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真善美信及其境界
任何人都是有思想的,思想表现为认知和修养,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人的思想修养决定了他的存在样式,反映了他的做人境界。中国传统哲学非常看重这一点,孟子把人的本质看成是“仁义礼智”,也有“上下与天地同流”的追求。南宋时的朱熹发挥了理学“性即理也”的思想,陆九渊提出了“心即理也”的观点,目的是要通过对于“心”“性”的修养把本体的“天理”呈现出来,充分实现人生的意义,寻找精神的归宿。这种精神的归宿实际就是人生的终极境界。在这里,笔者将依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文中把人对客观世界的掌握分为科学的、艺术的、实践—精神的、宗教的四种方式,把人的精神划分为知、情、意、信四种意识形式。这四种意识形式所体现的乃是真美善以及信仰的四种思想境界。为了行文方便,不妨对四者重新做出安排,以真、善、美、信仰的顺序分别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