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诊疗术后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术后切口感染

【概述】
随着手术操作的细致,无菌要求的严格,以及手术的微创,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很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会引起补片感染,甚至修补失败。
【临床表现】
腹股沟疝属于Ⅰ类手术切口,一般不会发生感染。术后感染可分为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切口感染多发生于术后3~5天,表现为切口红肿热痛,换药见切口有脓性分泌物,若感染重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深部感染已累及补片的感染。
【原因】
1.患者自身因素,如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等。
2.手术缝线选用不当,采用多股丝线缝合固定补片,细菌易种植在丝线上。
3.手术区域周围有感染灶,消毒未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4.手术时间长,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在血肿基础上易继发感染。
5.实施手术时形成的微环境,如术中过度解剖、分离,过度使用电刀,伤口无效腔或因补片卷曲而产生的带状无效腔,过多使用缝线以及固定补片的边缘粗糙等。
【诊断依据】
1.手术切口周围炎症反应,如红、肿、热、痛等,局部换药可见脓性分泌物渗出。
2.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增高,多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
3.患者合并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
【治疗】
1.局部换药通畅引流是治疗感染的关键,表浅切口感染多可经引流、换药而痊愈,深部感染多已累及补片,需要取出补片,将脓腔敞开,稀碘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创面置引流管,由于存在感染,不可再植入补片,用可吸收缝线简单缝合修补。
2.抗感染治疗,可先经验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抗生素,留取脓液或抽血送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预防】
1.遵循一般外科预防切口感染的原则,术前皮肤准备,术中无菌操作,避免过度游离,植入补片既要舒展又要无张力,彻底止血,消灭无效腔,合理选择引流。
2.减少切口异物,避免污染,不宜应用多股丝线缝合固定补片。
3.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否应用抗生素仍有争议,有证据表明,对高危人群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率,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糖尿病、肥胖、慢性呼吸道感染、多次复发疝、化疗或放疗后和其他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原因等。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60岁,因左侧腹股沟斜疝行无张力疝修补术(UHS),术后第1天手术区域皮肤红,局部皮温高,体温不高,给予换药、酒精湿敷后好转出院。患者于术后第6天来门诊就诊,自诉切口疼痛加重,有脓性分泌物渗出,体温在38℃左右,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2.43×10 9/L,中性粒细胞比率83.2%,局部切开引流见脓液流出,腹外斜肌腱膜完整,送细菌培养+药敏,将切口完全撑开,每日换药2次,经验应用抗生素,局部情况好转,无脓液渗出,体温下降,换药5天后局部无渗液,见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局麻下将切口缝合,患者治愈出院。

(胡继霖 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