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旅游开发模式与生态健康评价:以舟山群岛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舟山群岛为例,在研究海岛旅游开发模式及其评价的基础上,对海岛旅游生态健康评价、海岛生态健康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海岛生态安全预警以及海岛生态安全发展态势预测和海岛旅游地生态健康调控路径进行了研究,以期丰富海岛旅游和生态健康研究内容,完善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健康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为浙江省舟山群岛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安全维护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本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海岛旅游开发模式与生态健康评价”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技术流程,并对案例地舟山群岛的自然和人文经济概况、社会发展概况、旅游业发展概况以及主要景区景点概况进行简要的介绍。

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在广泛搜集、仔细阅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对研究内容涉及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文明理论、旅游系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环境容量理论、恢复生态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海岛旅游、生态系统安全等内容进行综述性研究,对这些研究内容的现状、特征、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

第三章为舟山海岛旅游开发模式。本章内容通过实地调查、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已有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浙江省舟山海岛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得出了评价因子权重,建立了综合评价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以舟山18个海岛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评价结果,确定了案例地舟山群岛旅游开发的最佳模式,归纳了各种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的内涵,提出了舟山群岛未来的旅游开发方向。

第四章为海岛旅游生态健康评价。本章主要从旅游生态健康的定义和特征出发,构建了基于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服务功能、社区人群健康和教育水平的舟山群岛旅游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最小二乘法模型、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其2000—2012年旅游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以及障碍因子分析,并根据其变化趋势,使用GM(1,1)模型预测了2013—2015年舟山群岛旅游生态健康发展趋势。

第五章为海岛生态健康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在界定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定义的基础上,构建了海岛目的地生态系统健康和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2000—2012年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和海岛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协调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使用Logistic模型对2013—2015年协调发展状态进行了预测。

第六章为海岛生态安全预警。本章内容以浙江省舟山群岛为例,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框架模型构建了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使用变权模型对2000—2012年舟山市生态安全的预警等级进行了测度,并使用马尔科夫预测方法对2013—2015年生态安全警情进行了预测。

第七章为海岛旅游生态安全趋势预测。该章内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建立了由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和发展力子系统构成的普陀山岛旅游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并在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比较选优的基础上,对普陀山岛旅游生态安全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第八章为海岛旅游地生态健康调控路径。首先提出了旅游生态健康调控的主要目标,并阐述了旅游地生态健康调控所要遵循的原则。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旅游地生态系统健康现状,从淡水资源和海岛水环境安全保护措施、海岛野生动物保护措施、海岛噪音污染控制措施、海岛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措施、海岛植被保护措施、海岛地质地貌保护措施、海岛旅游开发强度控制对策、海岛景观视觉安全调控、海岛旅游环境容量调控、完善海岛社区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调控路径。本书希望通过对旅游地生态系统健康调控路径的研究能够缓解海岛旅游地人地关系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调查法

文献是指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存储在物质载体上,按照一定逻辑组织的有关知识内容的信息记录。文献的构成主要包含三方面:一定的知识内容;一定的物质载体(如报刊、书籍、卡片、磁带、光盘等);一定的记录手段(郑国全,2009)。文献调查法是对已发生事情的间接调查研究,是进行问题探究的最基本方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研究课题,通过搜集和查阅文献来获取相关资料,从而全面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周彬,2015)。许多研究领域,都会有很长的前人路径和先前文本,文献调查法是在探讨和解决研究问题上衔接先前研究者的成果,进而较为全面地概括描述相关历史知识。文献资料可以显示出某一主题的知识状况,它无论在本质上还是研究方法上,都是新思想的来源,也是新思想的激发点(A.J.维尔,2008)。根据文献的物质载体材料和记录技术,可以把文献分为手书型文献、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音像型文献和计算机阅读型文献。

文献调查法具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能够直接考察社会系统的现状及变迁,为社会管理与社会工作提供依据;其次可以为其他旅游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提供相关社会环境的背景材料、历史状况,为其顺利实施提供依据。文献调查法的具体优点如下(范柏乃,蓝志勇,2014):(1)有助于研究人员选定课题。文献的调查及收集使研究者对既有研究成果进行全方位了解,有利于研究者在众多研究变量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并且有意义、能够得到解释和扩展的课题。(2)研究时空不受限制。通过文献检索获取资料的方式,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研究者能够相对方便和自由地感知先行者的思想和活动。(3)研究过程的真实性强。一般保存下来的文献多是在事件发生时,真实自然地记录下来的,它的信息真实度很高,而且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一般不会使被收集的资料本身发生变化,也不会受到原留下文献资料者的直接言行的影响,从而避免了对象反应性的干扰。(4)研究体现批判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研究者根据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研究分析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研究者还要根据需要,对各种文献进行重新组合,寻找新的联系、发现新的规律,形成新的观点。(5)信息容量大,节省研究的经济成本。采用文献调查法,信息容量不仅不受限制,而且相对于实地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途径所获得的一手资料的成本较低,研究者能够通过文献检索观察学习到“前人”的研究成果,节约大量的经济成本。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与本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所做比较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将研究对象放置于较为宽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多方位解读,丰富了文献资源。

(二)实地调查法

实地调查法是研究人员通过访问、观察、实地调查等途径获取有关资料的调查方法,即由调查人员自行前往调研现场,直接搜索第一手资料。按照所采用的形式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访问方法、现场观察法和实验调查法(马连福,2002),其中访问方法又可以分为面谈调查、电话调查、邮寄调查。

访问方法,是指研究人员根据事先所拟定的调查事项,以当面、电话或书面的不同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来获取所需调查资料的调查方法,这是较为常用的实地调研方法,也可以称为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或现代公共关系(韩伟东,2001)。访问方法的优点如下:(1)较强的直接性。由于访问采用的是研究者事先所拟定的调查事项,在对访谈对象进行提问时,具有较强的直接进入性。(2)调查具有深度。采用此种方法,研究者可以提出较为私密的、不宜在公众场所讨论的问题,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状况、意愿和行为。(3)准确性较强。尤其是在当面访问和电话访问时,研究者可针对受访对象的疑惑充分解释问题,把问题的不回答程度及答复误差降低或减少至最低,同时也可以根据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态度,来判断所获取资料的真实可信程度。与访问方法不同的是,现场观察法主要观察调查对象的行为、态度和情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研究人员与被调查者并不发生接触,研究人员借助仪器把被调查者的活动按实际情况记录下来。采取此种研究方法,被调查者不愿意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或真实感觉,也可以通过观察其实际行为来获得,因此取得的一手资料会更加反映实际(范冰,范伟达,2008)。实验调查法,是指在进行一项新的研究时,先进行小规模实验,然后再分析此方法是否值得大范围推行(胡旭呈,张一耿,1990)。

本研究为了深入把握海岛旅游开发模式与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对舟山群岛和普陀山岛的旅游开发模式、旅游生态安全等问题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实地调查。这些一手资料的掌握,汇集了本领域最新、最前沿的观点信息,对于完善我国海岛旅游开发模式,客观评价海岛旅游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地弥补了二手文献的局限与不足。

(三)访谈法

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访谈一直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旅游研究领域也不例外(周彬,2015)。由于全球化、国际化的影响,知识经济的延伸和西方的研究实践等原因,访谈法正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研究方法(B.W.里切,P.伯恩斯,C.帕尔默,2008)。访谈法一般是指采访对象对研究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研究者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记录的过程。访谈多为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但也可以采用电话访谈方式。相比问卷法,访谈法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得到较深入的研究资料,但由于此方法成本高、较费时,以致样本数有限(李怀祖,2004)。

专家访谈法也称专家访问调查法,是调查者通过和专家面谈口问的形式进行搜集资料和学术研究的方法。专家访谈法主要有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访谈之分(文军,蒋逸民,2010)。结构式访谈是指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运用一系列预先设计好的固定的问题进行资料搜集的过程。半结构式访谈,也称为焦点式访谈,在这种访谈中,研究者需提前列出要探讨的问题,同时在访谈中保持一种开放的方式(事先并不硬性规定语言表述方式,也不确定提问的顺序),围绕与研究课题紧密相关的问题提问。无结构访谈,是指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可以随意回答和发挥,这种访谈方式的缺点是所得到的信息难以定量分析。因此,在实际操作中,第一段多提出结构化问题,随后逐步提出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旨在弄清结构化问题答案的理由。管理人员访谈法是后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评价方法之一,是评价人员就受评项目的建设管理现状和问题与受评价单位有关管理人员进行直接交谈的信息收集方法。在访谈中,评价人员以问为主,主要就有关问题进行质询与核实,通过对被访谈者回答的分析总结,可以快速了解受评项目管理状况。

为了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舟山群岛和普陀山岛的海岛旅游开发模式及其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情况,本研究采用访谈研究法展开调查。访谈过程拟为半结构化访谈方式进行,使用事先拟定的提纲与主要问题,根据当时情景灵活发问,对游客进行深入访谈,试图了解当前案例地的真实情况,通过访谈问题的讨论,收集信息,以便为海岛旅游开发模式与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提供实证资料。

(四)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通过评论好的或差的有代表性事例及其做法和经验,可以提供有关经验和成就方面的最详实资料,并赋予评价者很多启发(刘作义,陈晓田,2002)。案例研究法也称回溯性案例分析法,是指对关键事件或典型案例进行回顾和剖析,分析导致关键事件发生的科学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或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评价,追溯导致成功的关键科技事件,分析研究工作环境和资助机制对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作用与影响,总结关键事件或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与不足,预见科研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提高科学研究与科研管理工作的显示度(邱均平,2010)。

回溯性案例分析法属于定性评价方法,在工作过程中,也可根据需要,引入定量评价方法。该研究方法的时间指向过去,时间跨度取决于被评价对象的特点和科研周期,一般适用于投资时间长、投资强度大的科技计划、科技项目、大科学工程及科研机构的绩效与影响评价。一般来讲,案例研究在科研评价工作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探索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联系;(2)判断科研工作是否符合资助机构制定的政策目标;(3)分析评价项目的管理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建议。用于这种目标的案例研究主要有四种类型,即历史描述、“科研事件”分析、匹配比较、前三种类型与其他方法的结合(回溯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结合,如聚合统计、同行评议、文献计量分析和经济计量分析)。其中,历史描述是最早出现的案例研究方法之一,也是最为常见的基础分析类型,主要用于分析某项技术的发展轨迹。“科研事件”分析主要是判别和分析某一技术发展中的“科研事件”,“科研事件”是指新思想的出现以及随后对这种思想的探索。20世纪中后期,一些政府机构资助大量案例研究项目,以理解研究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事后研究项目”等。这些工作改进了传统的回溯案例分析方法,通过识别某项技术发展中的“科研事件”,即新思想的出现及随后对这些思想的进一步探索、分析、判断来源于该研究事件的具体技术,了解科学研究对技术开发的贡献。

案例研究法具有以下优势:(1)能够明确阐述某一现象出现的方式、过程及原因。即案例研究可以深度详细地挖掘大量信息,这些信息着重说明了在环境变化中可能发生的重要事件。(2)能够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尤其是在针对某一专题开展绩效评价而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时,案例研究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3)案例研究法有利于深入探讨科学技术影响和效果中的特殊现象,加深研究人员对这些现象的认识。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健康研究是一个跨学科、多元观点整合的课题,本研究以舟山群岛和普陀山岛为案例地进行探究,能够较为深入地剖析海岛旅游开发模式、解读与评价旅游生态安全,提高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水平,丰富相关研究内容与成果。

(五)定量分析方法

定量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谭跃进,2006)。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做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定量研究遵循科学主义的方法论传统,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虽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客观的、因果性的和有规律的,因而是可以观察、实验和概括的,可以用数学形式对社会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和概括。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量的属性做出回答。定量研究与科学实验研究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科学上的定量化是伴随着实验法产生的(刘武,娄成武,2003)。

定量分析着眼于对假设、理论的实证和对现象变化的预测,在分析过程中更多地运用演绎推理,从一般假设中推出结论,再对结论进行检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刘武,娄成武,2003):(1)实证性,即定量分析的过程和结果是可以检验的。定量分析时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有关特定问题的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和结果都可以明确表示出来,接受逻辑和事实的检验。实证性是定量分析方法区别于定性分析方法的最本质特征。(2)明确性,定量分析所采用的概念一般都具有明确意义,因而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歧义,从而使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易于理解。(3)客观性,即定量分析的结果是独立于分析者个体的。任一研究者只要对相同的数据采用相同的方法均会得出相同的结果。同样,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对于相同的数据,分析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也可以得出不同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综合使用了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改进的TOPSIS法、最小二乘法模型、障碍度模型、GM(1,1)预测模型、变权模型、马尔科夫预测模型、RBF预测模型等方法以及SPSS、MATLAB等数学软件,这些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遥感调查法

遥感,是从一定的距离,运用现代化的运载工具和遥感仪器,接收物体辐射、反射和散射的电磁波信号,利用图像胶片和数据磁带等将其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接收站,经过加工处理,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再结合地面光谱特征,来识别物体的种类和性质。遥感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即“遥远的感知”。整个系统由遥感平台、遥感仪器、图像接收处理和分析判读等四个部分组成。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遥感可以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

由于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速度快且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优势,所以遥感研究法应用范围较广,常用于军事侦察、海洋监视、气象观测等领域。在民用方面,遥感技术广泛用于地球资源普查、植被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病虫害和作物产量调查、环境污染监测、海洋研究、地震监测等方面。遥感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提高遥感器的分辨率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研制先进遥感器、信息传输和处理设备以实现遥感分析的定量化与精确化,以及增强遥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刘彦随,2011)。本研究采用遥感调查法判定海岛土地利用方式、提取与普陀山岛旅游生态安全相关的数据,以期更好地探寻海岛旅游开发模式,全面客观地对海岛旅游生态安全做出评价。

三、研究流程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流程

(二)研究技术路线

本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

图1-2 研究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