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课后习题详解
1.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第二语言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课程设计”、“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语言培训”、“总体设计”等词汇与其密切相关。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指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订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它涉及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对语言学习的性质、目的、过程、评估、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等问题作出一般的规定和描述。
(2)“大纲制定”
“大纲制定”指对语言教学大纲的一种设计,它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规定和描述。其主要任务集中在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级上。“大纲制定”的具体成果就是“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重点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细化处理。
(3)“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育机构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制定的重要文件之一,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决定着教育和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结构。
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总体安排、教学要求和相关说明等,是涉及学习者知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培养方案。
(4)“语言培训”
①“语言培训”的内涵
“语言培训”是为学习者培训与职业工作有关或获得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主要的、典型的类型。
②“语言培训”的内容
a.需求分析,要找出真正的社会需求和工作需求并使培训与之一致;
b.受训者的自然特性和职业特点分析,确定和选择学习者;
c.确定培养目标或培训目标;
d.进行大纲设计,对教学内容、教学材料以及内容的评估办法进行选择;
e.选择教学途径,包括学习科目、方式、学习时间和过程安排;
f.确定教育策略,包括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g.测试教学和课程的有效性;
h.反馈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培训方案。
(5)“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指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为全部教学活动设计或选择一种最佳教学方案。它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有关教学设计的概念。
2.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根据总体设计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总体设计主要由教学类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途径以及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几方面组成。进行教学总体设计时,一般按照下列程序和方法进行:
(1)分析该教育项目的教学性质
根据该教育项目所体现出的教学主要特点明确教学类型。如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一般进修教学和速成强化教学、专项语言技能培训和与语言有关的职业培训等。
(2)从自然特征和学习目的两个方面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决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并确定和选择该项设计所适合的学习者。
(3)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者最终所要达到的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范围、技能和能力的等级水平。
(4)从语言要素、语用规则、相应的文化知识、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等五个方面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为制定各项教学内容的大纲提供依据。
(5)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对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确定教学原则,选择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内容的处理方式、技能训练的处理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中各构成要素的处理方式。
(6)要明确如何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等贯彻到教学过程中,规定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的具体途径。包括教学时间和课时计划、教学阶段划分和设计课程。
(7)要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3.第二语言教学大纲制定的主要类型有几种?
答: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根据大纲对教学内容描述的侧重点的不同,把教学大纲分为结果式大纲和过程式大纲。
(1)结果式大纲
结果式大纲是对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的归纳,重点是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所应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侧重语言教学的最终结果。结果式大纲分为组合型大纲和分解型大纲两种。
①组合型大纲
组合型大纲是把语言内容由易到难分成不同的组成部分,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语言内容体系。在教学中,大纲内容要分阶段教给学生,使教学呈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直到语言的整个内容被完全掌握,传统的语法大纲就属于这个类型。
②分解型大纲
分解型大纲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向学习者提供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由难度不同的语言要素组成,语言形式被分解在不同的教学材料中,不按照语法系统排列内容。
(2)过程式大纲
过程式大纲是对学习的任务和教学的程序的描述,重点在语言学习和语言活动本身,侧重语言教学的过程。过程式大纲分为任务型大纲和程序型大纲两种。任务型大纲侧重从学习的角度为大纲选择任务活动,程序型大纲侧重从教学的角度为大纲选择任务活动。
4.《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特点和内容是什么?
答:(1)《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特点
①规定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等级和统一的教学水平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是对学习者学习和使用汉语所要达到的水平和能力的界定和描述,是科学划分出来的教学等级和每一等级应该达到的教学标准与水平。因此,规定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学等级和统一的教学水平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本质特征。
②注重个体差异性
根据学习者个性特征、学习时间和学习结果的不同,其达成的汉语水平和汉语能力自然不同,相应的教学要求也不一样,据此可以把汉语水平分为不同的等级。《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是三等五级:即初等水平、中等水平、高等水平;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四级标准、五级标准;初等水平含一级和二级标准,中等水平含三级标准,高等水平含四级和五级标准。
③实用性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对各水平等级的语言内容作出的明确规定与汉语词汇大纲、汉字大纲、汉语语法大纲基本上是对应的,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可操作性;它注重了与对外汉语教学年级的对应关系,可以直接对学生的专业前、进入专业、专业内的汉语学习提供水平等级的参考;它与汉语水平考试有完整的对应关系,使得教学和教学测评紧密连接,可以较好地监控和反馈我们的教学效果。
(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内容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主要内容由三方面组成,即话题内容、语言范围和言语能力。
①“话题内容”
“话题内容”主要描述和规定话题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如日常生活、学习、社交、工作、新闻、职业活动等,分为“最基本”、“基本”、“一般性”和“较高”等层次;
②“语言范围”
“语言范围”主要描述和规定语言知识和语言要素的范围和内容,如语音、汉字、词汇、语法项目等,并分别进行了量化要求,包括字、词、语法项目的等级和数量等;
③“言语能力”
“言语能力”主要是描述和规定在汉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分为“初步的”、“基本的”、“一般性的”、“较高的”等层次要求和对汉语使用的规范性、多样性、得体性的要求,以及对所学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义含义的要求等。
5.《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 《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是对汉语语法项目和语法点进行选择和排列,并为这些语法项目和语法点划分等级,形成系列的大纲。《语法大纲》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相互对应,是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及课程测试的语法依据。《汉语水平语法等级大纲》具有以下特点:
(1)突出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不是详细介绍语法理论和语法知识;
(2)重视对语言结构形式的描写,同时又注重结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
(3)对语法规则的说明简明、通俗、具体、实用;
(4)从典型的语言材料出发选取和确定语法项目和语法点;
(5)根据外国人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学习需求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需求,对理论语法的内容和结构作相应的简繁处理,选取和确定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语法项目和语法点;
(6)不要求进行详尽的语言分析,而是要求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语言实践活动。
6.《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选词原则有哪些?
答:《词汇与汉字大纲》在筛选词汇时,依据了以下几项具体的原则:
(1)常用性原则,即根据词频统计分析结果选取高频词;
(2)均匀性原则,即根据对词汇在不同语料篇数分布情况的词频统计分析结果,选择使用度较广、使用度较高、分布较均匀的词;
(3)科学性原则,即从汉语本身的特点出发,采取语义与语用兼顾,侧重语境中的语法功能的词汇切分方法;
(4)规范性原则,即立足于在全国范围内并能在国际上通用,慎重对待方言词、儿化词、轻声词和拼音词的连写分写等问题,注意词的规范化;
(5)实用性原则,即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采用传统的划分词类的方法,同时选进一部分常用的大于词的短语、结构以及成语与习用语等;
(6)联想性原则,通过群体性专家的主题联想、类聚联想、异向联想、同构联想、异构联想、纵向联想等形式添加调整所收入的词汇;
(7)包容性(节省性)原则,即采取等义词包容、缩写词包容、前后缀和类词缀单独统计等方式处理词表和选词;
(8)序列性(等级性)原则,即对词汇进行适当的分级。
7.对外汉语教学有哪些教学类型?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答:根据教学性质和教学总体特点的不同,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们把对外汉语教学大致分为专业教育、进修教学、短期教学、速成教学四种基本类型。
(1)汉语言专业教育的特点
汉语言专业教育是为了使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汉语能力和专业素质而设立的教学类型。
①兼有专业教育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双重特点;
②有固定的修业年限和修业要求;
③它不单纯指语言教学,还涉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教学,教学具有专业性和全面性特点;
(2)汉语进修教学的特点
汉语进修教学是为了使学生的综合汉语水平有相应的提高而设立的教学类型。
①具有相对较长的教学期限;
②教学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
(3)汉语短期教学的特点
汉语短期教学是是为了使学生在汉语特定领域或专项技能上强化提高而设立的教学类型。
①教限相对较短;
②具有强化、速成的特点。
(4)汉语速成教学的特点
汉语速成教学是一种既定目标的高效率教学;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实施教学最优化和特殊的教学管理手段,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尽可能缩短。
8.教学模式的含义和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答:(1)教学模式的含义
教学模式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国外学术界较有影响的观点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乔伊斯等,2002)。国内学者一般把教学模式理解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黄甫全、王本陆,l998)。
(2)教学模式的要素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下列五个基本要素:
①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即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是反映教学模式内在特征的一个因素。
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在学习者身上产生的效果的预先估计和设定,这是教学模式构成的一个核心因素,对其他因素有制约作用。
③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指教学活动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做法等。任何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与之对应的教学活动的基本阶段及其逻辑顺序。教学模式中的操作程序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④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
实现条件指促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手段、时间、空间等的最优化方案。
⑤评价
评价指评价的方法、标准等。每种教学模式一般都有适合自己特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9.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答: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它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要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技能训练练为重点,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因为学习语言不是学一种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同样,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也必须要反映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要体现不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外汉语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其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含义:
(1)课程即学习过程,即语言的内化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是学习者学习和习得汉语的主要途径。与母语习得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课堂学习这一形式来实现的,课程本身应当反映这一过程并且能够部分地实现这一过程。课程是学习者发现汉语规律、寻求汉语规律、并对原有语言规则系统进行重组和内化的保证。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应该有侧重地指向任务活动。言语技能的获得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只有通过大量、反复的技能训练,学习者才能学会第二语言。语言教学的课程本身应当就是一系列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组合。教学活动包括语言操练活动、技能训练活动、模拟交际活动、语言实践活动等等。
(3)课程即教学科目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应当反映语言学习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其教学科目以细化和分解本学科内容为主,如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知识等,或独立成为科目,或结合组成科目。同时相关的人文知识和国情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内容也可以作为教学科目列为课程。这些教学科目主要以讲授为主。
(4)课程即文化意识的再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包括文化对比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含义。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和文化意识已经基本形成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一差异给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造成的文化不适应症,都需要我们在课程中予以重视和解决,虽然解决的办法有时是隐性的。实际上,第二语言教学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文化内容的教学,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另一个角度讲其前提就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责无旁贷。
10.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研究有哪些特点?
答:对各类各门课程的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最广泛的课题之一。许多学者的研究涉及综合课、专项技能课和其他各类课程,并深入到对各教学阶段的课程特点和一些实验课程的研究。这些研究对课程的任务或目标、课程的内容特点、课程的实施以及课程的评价都作了比较全面细致的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研究的特点主要包括:
(1)综合课的技能培养取向
综合课也称为精读课。现代综合课则具有明显的技能培养倾向。综合性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也体现在技能训练方式上。传授语言知识和规则可以看作综合课的首要任务或基础性任务,但它的核心任务还是语言技能的训练,是以听说技能为重点,包括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
(2)专项技能课的微化训练倾向
技能就是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随着对言语技能的深入研究,技能的细化分解成为可能,专项技能课越来越倾向于针对各项能力的微技能训练。微技能训练就是把各项言语技能划分为更小的微技能,通过对其中一些主要微技能项目的逐一训练和对相关微技能项目的组合训练,促进该项技能的整体提高。
(3)各类课程的口语交际能力中心化倾向
口语交际能力中心化倾向是指各类课程大多以口语交际能力为出发点或落脚点。对外汉语教学虽然突破了单一课型的局限,实行分技能设课,而且课程门类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求也在不断丰富,但各类课程大多将课程目标具体地指向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些课程或以口语交际能力为教学重点,或采用口语与其他知识和技能结合教学的方式,各项练习也大多集中于或最终落实到口语练习上。
(4)课程的活动化倾向
课程的活动化倾向体现在课程内容的活动取向、课程教学的活动化方式以及活动性课程的设置等方面。语言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课程除了要向学生呈现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参加语言活动,通过一系列有意义、有计划的活动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和实际交际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特别注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以致用、学用平衡,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5)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倾向
课程不仅体现为具体的教材,而且深受教材水平的制约,课程与教材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学者研究课程是通过研究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而进行的,许多教学形式的课程设置也重点以教材的教学效果和教材的适用程度来考虑,而且教学设计人员、教育者和学习者对教材的关注也远远超过对课程本身的关注,不少新设课程和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包括听说课、视听说课、实况听力课等等,都是通过教材的确立而普及推广的。
(6)课程的规范化倾向
课程的规范化倾向是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的一个特殊研究成果,也是对各类课程研究成果的一个全面性总结。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中进一步探讨。
11.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规范指什么?
答: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对课程性质及课程特点的规范。主要是为课程定性、定位,阐述课程的一些基本的或主要的特点。
(2)对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的规范。主要是规定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具体任务,明确课程在知识、技能、能力等各个项目上的具体目标和教学要求。
(3)对课程内容的规范。主要是从语言要素、语用规则、技能、话题、知识等不同角度确定教学内容,并明确教学的重点。
(4)对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规范。主要是对课程教学的基本的或主要的环节提出具体的建议,并对每个环节的教学提出具有典型意义和广泛适应性的方法。
(5)对测试进行规范。主要是对测试原则、测试方式和成绩评定方式进行规范。课程规范一般还针对该课程的某个或某些具体教学单元提供参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