探讨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然而,临床路径正以其高效优质的品质服务于患儿,以其高品质、低费用的宗旨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认为实施临床路径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为患儿选择最佳的照顾模式,可界定患儿标准住院天数和检查项目,能有效地管理住院日期,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合理应用多种资源。临床路径推行小组的照护人员加强了相互的沟通,在协调和执行临床路径时易于达成共识,所有工作人员知道个人所扮演的角色,通过对患儿和家属的说明能够使患儿和家属预先知道所要接受的照顾,减少了患儿的焦虑,提高了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对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变异进行分析,寻找变异的原因,不断地改进工作。使患儿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廉的费用得到最优质的全身心、全方位的整体医疗和整体护理。
儿科疾病尤其是危重疾病,具有来势凶险、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等特点,这要求医护人员在制定临床路径时要充分认识到儿科疾病的特点以及小儿这一特殊患儿群体在生理、心理需要方面的原因。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中出现的变异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发生之前应敏锐地发现先兆症状,发生变异后要及时妥善处理,这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务人员对患儿病情的观察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以及业务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务人员除了对疾病的标准临床路径非常熟悉之外,还应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并且在实践中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力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改进与完善临床路径。

(方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