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禁锢
当古代世界的帷幕最后一次落下时,有一个人登上舞台,他本该有更好的命运,却过早地死去,并背上“叛教者”恶名。
他就是尤里安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侄子,生于331年。
尤里安(331-363),罗马帝国皇帝(361-363)。罗马帝国最后一位多神信仰的皇帝,因他恢复了罗马的传统宗教并宣布与基督教决裂,遭到基督教会怨恨,被称为“叛教者”。他热爱学问,有“哲学家”的称号。363年,他率军远征波斯,被箭射中身亡。临终前发表遗言:“政府的目的是使人民得到幸福;我的行为都能遵从审慎、公正和稳健的规范,把一切事物都委之于天命。我的建议是要以和平为目标,长久以来和平与全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但是当国家在紧急关头召唤我拿起武器,我就会献身危险的战争……现在我用崇敬的言行向不朽的神明献上我感恩的心……让我在荣誉的事业和灿烂的生涯中告别这个世界。”
337年,君士坦丁死了,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帝位不择手段。为了消灭可能造成威胁的人,他们处死了几乎所有亲属,尤里安的父亲就在其中。尤里安在6岁就成了孤儿。
等他长大些,为安全起见,他被送到小亚细亚腹地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枯躁的生活让他有了更多学习的时间。他在尼科美底亚学习文学和科学,还去了雅典求学。这些知识开始让他摆脱从小接受的基督教的影响。
尼科美底亚,位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一座古城,在当今土耳其境内,临博斯普鲁斯海峡。戴克里先将它定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但不久又被拜占庭取代。
与此同时,他的党兄君士坦提乌斯,君士坦丁大帝剩下的唯一一个儿子,想起了尤里安是除他以外这个皇室最后的成员。他把尤里安请来,并把自己的妹妹海伦娜嫁给了他。随后命他去保卫高卢。
357年,尤里安击溃了阿勒曼尼人的军队,还把默兹河与莱茵河之间的全部区域都纳入了他自己的省份。他移居到了巴黎。尤里安的胜利引起了皇帝的嫉妒和疑心。
尤里安在士兵中间深得人心。当皇帝要召回他时,其实是回去受死,士兵们闯入了宫殿,拥戴他做皇帝,尤里安明智地接受了。
尤里安火速回到首都,但在此之前,他的堂兄君士坦提乌斯已经死了。
一个异教徒就以这种方式再一次成为西方世界的统治者。
尤里安试图恢复那些逝去的东西,如重建雅典卫城,还原学园树林,重建已经被人摒弃的古代科学。他努力重新点燃研究精神的火花,而这被僧侣们认为会导致不信教和地狱之火。来自各方的反对让他几乎崩溃。但他仍然坚持开明原则。僧侣们试图激怒他,让他发动迫害,而他一再告诫官员们“不要有牺牲者”。
雅典卫城,卫城意指顶端城市,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面积约4千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580年。卫城中最早的建筑是雅典娜神庙和其他宗教建筑,集古希腊建筑与雕刻艺术之大成。雅典卫城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363年,一支仁慈的波斯箭结束了他奇特的一生。
尤里安死后,基督教的主教们终于把自己当成罗马帝国的真正统治者了。他们马上动手摧毁了欧洲、亚洲和非洲每个角落里的反对势力。狄奥多西时期的法律则规定,所有臣民不仅要接受基督教教义,而且只能以天主教教会规定的形式接受。此后,仍然接受“错误观点”和“异端邪说”的人,不是被流放就是被处死。
从此以后,古代世界迅速消亡。在意大利、高卢、西班牙和英格兰,几乎没有保留下来一座异教的庙宇。希腊的哲学家们被驱逐出境,雅典大学被关闭……
到5世纪的上半叶,克里索斯托穆斯大主教可以毫不夸张地宣布,古代作家和哲学家的书籍都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西塞罗、苏格拉底和荷马,都躺在楼顶和天花板上被人遗忘了。
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罗马共和国著名演说家和政治家,被誉为“拉丁语雄辩家”、散文家,也被认为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古代先驱。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因坚持共和制而被政敌杀害。他的名言有“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信念”。
基督教教会虽然战胜了它的异教敌人,却受到许多严重问题的困扰,比如来自他们内部对教义问题的争论。教会觉得有必要在有关信仰的某些问题上达成统一,于是召开了那些著名的“全基督教大会”,或者叫“全体会议”。它们从公元4世纪的中叶就不定期召开,会上决定什么教义是正确的,什么教义包含着异端的萌芽。后来的会议都是在罗马或教皇指定的城市举行,并且由教皇主持会议。如果决议没有教皇或其代表的批准,是没有约束力的。
宽容和不宽容的斗争仍在继续,有些人认为宽容是人类最伟大的美德,有些人则谴责它只是道德软弱的表现。必须承认,教会的支持者在解释对异端分子施加可怕的刑罚时,说得相当动听:
一个教会……就像是一个村庄、一个部落或一个要塞。它必须要有一个司令官,有一套确切的法律和规章,所有的成员都要遵守。所以,凡是宣誓忠于教会的人也就默认了要尊重司令官,也要服从法律。如果他们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就必须承担自己的决定带来的后果,从教会里出去。
在今天,如果有一个教士觉得他不再能相信浸信会信仰的条文,他可以改信循善道宗,或者成为天主教徒、犹太教徒,甚至印度教徒或者伊斯兰教徒。只要他愿意,没有人可以向他说“不”。
浸信会,又称浸礼会,基督新教主要宗派之一。17世纪上半叶产生于英国以及在荷兰的英国流亡者中。他们反对给儿童行洗礼,主张教徒成年后方可受洗,且受洗者须全身浸入水中,称为“浸礼”,故得名。
而5世纪的世界可不是这么简单。罗马主教的影响无所不在,除非冒着生命危险经过漫长而艰苦的航程到波斯或者印度去。
最后,如果一个人真诚地认为自己对基督思想的理解是正确的,而且要使教会信服自己对教义进行小小的修正只是时间问题,他又为什么应该放弃信仰所挚爱的东西的权利呢?
异教徒(房龙)
这就是整个问题的要害。
早期的基督徒,无论是信徒还是异端,都是与具有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的观念打交道。
一群数学家对X的绝对值不能达成一致,不能因此就把对方送上绞刑架。这跟神学家们试图通过宗教会议给无法定义的东西定义,把上帝的本质转化为一个公式一样荒唐。
但是,自以为是以及不宽容的精神彻底地控制了全世界。直到最近,那些在“我们无法知道谁对谁错”的基础之上宣扬宽容的人,仍然要冒着生命危险。
柏拉图在雅典卫城下面传授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