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基础英语教育教学与研究例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正式颁布,我国英语教育进入了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德育为魂、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的新时代。

新时代的英语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必须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核心问题,必须明确本学科的育人立场、育人目标和育人方法。基于此,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这一学科育人目标,我们倡导英语课程应该立足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通过创设一系列基于现实社会情境和跨文化交际语境,融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于一体的英语学习活动,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线上线下互动学习,进而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和有效提升,使他们成为胸怀祖国、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社会主义强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者。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教育核心要素。这一素养体系是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言能力不仅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还包括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语理认知、交际策略和沟通能力。文化意识包含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信、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应具有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思维品质涵盖语言学习和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体现的思维能力,以全球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对多元文化进行比较并做出正确价值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外语学习策略,拓宽外语学习渠道,提升外语学习效率。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科教育和课程学习应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主题为内容范畴,以多模态语篇为学习载体,从语言的感知和解读到意义的判断和建构,从语言学习的知识输入到语言学习者的意义表达,是一个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综合发展、循环而上的过程。我们通过听读理解、梳理加工、表达交流和综合运用,对口头或书面语篇进行解读、评判和阐释,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形成语言能力;感知和理解文化异同,形成文化意识;学会辨析和处理信息,提升思维品质;运用有效策略和方法,提升学习能力。通过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力求在学生身上形成整合的、可内化、可迁移、可重构的核心素养,融合认知性素养和非认知性素养,形成元认知能力,可转化为胜任力和创造力,伴随一生而终生受益。

如果英语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学科教育的根本任务,坚定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育人理念,他们所看到的将是一批有灵魂、有个性、有创造力的学生,而不是一堆孤立凌乱的知识;他们所看到的学生将是主动建构的思想内核,而不是被动存储的信息硬盘。英语学科知识和语用技能可以通过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主动参与、互动体验、能动创造而得到内化和发展。因而,我们要转变以语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狭隘的外语学习观,改变以知识记忆为主要任务的学习方式,打破语言知识和技能分解式训练的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学习、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拓展学习,从语言碎片式的机械识记走向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及有效运用,从关注语言知识与技能操练走向关注语言素养、人文素养和思维素养的融合发展,从“学会”走向“会学”及“会用”。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基于他们对教学和评价的认识,以知识传授为目标,以知识传授者为中心,采用传统的碎片化知识传授和分离式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把行云流水、融会贯通的概念分割成独立的语法项目或语言点,机械地、大剂量地、反复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无法上升为能力和智慧,无法转化为终生受用的素养。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活动观。这要求我们教师重新审视英语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科学组合英语教学诸要素,积极改变课程内容的呈现形态,积极设计结构化、情境化、过程化的教学活动,创设一系列具有关联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的学习活动,进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和提升。

以学生为中心、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教学设计,以“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为主题范围,以“多模态语篇”为教学载体,以“结构化的知识、基于真实情境的技能、认知及元认知策略、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教学内容,以“置于意义情境的学习活动”和“促教促学的学业评价”为教学进程,将“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培养”有机融入英语教学与跨文化运用的全过程。

我们的课程教学能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活动为教学形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转变观念,能否把教程转变成学程。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事业,自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我们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感知、解读、判断,到比较、批判、重构,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和表达。教师不能把课堂当成念经堂,不能把教学演绎为独角戏。一堂好的英语课应该是一堂“老师有激情”“学生有声音”“课堂有温度”“教学有活力”“学习有成效”的活动型英语课。

我很高兴地看到,北京市海淀区教研员聂成军老师在这一方面有独到的理论研究和积极的教学实践。聂老师基于其长期以来对基础英语教育教学所从事的学科研究、教师教育、课堂观察和学生发展,完成了专著《当代基础英语教育教学与研究例论》,并在著作中提供了诸多基于新时代英语教育教学理念、体现新课标育人要求的课例,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教育教学中的落地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值得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借鉴。

是为序。

梅德明

2018年3月28日于上海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