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十式 仙人指路
一、功法图解
1.预备式 两脚分开约一脚宽,脚尖向前;两手呈八字掌,在脐前相距一拳处,右手抓握住左手拇指末节,然后左手余指包贴紧右手背(图1-2-1)。
图1-2-1 预备式
2.身体直立,两下肢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自然呼吸,两足十趾抓地。
3.两手上升至胸前膻中穴处向前拱出,距离胸前约一尺许,类于拱手势(图1-2-2)。
图1-2-2 拱手势
4.两手摊开,伸直缓缓回于腰际,掌心向上(图1-2-3)。此动作过程中吸气。
图1-2-3 两手摊开回于腰际
5.开筋法 两手掌缓缓向上升至腋前,向前伸出;在两臂伸至与肩相平时,以中指为轴向外转掌,使手心向下(图1-2-4)。
图1-2-4 两手升至腋前伸出与肩相平
6.易筋法 手指伸直,在十指伸直的基础上手指尽力向外张开,直至出现十指发抖,持续时间约3~5秒(图1-2-5)。此动作过程中呼气。
图1-2-5 手指尽力向外张开
7.绵指法 腕部背屈,前臂先向内绞至极限(图1-2-6),然后两手指向外划一弧形圆圈动作(图1-2-7);至两掌心向上时逐渐弯曲手指,呈紧握拳状保持3秒(图1-2-8);此动作过程中吸气。
图1-2-6 腕部背屈前臂内绞
图1-2-7 手指向外划一弧形圆圈
图1-2-8 手指逐渐弯曲成紧握拳状
8.收势 两肘屈曲,两手收回至腰际;挺胸,两肩胛骨、两肘向内夹紧2~3秒(图1-2-9)。然后放松手指,并张开成掌,掌心向上,此动作过程中呼气。
图1-2-9 双拳回至腰际
9.正位动作(图1-2-10~图1-2-15)。
图1-2-10 正位动作(一)
图1-2-11 正位动作(二)
图1-2-12 正位动作(三)
图1-2-13 正位动作(四)
图1-2-14 正位动作(五)
图1-2-15 正位动作(六)
二、动作要领
1.开筋、易筋过程中,两手臂前伸应与肩相平,十指必须尽力张开且紧绷。
2.绵指过程,向内向外绞转至最大角度。
三、注意事项
整个过程讲究上肢肌肉松紧结合,应注意不可一味使肌肉紧张而忽略放松手指。
四、功法原理及养生机制
1.中医理论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后缘,绕行肩胛部,内行线从缺盆进入,下行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行线从缺盆至目外眦、耳,分支从面颊抵鼻,止于目内眦(图1-2-16);天宗穴位于人体的肩胛部,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图1-2-17)。
图1-2-16 手太阳小肠经
图1-2-17 天宗穴
本功法运动可充分开发手太阳小肠经,尤以锻炼该经的天宗穴为主。经过此功法训练可有效改善肩胛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2.功能解剖及运动力学
本功法主要运动肌肉为前锯肌、肱三头肌、肘肌、骨间背侧肌、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前方肌、旋前圆肌、旋后肌等(图1-2-18)。
图1-2-18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旋后肌
(1)前锯肌近端固定(肋骨固定),使肩胛骨前伸、向上回旋,使上臂举起至与肩平行(图1-2-19)。
图1-2-19 前锯肌
(2)肱三头肌近端固定(长头固定),长头、外侧头、内侧头收缩,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上臂在肩关节处伸;肘肌收缩,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两者共同协作使手臂伸直(图1-2-20)。
图1-2-20 肱三头肌
(3)骨间背侧肌及小指展肌同时收缩,使手指向中指分开,即“挣”开(图1-2-21)。
图1-2-21 骨间背侧肌
(4)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该组肌群近端固定(肱骨端固定),三者收缩,使手掌向桡腕关节背侧伸(图1-2-22)。
图1-2-22 尺侧腕伸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
(5)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近端固定(肱骨端固定),肌肉发力收缩,使前臂旋前(内);旋后肌亦以近端固定(肱骨端固定),收缩肌肉,使前臂旋后(外)。三者功能相辅,可完成本功法绵指动作(图1-2-23)。
图1-2-23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旋后肌三者功能相辅完成本功绵指动作
锻炼此功法,可运动上臂、前臂及手掌肌肉,通过对这些肌肉的锻炼,可有效缓解肩背胀痛、手臂酸痛、麻木等颈椎病、肩周炎引起的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