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道探微:与国医大师一起守望中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小结

由于疾病和证候的复杂多样,加之医者水平、学术流派等影响,对同一疾病的辨证方法和辨证分型各有不同,致使证候分类繁多,无法统一,容易机械、僵化,未能充分体现中医辨证的“圆机活法”和个体化治疗的特色与优势。因此,应重视在传承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谋求新的理论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回顾以上辨证论治理论与方法的形成、发展与探索过程,深深感到:近现代以来,中医学所面对的临床问题已有显著变化,西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与中医对证候的认识既有相似的价值所在,同时也能够和必然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应用有所充实、有所补充和更加完善,40年前部分学者开始提出“微观辨证”,即寓此意。进而,更有学者提出可以将实验室理化检查结果纳入“广义证候”之中,或有提出“从态论治”,或提出“态靶因果”临床辨治方略,其意义也不言而喻。

在笔者看来,由于视角不同而形成的各种辨证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各有其针对性和兼容性,今后应在继承各种传统辨证方法优势的基础上,融多元辨证为一体,以病机为主线提炼形成更为实用、灵活、综合性强的辨证方法,自能活化辨证,起到由博返约、由繁至简、提纲挈领的作用,藉此可提升应对复杂难治性疾病的诊疗能力。强调病机在辨证论治中的核心地位,对于真正领会中医学的原创思维和认知方法,有效指导临床实践,促进中医学术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