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小儿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小儿推拿诊疗中对小儿疾病的诊查,与临床其他各科一样,也是遵循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使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来收集病情,辨证分析以做出正确的诊断。但由于较小乳婴儿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病痛,较大的患儿也不能全面、准确地诉说自己的病症,而家长的代诉又往往是间接的、片面的,加上就诊时小儿啼哭吵闹,影响气息脉象,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因此,历代医家认为,在四诊合参过程中,“望”居其首,并且用之于儿科尤为重要。故在临床上诊查患儿时,要以望诊为主,结合其他三诊的情况,对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
望面色
主要指望面部气色。中国人的常色为色微黄,透红润,显光泽。常用的面部望诊方法是五色主病,又称五色诊,即按青、赤、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表现来诊察疾病。古人又从长期实践观察中定出五色分属五脏:面青为肝色、赤为心色、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
1.面色青
主寒证、惊风、痛证、血瘀证。惊风常见眉间、鼻梁淡青,唇周、爪甲青紫。色青常伴表情愁苦、皱眉甚或啼哭不宁,为腹中寒凝的痛证。血瘀证色青见口唇青紫、呼吸急促,乃心阳不振,血脉瘀阻,常提示心肺系统疾病。如小儿面呈青色,病情一般较重,应多加注意。
2.面色赤
多为热证,又有实热、虚热之分。若有面红目赤、恶寒发热、咽痛、脉浮等表现,为外感风热;若午后颧红潮热,口唇红赤为阴虚内热;若两颧潮红如妆,面白肢厥,冷汗淋漓为虚阳上越,是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新生儿面色红嫩,或小儿面色白里透红,为正常肤色。
3.面色黄
多为脾虚证或有湿浊,可见于疳积、黄疸、虫证等证。若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为脾运功能失职,常见疳证;面黄无华,脐周阵痛,夜间磨牙多为肠道虫证;面黄浮肿,是脾虚湿滞;黄疸属湿证,面目色黄而鲜明,为湿热内蕴之阳黄;面目黄而晦暗,为寒湿阻滞之阴黄。初生儿出现的黄疸为胎黄,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有因过食胡萝卜、南瓜、西红柿等食物或某些药物而面黄者,当另作判断。
4.面色白
多为虚证、寒证。若外感表证面白,常为外感风寒;面白少华,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多为营血亏虚,常见于小儿贫血;阵阵面白,啼哭不宁,常为中寒腹痛;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常见于阴水;面色惨白,四肢厥冷,出冷汗,多为滑泄吐利,阳气暴脱,可见于脱证。
5.面色黑
主寒证、痛证、瘀证,或内有水湿停饮。若面色青黑,四肢手足厥冷多为阴寒内盛证;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者,可为药物或食物中毒;面唇黧黑,多是心阳久衰;阳气不能推动血液所致瘀血内停,血脉瘀滞,常伴唇指紫黑。面黑浅淡虚浮,常是肾阳亏虚,水饮内停。面色青黑晦暗,为肾气衰竭之证,不论新病旧病,皆属危重。若小儿肤色红黑润泽,身体强健,为先天肾气充足之象。
望形体
形体望诊,包括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筋骨、指甲等。从小儿形体的壮弱,可以测知五脏气血的盛衰,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凡小儿身高正常,胖瘦适中,皮肤柔润,肌肉壮实,筋骨强健,身材匀称,毛发发黑有光泽,是先天禀赋充足、发育良好、健康的外形表现。
1.若形体瘦小,肌肉瘠薄,筋骨不坚,毛发稀疏、色黄,是营养不良的表现,常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养护失宜。
2.头大囟开,颈不能举,眼珠下垂,常为肾虚水积之解颅;囟门迟闭常见于佝偻病;前囟及眼眶凹陷者常见于腹泻导致的脱水。
3.面浮肢肿,按之凹陷,是为水湿潴留。
4.皮肤松弛,肌肉不实,是为脾胃气虚;肌肤干瘦,肤色苍黄,是为气血两虚。
5.四肢枯细,肚腹膨大,形体羸瘦,额头青筋显现,多为疳证,脾虚夹积。
6.指甲变脆,色苍白,为营血亏虚;指甲色紫,为心阳不振,气滞血瘀。
望舌
舌为心之苗,但五脏皆与舌有关,一般来讲,舌体的前部属心肺,舌体的中部属脾胃,舌体的根部属肾,舌体的两侧属肝胆,舌象的望诊主要包括舌质和舌苔两部分。正常健康小儿的舌象为舌体淡红而润,不胖不瘦,活动自如,舌苔薄白。当小儿患有积滞时,乳积舌苔白厚,舌质淡红。食积初起舌苔为垢腻,舌质淡红,食积日久,滞热内生,舌苔可为黄垢腻,舌质红。如积滞延误失治,转为疳积时,舌苔与舌质可随着病情的轻重不一而变化,可出现舌苔黄,舌体颜色或为紫青;或舌苔少或无苔,或舌体颜色可为鲜红少津;或舌苔白厚腻或剥脱苔,或舌体颜色为嫩红;或舌苔白或少苔,舌体颜色发红少津;或舌苔褐色,舌体颜色为暗红。
察指纹
由于3岁以下的小儿,取寸口脉不仅短小,而且小儿不易合作,故以望指纹代替寸口脉的切诊方法即指纹诊法。指纹诊法是指诊察小儿食指桡侧脉络的一种诊察方法。指纹分为风、气、命三关,又称指纹三关。食指自虎口向指端,近虎口处的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临床诊察指纹要在自然光下,将小儿抱于光亮处,术者用左手食指、拇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从命关向风关轻轻按推几次,使指纹显露。正常的小儿指纹应是淡紫隐现,显露于风关以上。小儿指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脏腑、气血、经络的变化,主要观察指纹的浮沉、指纹的颜色、指纹的部位及轻推后指纹的显示速度。根据小儿指纹的这些变化特点可以诊断疾病。当小儿患有虚寒证时,指纹表现为颜色淡红。当小儿患有热病、实证时,指纹颜色及形态表现为紫滞。
听声音
闻啼哭声,啼哭是婴儿的语言,是新生儿表达要求的方法,是一种本能。若初生不啼,则气逆不能通畅,便属病态,需紧急抢救。正常健康小儿的哭声,应以哭声响亮,节奏感强,同时伴有眼泪为正常的表现。婴幼儿有各种不适时,也常以啼哭表示,如衣着过暖、口渴、饥饿或过饱、要睡觉、尿布潮湿等,不适引起的啼哭常哭闹不止,但解除了原因后小儿的啼哭就会停止。
1.若小儿由于饮食不节、乳食无度而患有积滞,这时小儿就会出现明显的烦躁不安,啼哭不止,哭声气粗高亢。
2.吮乳进食时啼哭拒进,注意是否有口腔溃破、口腔炎、喉头水肿等。
3.心肝经有热可表现为白天如常,夜间啼哭不安,边哭边闹,睡卧不宁,为小儿夜啼。
4.脾系疾病的孩子哭声可表现为细声绵绵,哭声无力,啼哭声嘶哑伴呼吸不利,谨防咽喉急症。
嗅气味
患儿的呼吸气息,以及排泄物如鼻涕、大小便等所发出的异常气味,对诊断某些疾病,有很大帮助。正常小儿口中无臭气。
1.口气臭秽,多属脾胃积热,或肺胃之热上蒸;口气酸腐,多属饮食内停;口气腥臭,有血腥味,常见于齿衄,牙龈出血;口气臭腐,牙龈溃烂肿胀,为肺热肉腐,常见于牙疳。
2.鼻流浊涕,有腥臭的,为鼻渊;无腥臭的,为外感风寒。
3.大便臭秽为大肠湿热积滞;大便酸臭为伤食积滞;便稀无臭,下利清谷为虚寒泄泻,常提示脾肾两虚。
4.小便臊臭、短赤多为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清长、无臭多为脾肾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