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粗暴镇压”儿童的执拗期
一、执拗的恒恒
3岁的恒恒习惯把自己的水壶拿下放到固定的挂钩上。一天放学回家,突然发现水壶没有带回,就开始哭,边哭边喊,“恒恒的水壶!”妈妈和外婆一个劲儿开导:幼儿园放学了,老师回家了,水壶拿不出来,明天再去拿。“不行,我就要,恒恒的水壶!”恒恒哭闹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有停止。最后妈妈提议去买一个新的,他却强调,要一模一样的。一直经历了2个小时,幸运地买到了同一款水壶,挂到固定的挂钩上才安宁下来。儿子的倔强和执拗让身为小学老师的妈妈头疼不已,一个劲地埋怨“和他爸爸小时候一个样,就是倔!”
类似于恒恒这样的孩子,在大人看来特别执拗,一不顺心就哭闹,并且怎么哄怎么劝都无法平息。和恒恒的妈妈一样,很多家长难以理解儿童的执拗,事事都得依孩子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发脾气、哭、闹,不耐心的家长往往会把孩子暴打一顿,最后把全家都弄得不消停,而且反反复复。所以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那么执拗。
二、孩子执拗行为的分析
怎么看待孩子的执拗?家长往往会和恒恒妈妈一样归结为遗传,或者爷爷奶奶过宠,有时甚至抱怨摊上一个这么倔脾气的孩子真是无奈又倒霉。其实,在儿童成长的敏感期中,执拗并不稀奇。
0~6岁的幼儿都要经历几个重要的敏感期,只是因为个体不同,时间先后和表现程度不尽相同。每个父母都爱孩子,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进入敏感期时,我们应该总结、自省和反思,通过学习并实践,给予孩子适宜的爱,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案例中的恒恒处于执拗的敏感期。我们需要知道,执拗的敏感期,来源于他的秩序感。“恒恒的水壶”“固定的挂钩”是一个儿童式电报语,也是孩子秩序感的体现。一个正确而果断的秩序感已经在恒恒这里实现“内化”,当这一切成为习惯和自然,就奠定了他的文明基础,这一步将深刻地影响孩子未来的命运。为3岁恒恒点个赞!通常执拗敏感期是伴随着秩序敏感期出现的,而且往往与完美敏感期联袂而来。恒恒的心理一定是有秩序的,“恒恒的水壶”一定是挂在“恒恒的挂钩上”的,当他没有超越这种秩序时,就会严格地执行这个秩序。当水壶没有带回时,这一秩序就遭到了破坏,恒恒开始不安、哭闹,“任性”不止,难以理喻,当提出重买时,恒恒要求完美,提出必须是一模一样的,这样的水壶才是“恒恒的水壶”,直到按着他的程序走完,“战斗”才停止。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执拗行为是孩子必经的阶段,家长对孩子的执拗行为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生气,不要急躁,更不能粗暴。
三、怎样帮助有执拗行为的孩子
那么,怎样引导、帮助有执拗行为的孩子呢?
“执拗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是孩子独立意识强烈凸显的阶段,帮助孩子安然度过这个敏感期,就要让“自我服务”不偏离“自我意识”,孩子的执拗便会自然地逐渐消失。如果压制他的执拗,将会“内攻”,执拗一旦“内攻”,便长久酝酿在孩子心里,甚至使孩子一辈子执拗。因此,对孩子的执拗强烈行为,要多加以正确引导和帮助。
(一)鼓励孩子完成一件完整的事情
孩子有了秩序感,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加强,开始什么都要自己做。只要情况许可,尽量促使孩子“如愿以偿”;与此同时,开始有意识渗透和鼓励孩子把一件事情从头到尾做完,如:整理书包,书包里要装上哪些“宝宝的东西”,培养孩子在上学或者放学时记得自己要带的东西,学会整理,给他提供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自己养成玩具玩好后归类放好的习惯,做事有始有终;吃完饭的碗自己送回厨房;洗干净的袜子自己放回抽屉里;自己穿外套,穿袜子鞋子;等等。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一定记得夸奖。3岁左右的孩子能把事情做完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一敏感期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自我”也是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家长老师的任务就是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就是爱,在培养孩子做事中促进幼儿不断发展。
(二)家长和老师要学会变通
在执拗敏感期间,秩序能给孩子以安全感,但最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切不可硬碰硬,需要想一些方法,通过安抚和变通的技巧,如拥抱、转移注意力、寻找替代目标等方式,巧妙诱导,灵活处理。我们可以这样说:“恒恒,你听,钩子怎么在哭啊?妈妈问问它,为什么哭?哦,原来钩子很孤单,我们想个什么办法帮帮它,不让它孤单吧?”孩子会被问题诱导,会去关注钩子,会去搜索其他替代目标,最后他会建议用小书包或者旧奶瓶等挂在钩子上等方法,而不经意间弱化了执拗。我们还可以这样说:“每天下午六点钟,闹钟都会提醒恒恒做什么?哦,《小小智慧树》在等我们,今天又会是什么故事呢?”用孩子喜欢和关注的事情去转移注意力。我们还可以故意当孩子面打个电话:“是吗,果果你们都在楼下骑自行车了,好玩吗?一会儿我们也下来玩哦。”家长和老师要明白,不应过多强调要孩子听话、顺从,更切忌用打骂来处理,限制他们的“淘气”行为,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
(三)让孩子多“体验一下”
幼儿需要自我发展,在一个环节中发展自我,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孩子喜欢什么事情必须要按照他的意愿进行,你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因势利导,(在安全范围内)不管做什么,家长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过多干涉他,让他自己来。有些事情明明知道孩子不可能做好,也让他体验一次。不要过度压制他们来度过执拗期,同时,通过体验来帮助孩子成长,如,大鞋子装小盒子,孩子的大小意识薄弱,他通过尝试和体验,发现不行再重新找大盒子,直到把大鞋子装大盒子,小鞋子装小盒子。在一旁的大人一定不要过多地“帮助”,在孩子们没有尝试结束就告知“这样不行”,家长和老师也一定要学会期待,学会静待花开,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尝试,去接受挫败,去改变方法,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尝试和体验中悄悄度过孩子的执拗敏感期。
孩子的成长是个心理历程、心路历程,有了父母和老师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就会顺利走过这一段。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未来再有这样的经历,心理历程就会短些,再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