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仓储业蓝皮书(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18年城乡配送发展现状及2019年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时期,物流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居民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需求更加多元;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城乡融合,提高城市和农村间物流基础设施衔接和配套水平;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普及应用,有利于高效整合物流资源……种种机遇,为城乡配送服务体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一、2018年城乡配送发展特点

(一)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为城乡配送发展拓展了空间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0987亿元,比2017年增长9.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5637亿元,比上年增长8.8%。另据相关机构统计,2018年,我国城市配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2万亿元,是快递行业的2~3倍。同城货运司机1500万人,是出租车司机的7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同城货运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8000亿元增至2018年的1.2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1%。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五年同城货运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增速有所回落。预计到2021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54万亿元,增长10.1%,且乡村消费增速连续七年超过城镇消费增速。电商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和消费的重要引擎。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22亿人,占整体网民的26.7%,较2017年增长6.2%;全国淘宝村数量达3202个,淘宝村网店年销售额超过2200亿元,在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占比超过10%,活跃网店数超过66万个。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以及农村电商的发展为当前的农村物流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需求。

消费持续增长,将带动消费品配送的增长。城乡配送面向城市和农村,满足商贸流通、居民生活与工农业生产服务需求,其市场需求规模持续扩大。

(二)国家多部门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城乡配送专项行动全面实施

商务部等部门分别于4月、11月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城乡高效配送重点工程的通知》《城乡配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城市和企业推进城乡高效配送发展的重点工程与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各地商务部门与相关企业开展试点、促进城乡配送专项行动计划取得实效。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于6月联合发布《关于公布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的通知》,明确天津、石家庄、苏州等22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积极开展绿色货运示范工作。公安部于10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的通知》,提出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改善城市配送车辆停靠条件等措施,破解城市配送“通行难、停靠难、装卸难”问题。

多部门政策的落地实施,为城乡配送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城乡物流网络节点、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实践,城乡配送模式创新发展

1.货运市场、物流园区创新“落地配”模式

目前各类货运市场的长途干线运输在集结货源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是落地后到达城市周边的货物缺乏集中统一的配送,主要还是收货人自提或各自独立的送货方式。2018年以来,重庆双福农贸城、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润丰物流园等货运市场,积极协调市场内外相关企业创新“落地配”模式:一是根据上下游客户需求,自主开展“落地配”业务;二是协调开展“园区自配+专业配送+客户自提”的“落地配”模式;三是发展“专业配送 +客户自提”的“落地配”模式等。

2.连锁企业创新统一配送模式

2018年以来,九州通医药集团、山东齐畅冷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连锁企业,协调整合供应商资源,发展服务于连锁门店与社会非连锁门店的专业化、网络化、全流程的统一配送,并为供应商提供统仓共配一体化服务;中小型连锁企业与供应链企业、大型经销商、综合物流企业合作,创新供应链管理方式,接受社会化的统一配送。

3.创新非连锁门店共同配送模式

各类批发、经销企业整合各类供应商库存,或与供应链平台企业合作,叠加货源、共享仓配设施,逐步实行对百货店、专卖店、精品店的共同配送。合肥新桥物流有限公司通过将城市分区,以主线路、次线路、支线路相结合,配送中心及末端配送点相结合的方式,为连锁超市、大卖场、中小型商场、食品店、小百货店、便利店等提供食品、百货统配服务。

4.创新发展城乡往返配送模式

由城市到农村的货物主要是各类消费品,有到实体店的,农民网购也越来越多。邮政部门正在牵头整合两个渠道的货物资源,以电商网购包裹为基础,叠加实体零售门店货源,开展往返配送,徐州市睢宁县旭旺超市有限公司等,依托“万村千乡”工程形成的农村日用品或农资配送中心牵头整合相关资源,以门店配送为基础叠加网购商品配送;以交通客运班车现有运力和交通网络为基础,转型扩展、叠加整合相关资源,开展定时、定点、定路线的往返配送;杭州城乡通商务有限公司以党报党刊发行渠道为基础,改制转型、整合相关资源,开展往返配送;烟台顺泰植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供销社的农资配送中心牵头,转型扩展整合相关资源,开展往返配送。

5.即时配送提升消费者极速物流体验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即时物流行业用户快速增长,超过3.6亿人,同比增长24%;2018年订单量超过120亿件,同比增长34.83%。企业纷纷抢占即时配送市场,使“分钟级配送”服务覆盖更多地区,更多消费者享受到“楼上下单、楼下发货”的极速物流体验。菜鸟网络接入400家门店作为前置仓,将“门店发货”模式扩展至全国30多个城市;饿了么拓展蜂鸟即时配送智能调度系统“方舟”至2000个市县;苏宁易购发布即时配送解决方案“苏宁秒达”,为社区居民提供30分钟到达甚至更快的配送服务。即时配送的迅猛发展引来传统快递企业、电商物流企业、城市配送企业的加入。2018年,顺丰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5个城市上线同城急送业务,承诺平均1小时送达;圆通速递以产品“计时达”切入即时配送领域,目前已实现华东、华北、华南、华中、西南、西北6大经济板块核心城市全覆盖;韵达速递、中通快递也分别开通“云递配”“City Express”服务,加快即时配送服务领域的布局。京东在其物流基础设施体系上全面推进“京东服务+”创新,对接前置仓把物流配送做到极致,推出的“京瞬达”服务将3~5公里配送范围内履约时间缩到最短,实现“所见即所得”。

(四)创新理念与技术应用,推动城乡配送标准化、共享化、绿色化发展

1.末端设施持续智能化、共享化

随着商务部等部门联合推进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各地政府都在尝试建立快递末端网点通用规范、快递设施专项规划等,明确本地建设专业的物流园区、分拨中心、网点、末端设施、末端服务站等。同时积极推动智能快递柜、合作共建末端门店、商务楼宇管家式配送等各种末端配送服务模式试点,提供全天候包裹快件的收寄服务。上海、南京等城市要求新建小区必须有智能快递箱等才可接受验收;邮政部门正在考虑将“信报箱”调整为“信包箱”;顺丰已在研发立体智能快递柜,可以适用不同大小的快递件使用,减少占地面积,实现包括人面识别等多种方式的智能取送。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快递企业设立智能快件箱25万组,箱递率达到8.4%;预计到2020年,我国快递柜市场规模将近300亿元。

2.绿色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企业把绿色理念应用到城乡配送活动中,减量化、可循环利用和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已经成为品牌企业的自觉行为。苏宁以3R理念(Reduce减少、Reuse重复利用、Recycle再循环)在2017年“4.18”期间推出第一代共享快递盒,首批在全国8个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武汉、成都进行推广。2017年“双十一”期间,使用城市增加到13个,2018年共享快递盒2.0版本在全国整体投放20多万个。顺丰通过多年的研发投入,用于同城末端循环的配送箱丰BOX已经在2 B端使用,每使用100个丰BOX,可减少使用5000个纸箱、154卷胶纸、300卷气泡膜,且可降低50%破损、提高50%的操作效率。

3.标准化提高城乡配送效率

物流标准化对于加快商品配送速度、提高配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其中,托盘(周转箱、周转筐)循环共用模式是配送标准化的重要基础。货物通过带板运输在上下游之间流动,使用叉车不倒托装卸提高装卸效率,节约装卸成本。其优化效应主要体现在:一是装卸效率的提高,带来了车辆利用率、周转率的提高;二是装卸效率的提高有助于越库作业模式的推广,从而带来仓库利用率、周转率的提高。

二、2018年城乡配送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配送车辆进城下乡通行难,城乡配送能力不足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城市配送能力不足、配送体系不完善,特别是配送货车“进城难、停靠难、通行难”问题比较突出,已成为制约城乡高效配送发展的首要的、关键性难题。许多城市对货运车辆进行限制,如通过发放通行证控制进城货车的车型、数量及停车区域,配送车辆在市区部分地段,甚至整个市区无法开展正常配送业务。城市配送通行路径设置不合理,配送车辆不能高效地将货物运送到位;农村道路条件较差,多数地区采取设置限高杆等措施限制大型货运车辆通行,末端配送企业对城市中心区及农村地区进行配送时,货运车辆需由大车转换为小型车辆(小型厢式货车、面包车、电动车)才能开展配送业务;一些城市的居住区、商业区、校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缺少末端集中收投场所,存在进门难、停车难、投件难等“最后一公里”难题,大幅降低运输效率,增加物流成本。

(二)市场主体间利益架构重塑难,配送资源共享程度低

城乡配送涉及货运个体、配送企业、商贸企业、专业市场等诸多市场主体,在长期发展中已形成固有的运作习惯及盈利模式,参与城乡配送时缺乏合作意识,理顺各参与方的关系、兼顾各方利益、进行利益架构重塑难度较大。配送资源开放程度较低,社会共用型配送节点较少,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设施利用率低,企业内部配送、多头配送仍占主导地位。多家企业集中协同作业难度较大,如快递企业集中开展末端分拣、配送,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均认为是值得推广的,但快递企业考虑竞争因素,对此持否定的态度。信息共享不充分,企业能力闲置和商户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城乡“最后一公里”共配成本居高不下。

(三)电动三轮车需求与监管、服务与安全难达平衡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零售市场的发展和快递基础设施完善,我国快递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11年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2018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500亿件,达到507.1亿件,比上年增长26.6%。全国快递企业日均快件处理量1.4亿件,最高日处理量达到4.2亿件。数量庞大的快件,其中有近九成是靠快递员们骑着电动三轮车送到用户手中的。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与苏宁易购联合发布的《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显示,快递员上门比例已经达到94.2%。

快递派件量巨大,全国除8个城市对电动三轮车开放外,多数城市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禁行电动三轮车措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公示信息显示,全国快递业对电动三轮车的需求量超过百万辆,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市场需求和监管之间,在市场服务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新能源车的使用难以满足配送作业需求

新能源车一直是国家政策推动的方向之一,但在城乡配送业务活动中,新能源车的续驶里程、载重、充电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城乡配送作业需求。目前国内大多数厂家宣传的续驶里程与实际行驶里程差距较大,载重、路况以及使用空调电子设备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车辆在实际行驶中的里程。而纯电动车售价普遍较高,电池寿命到期后,更换电池的开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新能源车的充电场地、充电时长等问题,也阻碍了新能源车在城乡配送领域的运行。

(五)乡村配送网络基础差,配送成本高

农村地域较为广阔,人口分布较为分散,长期缺乏建设资金支持,配送网络发展缓慢,配送网点特别是村级网点建设亟待加强。对于城乡配送企业来说,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道路条件差,行程长,加之配送规模较小,上下行货量不对称,车辆空载率高,城乡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了企业发展乡村配送业务的积极性。淄博市反映,尽管快递服务点已经实现了对区县的全覆盖,但对在乡镇网点特别是偏远乡镇网点的铺设上,快递企业出于成本考虑,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只有EMS依托邮政支局实现了所有乡镇全覆盖,其他快递企业在偏远乡镇的快递服务还需要转网。

三、2019年城乡配送发展展望

(一)即时配送将继续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2019年即时配送将继续呈现高速发展态势。随着新零售业态的发展,即时配送迅速同新零售的线下门店配送对接,快速向商超宅配、零售末端配送等领域扩张;随着“懒人经济”的发展,即时配送又开始与C2 C业务对接,向代买代送、同城快递领域扩张;随着客户对配送时效要求的提高,即时配送也开始与传统配送系统对接,向同城落地配送领域渗透,推动末端的快递市场变革,2019年,即时配送将不断拓展,成为本地生活的基础服务模式,推动本地生活新生态的重构。

(二)县域物流城乡配送需求稳定并将不断扩大

商务部等多部门制定了关于城乡高效配送的多项政策,并将“建立健全以县域物流配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和村级末端公共服务站点为支撑的农村配送网络,补齐农村物流和农产品物流短板。加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网络衔接,促进城乡双向流通。”作为三大重点工程之一,随着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各地在制定本地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实施方案中,都提出了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相关措施。

随着支农惠农政策逐步落实、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农村市场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加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加快,我国县域物流城乡配送需求稳定并将不断扩大。

(三)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工程将全面推进

2017年以来,商务部等多部门制定了关于城乡高效配送的多项政策,尤其是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城乡高效配送专项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高效集约、协同共享、融合开放、绿色环保的城乡高效配送体系。确定全国城乡高效配送示范城市50个左右、骨干企业100家左右,并提出了具体任务要求和开展重点示范工程的试点示范工作。多部门政策的落地实施,为企业发展城乡配送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完善城乡物流网络节点、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预计2019年全国城乡高效配送各项试点示范工程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全国参与重点工程试点示范工作的城市将采取各种措施,总结试点经验,发现骨干企业,编写先进企业案例,加强对试点城市与试点企业的评估与评价,推动建立高效绿色的中国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 共同配送分会